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二)
教育
2024-05-12 19:36
广东
我们家没那条件,父母也没那么多讲究,就带哥哥去了一趟县医院,所以哥哥可以继续喜欢春天。县医院没有大医院的那么多设备,也没有那么多的“厉害”的医生,县医院的医生问发作后有什么症状啊,哥哥就如实回答,想吐,完了有点累,父母补充说,觉得脸色有点发白,其他也没什么,这位老医生说,哦,那没什么事,这个年龄的小孩子这种情况多了去了,我见得多了,过完这阵就没事了。这段时间,只要做好注意事项,这都不算什么。你照常生活,该做什么做什么,要注意的就是在饮食上稍微注意点,不要太油腻吃得健康一点,另外最重要的就是一旦有感觉了自己就马上躺下来,躺平,躺在安全的地方,头侧着就可以了。哥哥愣住了,问,我上课时也可以突然躺下?我走着路也可以突然躺下?医生说,可以啊!你的命最重要啊,就是在联合国开着会突然来感觉了你也可以照躺!这个东西没什么了不起,就是脑神经元的一种异常放电。父母也很忐忑,问,真的不用治疗啊吃药啊什么的吗?医生又说,不用啊,这个东西没什么了不起,就是脑神经元的一种异常放电,吃什么药啊!那时我们都对医生无比的崇拜,因为我们很少去那个地方,平时有个头疼脑热都是自己硬扛要不用土方子随便解决一下,平时能去个村卫生室就顶天了,更别说是乡卫生室,更更别说是医院了,还是县医院。于是,父母和哥哥就雄赳赳气昂昂的回家了,父母心里一百二十个放心,医生的话就是圣旨,哥哥心里感觉一股蓬勃的力量要喷涌而出。许多年以后,果然在百度上看见一条“青春期激素分泌紊乱”。雄赳赳气昂昂的滋味里,也有一种滋味不好受,那就是医生说的“吃得不油腻”,因为这一句,父母让哥哥少吃点肉,医生的话还是要听的,哥哥可太失落了,那简直要了哥哥的命。因为哥哥最爱最爱的就是吃肉,而且是吃肥肉,最好是三瘦七肥,光瘦肉有什么好吃的,太柴了,一点都不香!哥哥最爱吃两种肉,一种是腊肉,一种是扣肉,而且一定是要有肥肉的部分。母亲是芦乡人,平时做菜都是芦乡菜的风味,将全家的口味都带起来了。因为地域关系,在饮食上芦乡菜自然接近湘菜口味,腊肉就是很典型的代表。每年冬天,家里都要自己熏腊肉,既是家常美食也是一道很有特色的年货。新鲜土猪五花肉经过唯一的调料盐的腌制,晾晒半个月左右,再吊在厨房内用米糠、谷壳烟熏,记得每天晚上,父亲都要将沉甸甸的几大块油光发亮的腊肉拿回里屋,怕老鼠偷吃,早上再用钩子挂在厨房继续烟熏,月余后腊肉就大功告成,久藏不腐,腊香味美。切片清蒸,肥瘦相间的腊肉,棕红金黄,肥而不腻,咬上一口满嘴的鲜香缭绕;或是切的极薄,在锅里用中小火爆香,等腊肉片变得油亮透明,边角卷翘的就像美丽的玫瑰花瓣时,再用姜蒜红辣椒爆炒,还未出锅就已经香味扑鼻,让人食指大动,用筷子夹上一块放入口中,恨不得连舌头也吞下去,随随便便就能吃下两大碗米饭。如果拿来炒刚出土的鲜嫩冬笋,笋片的清爽配上肉片的腊香,又是别有一番风味。腊肉,这种最朴素的肉食和最纯粹的腌制与熏香,成了哥哥味蕾记忆里最经典的一道家乡美食,不管是不是冬天,不管是不是过年,只要有任何的机会能吃到腊肉,不管是清蒸还是辣炒,哥哥随时随地的都要干掉三大碗米饭,那叫一个满足!扣肉在老家就有几种制作方法,最经典的和广东的梅菜扣肉很像。将土猪上肉不去皮用汤煲在文火上煮到6-7成熟,取出来,用小竹签或牙签戳上许多小孔方便入味,用酱油涂抹上色,炒勺倒入植物油,烧到7-8成热,把煮好的肉放入,炸到大红色,尤其是猪皮要炸出漂亮的大波浪花纹,捞出,随即放进清水中漂透。将肉切成大块薄片,皮向下逐块拚摆在碗里。将梅菜洗干净切碎。炒勺放旺火上倒入大油,爆香蒜茸,下入梅菜、白糖炸匀,取出来放在肉上面。用鸡汤、酱油调成汁,倒入肉碗内,上笼屉用旺火蒸40分钟。倒出原汁,将梅菜扣肉复扣于盘里。原汁加入湿淀粉勾芡,淋入肉面上即成。每次等到扣肉出锅的时候,哥哥早已馋得垂涎三尺,已经围在桌边等候半天了,揭开那烫手的菜碗,码的整整齐齐的扣肉像一座秀美的小山丘,泛着油光的弧度多么美妙,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哥哥急忙用筷子夹一大片快速放入碗中,哇,十分的柔嫩松软,太软烂了!稍不注意就从筷子上掉落,所以放入碗的速度要快!哥哥视如珍宝的看着这片肉,咬上一口,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鲜嫩无比,久久回味!好在几次之后身体就再也没有异样,哥哥又可以放心大口吃肉了,哥哥感觉一股蓬勃的力量要喷涌而出。其实哥哥的理想不是做老师,当初哥哥是想去当兵的,硬是被父亲拉了回来,几次都没成功。那时还没弟弟,父母的思想也比较古板,认为儿子是不能出去的,必须要养儿防老守着家里。很多年以来,我们家唯一的男丁都是哥哥,直到妹妹15岁那年,干农活的老妈,环掉了,怀上了弟弟。哥哥师大毕业后分到了市一中,做着理科老师却天天发表豆腐块,而且拼了命的想调走,想调到哪?当然是村里。别的老师都是从村里想尽一切办法调到乡里,再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县里,最终目标是想尽一切办法是从县里调到市里。可哥哥呢,想尽一切办法从市里调到县里,再从县里调到乡里,最终目标是调回村里。但是,显然,哥哥不能如愿。村里只有一间小学,而且只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共三个年级,压根儿没有物理课。那就在市一中先老实呆着吧,哥哥一年之后就成了班主任,把这个班的学业成绩带到了全年级第一,哥哥讲课生动有趣,总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目光,不知不觉都成了哥哥的“粉丝”,当一个孩子喜欢一个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上他的课的时候,多半这门课就不用担心了。到后面,班里孩子也听话,个个出去都是阳光少年,哥哥长期跟学生打成一片,不是一起学习就是一起打球,高考成绩一出来又是第一,没几年,大家都知道了市一中有个年轻老师很厉害,自己没读清北但是他教的学生考到了清北。后来,老师们就拼命找理由,说,当然啦,他带的是好班。个个跟领导打报告,给个“差班”给他试试,领导哪敢冒险,领导只负责拿业绩,哪里会去较这个劲儿。终于有一年,一个班主任老师出了点意外,学校又没有增加新的老师人手,那个“差班”没人带,谁都不愿意带,结果,哥哥说,给他来带。领导说不行,这怎么行,你自己有一个班呀,还要负责带这个好班出成绩的,咱们学校这个金字招牌就靠你了。哥哥说,我可以一起带,领导吓得没惊掉下巴,还有这样的事吗?领导不相信,觉得不可能,但是没人愿意带呀,只好“死马当活马医”,领导做好了应对最坏结果的准备,结果,哥哥带的两个班成绩出来了,一个年级第一,一个年级第二。这下,老师们都安静了,家长们都沸腾了。那时候还没有流行“双向奔赴”这样的词语,但,哥哥做到了。不能当兵,不能在部队贡献力量,那就在讲台上在操场上也是一样的。哥哥喜欢上课,喜欢讲课,喜欢带班,喜欢跟学生一起打球做运动,喜欢跟学生一起玩,这是他喜欢做的事,在讲台上的哥哥时常觉得有一股蓬勃的力量要喷涌而出......因为热爱和投入,新老师做出了老教师的耐心和姿态,他把这件事做出了艺术,做出了美感。校园里也有许多哥哥不喜欢的事。哥哥不喜欢上课和带学生之外的所有的事情,什么评职称呀,评优秀呀,开个冗长、庸常又没什么鬼用的会议啊。组织开会的部门特别多,又是教学又是德育的又是办公室又是后勤的,哥哥觉得好奇怪,教育其实就是一件事,引导、启发和影响,哪有什么分这个教学线那个德育线的。开会的领导个个还特别奇葩,每次会议议程都不同,每次会议项目内容还不同,有次关于考试总结大会让哥哥写份材料结果哥哥改了20多遍领导还不满意,最后又用回第一遍的稿,哥哥觉得简直是在浪费生命,从此再也不干这事,只要一沾这种事就开始撂挑子,领导也拿哥哥没办法。还有评职称,有个老师都50多岁了,为了评副高,又登上了市优质课的讲台,从青丝到白发,还是一级,老教师呐喊,请给我一次机会吧!哥哥觉得好奇怪,这个老教师教学很扎实又踏实,从来没有那么的花架子,学生的学业也算是稳步提升,这位老师也是专注教育教学,对其他的事情几乎不闻不问,就是评不上。可有的老师没有任何的业绩,备课不好好备,上课不好好上,教学不好好教,但是人家最后就评上了职称。最后哥哥发现,评职称这件事是世界上最折腾,最不公平的做法,评职称和评优秀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不用好好上课,不用好好备课,只要搞好足够的关系,拿满足够的“优秀”,发表足够的论文,做了足够的课题,就可以评上了。所以老师们就只往这些上面努力啊,哪里还用的着好好教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