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倡导建筑批评,愿作设计行业的鲶鱼,激活死水,澄清浑水,跳出温水,不负初心。建筑类型五花八门,业界群英多认为住宅类算是基本的、“简单”的。
实质上三水行业的浮夸和肤浅,使住宅设计中乱象丛生,如:分厅式核心筒、入户电梯厅、小进深住宅、第四代住宅、院墅、叠墅等谬误设计,至今一直占据着宣传的C位。
对此现象本号已发过十余篇批评文,由于缺乏辩论和转发,流量甚微,似风中残烛。
因住宅关系民生,而小面积住宅更是强相关,本号会继续用星星之火,映射行业所缺乏的基本的简单的逻辑。
同时会少扯建筑艺术话术之犊子,健康第一。
近期,某业内公众号推文介绍《上海保租房设计大赛获奖方案/巨构公社》,数以万计的点击量,留言者寥寥无几。是建筑师重艺术轻民生?还是保租房不够高大上、没有看出“巨构”的效果?
建筑师不是纯艺术家,轻视国计民生是应该被骂的。
而对不够成熟的获奖设计提出分析意见,目的是专业上的进步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分析图纸:
图1 整体模型
2. 仅设置了十来个地面停车位,且需穿行非机动车和人行流线。3. 未见建筑间距计算、消防救援分析图、消防疏散流线分析图,待商榷。4. 南排居住单元距离商业裙房过近,二、三层住房采光差。5. 按通常的使用价值,商业和服务设施应该首选底层,而本方案有一半的商业和大部分的服务配套上了楼,底层则放了较多的居住用房。6. 房型单一,8居室和6居室的单元皆为同一房型。保租房也应该有单床间、双床间、大床间、二室户、三室户的差异,本方案无法调节分隔。即使做了不计容的通宽飘窗,还是难以伸展的胶囊式床室,不能适合居家生活。此类项目的朝向不太重要,但原可以轻易的做出南北朝向,提高居住舒适度。9. 窗外4米即是人来人往的公共走廊,影响私密性。12. 未分户配置厨卫设施,且数量不足,不满足日常使用。洗漱用品难以置放,晾挂位置狭小闭塞。(保租房不应是单人间集体宿舍,也不是快捷旅店,应按小面积住宅设计,应按户配置厨卫设施。)13. 6居室单元内的公用面积超过三分之一,配比过高。15. 较多的住户要走小楼梯进入单元,不满足无障碍要求。16. 垂直交通转换+单元外走廊+单跑楼梯+单元内走道,形成了很长的入户流线,单跑楼梯加大了流线迂回长度和走廊的宽度。得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交通面积过大。单元内的走道长度就达到15-18m,单元外更有超多的走廊和楼梯。18. 建筑主进深很小,中区5栋的体形系数大,致造价高、节能差,这也是得房率低的原因之一。小B: 一万八的住宅项目不大,整出了18条建筑批评啊,平均每平米……保租房的属性是住宅,但与普通住宅有所不同,有更强的政策性、指标性、经济型、数据性要求,搞设计竞赛汇集各方经验和智慧很有必要,但先要出对题,有专业合格的任务书。不然就会产生无标(标准、对错)之标。2.未提出产品种类、规格和配比(投标方认为一千床位即是一千间独立宿舍)。保租房是较新的建设项目类型,尚需更多的实践积累,获奖方案将会有示范引领作用。本方案问题较多,却受到评委的褒扬,这是专家们拥有漫步屋顶步道的情怀?还是致敬半世纪前的乌托邦建筑思潮?抑或是对防疫封控的应激的共情?小B:猜不出。我也认为方案如果符合任务书,就说明任务书不专业,方案如果未达到任务书要求,就说明评委不专业。项目完工后,整几间光照不足、空间逼仄的小屋,请专家们携家住个十天半月,就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