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批评·小宝的核心筒

文摘   科学   2023-10-11 19:30   上海  
本公众号倡导建筑批评,愿作设计行业的鲶鱼,激活死水,澄清浑水,跳出温水,不负初心。

(一)

近期,行业的某公众号推介了一个超高层办公楼的案例:星扬西岸中心(以小宝指称之)。

图1 立面

图2 平面

立面图还有很多,平面图则不全。

小B:首层和穿梭电梯转乘层的图没有放?

老A:该批。

可以猜猜看。

可批。

小B:小宝的建筑设计遵循了最高指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比较规矩方正,功能简单,逻辑简明,有什么可批的?

老A:主要议一下垂直流线吧。

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流线设计十分重要,却难见高效畅通且经济的案例。

(二)

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由穿梭高速电梯(大站车)和区间中速电梯(站站停)协同运行。

小宝的剖面图显示穿梭电梯停层高度约170m,既直达第四区。太高了,第三区的区间电梯呈“高速电梯站站停”之异象。

图3 剖面

区间电梯的行程不宜超过100m,不单是为采用成本和能耗较低的中速电梯,而且能节省宝贵的建筑面积。

如果将穿梭电梯转乘层设在第三区的第一层,该区的区间电梯就不用穿行一、二区。

小B:我估算能省出2000多平米了。

小宝不算高超高层建筑,竖向6个分区,核心筒约24m*27m,偏大了,原因是中低区布置了三组18台区间电梯井道。

老A:四组,20台。

即使是高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布置的区间电梯井道也不宜超过二组。甚至只放一组区间电梯,使中、高区的流线效率更高,电梯井道耗用的建筑面积更省

此外,小宝的4台穿梭电梯,可以快捷的直达四区、五区,但电梯厅太小了,难以面对集中的人流,如果出租率提高,将会出现拥堵。

(三)

超高层建筑,应根据办公、酒店、公寓、观光的不同功能的使用模式和人数,进行竖向分区,配置不同数量、速度、吨位的区间电梯和穿梭电梯。

超高层建筑的穿梭电梯,是较多群组,还是增加换乘站的较少群组?是双首层的分流,还是对开门轿厢的进出分流?电梯厅要多大?

超高层建筑,兹事体大,却鲜见配置电梯的计算书,也未见相关的工具书和论文及争鸣,可见这个行业(建筑专业)的自信无畏。

小B:又借题发挥了,还是回到小宝上吧。

(四)

次级的问题。

1.核心筒的三个疏散楼梯开口位置不匀,造成中低区的疏散距离超规,左上楼梯间的前室增加了10㎡的连接通道。

2.消防前室中的二台消防电梯分离。同一空间同一功能的电梯应该并联。

3.卫生间从侯梯厅进出,流线问题。或者用业界的古老亦时髦的词:礼序问题。

老A:还有结构梁柱方案问题……

小B:打住,暂且打住,垂直流线已经够麻烦的了。

凑个热度,现在都说AI进来了,能解决超高层建筑设计问题吗?

老A:不能。AI是大胃王,哪来足够的、合格的的饲料?

建坛陈叶
首个主题为建筑批评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