行外之选

文摘   社会   2023-03-07 10:30   上海  
本公众号倡导建筑批评,愿作设计行业的鲶鱼,激活死水,澄清浑水,跳出温水,不负初心。

(一)

3月初,在行业的某公众号看到了西湖大学的设计介绍,与众不同,不像大学,像大厂。

总体鸟瞰

鸟瞰

总平面

地下层平面

首层平面

二~四层平面

有总平面图和平面图,就可以说说商榷的话题了。

B:建筑评论一定要看总图和平面图吗?

A:是的。

也有极少的可以不看平面的,例如高迪的项目。

B:哪个高地?

A:....还是搞审图表单吧。

(二)

总体 

1.一期建筑密度过大,形成拥挤之态建筑多处的间距、视向和朝向欠佳。

2.学术环坐南朝北未合地域、气候、人文之习俗。

3.会堂呈精神堡垒之势,坐北朝南,而道路却在北面。

4.对应于校区大门长轴线的,只是两个次要空间的山墙。并无主要入口流线。

5.主景观学术环中心绿地,缺花少树,形式单调,四季均非宜人。

6.二期建筑用地宽松,风格自成,未与一期延续和呼应。

7.可以移位的西南角高层住宅,抢了主干道的视线。

单体

1.学术环综合体,功能从属于形式,失之简明,造成较多的空间和流线困境。

2.垂直流线主要为电梯,层数只做了3~4层。以密度换高度的代价是,造价较高、建筑间距环境较差、水平流线较长。

3.流线迂回远、穿越多,长的走廊缺少空间分区的开阖节点设计,大人流空间和首层出入口多未设置集散前场。

4.超大进深,形成了较多的黑房间。

5.层高偏大,为实现功能场所的照度、温度、洁净度,较多的空间被浪费在吊顶层内。 

6.地下空间流线复杂、管理难。

7.设计停车位偏少,宜在中心草坪下设置集中的停车场。

(三)

B:找茬提意见谁都会,但这有用吗?难的是提出更好的设计方案。

A:找茬的“审图表单”是建筑批评的形式之一,意在提出问题,启发思辨,从而快速有效的提高设计水平。

如果设计方收到了商榷意见,有了思考和讨论,就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做出更好的设计。

B:你把现实想得太好了,闻过则喜,还是闻过必怼,孰多孰少?

A:   还是谈高迪吧。

(四)

高迪的项目在建筑形态层面站上了独有的高地。

而甲方被坑了,几百年都完不了工。

西湖大学的领导层是一群科学大咖,相信科学家的甲方比较理性,作为行外之人,会更多的尊重设计乙方的推介(所以成就和不足要由建筑师来认领)。

但尊重不等于理性。

建筑耗资巨万,用存长久,兹事体大,而建筑设计的特点,是可选择的方案很多,包含多元多维的美学、功能、流线、技术、经济、文化等诸项因素,却没有标准统一的评价参数。因此,由老板定夺还是托给乙方,项目设计优劣都是偶然的。甲方独断,或设计方沉浸于自我的主观,是行业的设计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B:这也是另一方面的建筑批评。说这些有用吗?难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A:是的,建筑批评不只是批评,没有优化可能的批评是没有意义的。

(五)

根据对设计行业现状的估量,中大型甲方都会建立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管理部门。但高水准的比较少,也难以各种类型都强,且动口不动手的体制会逐步退化。

而中小级别的甲方更是难以组建高水准的专业顾问团队。

解决方案:

实行“第二乙方”、或“乙方蓝军”的模式。

只有一家乙方难免片面。甲方在委托一家设计单位的同时,再委托一家(甚至二家)同级别或高级别的设计单位担任专业顾问,评审、找茬、讨论。

B:夺笋!

会砸了成千上万的甲方技术班子的饭碗吧?

设计同行的找茬,可能是暴击,还有可能抢了饭碗啊?

这一招对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有用吗?

A:有用嘛! 

建坛陈叶
首个主题为建筑批评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