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倡导建筑批评,愿作设计行业的鲶鱼,激活死水,澄清浑水,跳出温水,不负初心。
图二、
图三、
图四。
老A:这实际上说明规划上容积率制定得不合理,我们的国情不应该出现低容积率。如果某区域的开发强度不高,可以为将来留出更多的地。举例如:容积率为1.0的100公顷规划土地,可以改为容积率2.0的50公顷土地,这样就能节省50公顷土地。
小B:建筑批评,怎么又批评规划。
老A:小进深玩意儿是规划师和建筑师联手张罗的,规划的容积率低。
小B:容积率高了,建筑楼层也高了;并不是所有级别的城市或区域适合造得很高的。
老A:这就是本文讨论的主题:大进深建筑。靠加大建筑的进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规划容积率。
建坛老A的观点:
小进深建筑在宏观上是谬误的事物。
(小进深建筑在战术上也总是低质的)
建坛老A的建议:
规划管理方应有从制度上推行大进深建筑的理念。
规划管理不应只给个容积率和高度,而且要提出建筑进深指标。
老A:法规嘛,除了须、应、宜,还要有奖、罚。如:建筑进深超过指标有面积奖励,达不到指标扣罚面积。
建筑进深,是指平均进深。
讲一个未来的故事:
开发商甲和乙各拿了1公顷住宅开发用地,容积率3.0,建筑进深指标要求10m。
甲上报了平均进深8.4m的方案,因与进深指标差16%,被减扣了8%的容积率;
乙上报了平均进深13m的方案,因超过进深指标30%,被奖励15%的容积率。
结果,在相同的土地成本下,甲开发了2.76万㎡,乙开发了3.45万㎡。
老A:建筑加大内部进深,成本增加的比例是很少的,有句老话是“不做白不做”。
品质分两项,环境和功能,各取所需。
小进深的楼栋间距大4.6m;
大进深的户内空间功能扩展,“做了不白做”。
以图为例。
图五,是图四的加大进深的改型,面宽不变,户内空间的进深由8.4m加大到13m。
如果进深指标是10m,图四将扣减8%的容积率,图五可提高15%的容积率,或者说,图四和图五的土地成本是相等的。
建筑进深的加大提高了建筑的功能适用性。
而建筑的建安成本的增幅远小于建筑进深的增幅。
小B: 大进深住宅,中部空间没有采光通风的。
为一个卫生间的采光搞北凹槽,性价比太低。
老A:为二个卫生间搞凹槽,也不值得。
通风要靠换气扇。
小B:这些年因房价的上涨,住宅卧室越做越小了。
日常生活场景有百十件东西,样板房里只有一束花。
“做了不白做”,我选择多一点点总价,提升家的功能。大进深的方案成本增加不多,面积增加不少,可以做多功能房和储藏间,卧室也大了,现在东西太多了。
结语:
推行大进深建筑为提高编制规划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了可行路径。
建筑进深指标罚减面积能有效减少小进深的不良设计。
建筑进深指标奖励面积能有效促进大进深的利民设计,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
国土资源部门及规划部门则要加持专业的知识,担当好运筹国计民生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