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上旬,我忍不住发了一个圈:
我把这事告诉到我们班上课的老师们。
原来,她熟悉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这样,就好理解了。
确实是这样
特殊孩子是比较难熟悉一个人的
也因为孩子
特殊家长是比较难信任一个人的
特殊孩子的成长是来之不易的
特殊家长的付出是艰苦卓绝的
而其实
老师熟悉一个特殊孩子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下面庞大的部分,我们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慢慢去相处,去知道。
所以
包班有包班的好处
不包班有不包班的坏处
循环有循环的好处
不循环有不循环的坏处
无论是小循环还是大循环
换句话说
他们都是围绕在特殊孩子和家长身边“重要的人”
也许,这就是特殊教育“特”在哪里的,其中一种。
负责德育那些年,全校300多个学生,每个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我几乎都能叫出名来,每个孩子的特点基本都知道,每个家长都能聊上两句:
卖猪肉的你就跟他聊拿生猪的价格,凌晨3点起床的辛苦;
刚出狱的你就跟他细数,孩子的小变化和小进步有多少哪些让人欣喜哪些要多加留意;
专业居家的你就听她分享,广东怎么根据时令煲汤怎么对孩子身体好难怪孩子没那么燥了;
职业女性的你就和她探讨如何兼顾家庭和工作,如果孩子跟着加班不影响还能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也未尝不可……
所以,我跟很多“黑名单”的家长反而成了好朋友
孩子毕业他们会带着孩子邀我喝茶
找到工作或者考取大学会第一时间告诉我
赚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会跟我分享水果
孩子能力尚可会请我帮忙找对象,跟我说不要十全十美的,也不要五五六六的,找个七七八八的就好了
而在这之前,他们
有的是强烈要求老师把他的孩子弄死的因为孩子在家太调皮认为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有的是孩子连续癫痫发作因为自己要打麻将拒不来接的理由就是反正学校照顾得比她好
有的是用相机拍下孩子打闹的小条划痕要投诉老师的
有的是自己孩子是男孩但是男生宿舍是女生活老师没有配备男生活老师要投诉的
有的是孩子的脚被“踩了一下”认为受到了虐待要去报警的
有的是孩子不用手打篮球却用脚踢结果摔倒手臂骨折要学校赔偿“巨款”的
……
只有跟他们
聊,深聊
访,深访
了解到具体问题
才知道用何种方式
去帮助家长建立理性认知和合理期望
是帮助家长了解启智类孩子的特点?
是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和流程?
是有针对性的普及基本知识?
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家长培训?
......
毕竟
做特殊教育
不能光有理论
就像医学
你必须得要有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