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
表姐秀珍兴冲冲的提议家里的三个大小男人
“我们去看电影吧”
“我想看《我和我的父辈》,弟弟想看《皮皮鲁》”
早上,难得赖床的一家四口开始拿着手机在群里交流
“妈妈,我想看《长津湖》”
“好呀,到时候你跟弟弟分头去”
过了会儿,秀珍发现了特殊场,开始问
“特殊场是什么意思啊?”
好学的哥哥开始搜,告诉妈妈
“哦,特殊场就是有电影放映时有一些特别的活动或者福利,比如可能会有一些彩蛋什么的”
“那我们要不要选择买特殊场呀”
“可以呀!”
大家马上热烈的找场次,看有没有时间差不多的场次,可以两两一场
这时,猪爸爸发话了
“今天人太多不适合吧”
“今天就别去了”
......
大家的热情戛然而止,都如同泄了气的皮球
每到这种时候秀珍就感到特别的沮丧,宇哥总有这个本事,在炽热的烧的发红的炭火上浇上一盆凉水,可以把你的热情瞬间浇灭,而他,还总觉得自己的理由非常的“正当”,这些各种各样“正当”的理由,总能让有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
你煲了一煲靓汤,吃完还剩半煲,他竟然把另外剩的一小碗酸菜倒进去,说第二天热热再吃,你跟他说那点酸菜要不就倒了不要了,要不就分开放,怎么能放到汤里面呢?那是乌鸡淮山汤,滋补的又鲜又甜,这酸菜放进来,不仅不搭,还完全破坏了味道。
但是,宇哥轻飘飘一句话“这怕什么,不要浪费,反正都是吃进肚子里”。确实,对于宇哥来说,他是不怕的,比如,他从来不怕面条煮的黏糊糊的,也不怕面条和饭甚至和稀饭和菜都捞在一起吃,他不怕像“猪食”。如果宇哥煮面,孩子们都要哀嚎,因为你在他那就完全见不到一碗清清爽爽条条分明的面条,一定是“乱成一锅粥”的面条。
37度的高温,人都快冒烟了,买了几根雪糕回来,孩子们兴奋的找自己爱吃的口味,“我要吃个芝士味的”“我想吃蛋筒,那个蛋皮好香”,秀珍也被诱惑的找了一根老冰棍,几个人准备大快朵颐。
结果,宇哥看见来了一句“不要吃冰的,吃冰的不好”,搞不定大的,就开始说弟弟“你好像还有点感冒,不能吃”硬让弟弟把刚到手的雪糕又放进了冰箱里,弟弟这个委屈呀,马上眼睛就红了,眼泪汪汪的看着哥哥和妈妈,秀珍只好把老冰棍也放了下来。其实,弟弟早就没事了,感冒还是上上个星期就好了。
只要从外面回家就一定要各种喷酒精、清洁、漱口,比如坐火车的时候宁愿饿着,都不喜欢在卧铺吃东西,他觉得卧铺太脏,太多的人来来往往留下的气息和灰尘弥漫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他觉得吃下一口饭都会吞下一口灰尘。
并且他住卧铺的话,即使买的有下铺他都会想方设法让家人睡或者让给陌生人睡,宁愿睡到商铺区,说得道貌岸然,照顾孩子或者是体谅老人家,其实,就是不喜欢睡下铺。
躺在下铺,他总感觉上面的人只要动一下,就会有灰尘掉落到下铺,且床边还有人来来回回走动,打扰他休息,卧铺车厢的座位少,所以经常有人随意坐在下铺,他都嫌脏不喜欢。还是上铺干净,安静,他喜欢睡上铺,就是那次腰扭了,宇哥还是一如既往的艰难的爬上去也要换到上铺。
如果哪次回到家,孩子们只要一偷懒想糊弄过去,那一定是不行的,宇哥的眼睛会像探照灯一样紧紧的盯着你,洗手,用洗手液好好洗,你没洗手吧,洗了?这么快?用了洗手液吗?漱口,快去!去吐一口水,不能喝!先别喝!哎呀,你的手摸了电梯摸了外面,不行,快洗手!小孩只要懒一点,赖皮一点,马上就能遭到一顿训斥。
虽然在经济富裕的长三角,也不能找钟点工来清洁,一定要自己动手,大人孩子都动手,有时忙起来回到家累得倒头就睡,连衣服都不想洗更别说搞卫生了,可宇哥还是坚持要大家动起来,一个个的叫,叫不动大的叫小的,叫不动小的叫老的,他自己会做一点,但更多的要周围的人做起来,我就是见不得你们“躺平”自己家的卫生,为什么叫别人来搞......
就算是看个电影,一定要带半拉苹果,刚好家里吃一半剩下的,来,拿保鲜袋装着,那个花生你要不要带一点去吃?秀珍和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走得快,走啦走啦,时间到了,等会开场了。谁想拿啊,都不想拿,拿了也不会吃,人家看电影,都是喝奶茶吃爆米花,我们看电影还抠抠索索从包里拿个半拉苹果出来啃,要不在影院剥花生,不知会不会被别人赶出去呢?
出去玩也要想办法带一点早餐出去,找找家里有什么没啃完的饼干呀,或者蒸两个速冻包子带着呀。本来这就是放家里备着在家吃早餐的,为什么有一定要带出去呢?既然外出,在外面喝个热乎乎的豆浆,或者来一碗甜滋滋的豆腐花,吃个香喷喷的油条不好吗?
这所有事情的后面,都有一个逻辑,那就是——不能享受
所有跟“享受”沾边的东西都是一种罪恶,一定要显示出至少一点“艰苦朴素”才可以。
什么叫跟享受沾边?
不能睡懒觉
不能玩游戏
不能畅快喝冰饮料
不能请钟点工搞卫生
不能吃的太好
不能喝的太痛快
不能不叠被子
不能睡太晚
不能开整夜空调
不能对着风扇吹
不能太得意
不能太骄傲
不能随便花钱
不能这
不能那
在21世纪一定要过着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心里才安稳,在最富裕的长三角一定要过着国家级贫困县的生活,心里才安稳,恨不得吃糠咽菜。所有不好吃的东西,没味道的东西,宇哥都要说好吃,自己吃,还一边吃一边引导孩子们“来呀,其实你静下心来品尝,是很好吃的,有麦芽甜甜的香味”,那时,他手里正拿着半拉干馒头,没有任何小菜或稀饭什么的,干啃
所以,那么多年,两个生活在长三角的孩子,对一个肯德基都无比垂涎。
这还不算
孩子们,从来都是热脸蛋贴冷屁股,在爸爸眼里,从来没有“优秀”过。从来都是这不对,那不对,永远要接受批判,永远得不到一句赞赏。大宝十岁那年,发出一声怒吼:爸爸,难道我从小到大从来都是错的吗?我就没有做对过一次吗?!
宇哥和秀珍都是大学老师,他们在上高中的时候就认识了,只是那时大家都在埋头刷题,更没有什么爱情的萌动。工作后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聊的不错,后来开始跟同学们一起出去玩,越来越聊得来,总感觉大家在一些大问题上特别的一致,因为那时也只是吃饭或者唱K的时候在一起,短时间的相处好像也看不出什么,秀珍当时唯一觉得的感受就是宇哥这个人有点“轴”,人挺老实,就是有点“轴”。
比如,去唱K时,一般人都不会自带酒水什么的,因为人家也不允许,人家要卖自己的酒水让你消费,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呀。
但是,你要是自己买了,你进去就行了,人家大多也不会较真,结果呢,宇哥这个“老实人”就会提着几杯奶茶专门跑去问前台:奶茶可以带进去吗?前台心想,你就带呗,还当着经理的面问我,这让我怎么答?于是,人家只好说,不好意思,我们不能自带饮料哦。
结果宇哥生气了,以大学老师的抛书包精神,抛出了各种明文规定和法律条文,以最佳辩手的气势展开了外带饮料酒水合理性的辩论,非要等到大家拉架才算完。结果,你说他,他还气不过还要跟我们“辩论”,我当然不会主动跟人说我自带饮料啊,当人家都会来问我,那咋办?
说有一次别人就是问了他,说您的这几瓶饮料是从我们这儿买的吗?然后,“老实”的宇哥就“轴”上了:别处买我就不能进了?我来你这边难道不消费?人家前台都被他噎着了,您就说,就说是不是在这里买的?你看!人家都给出了暗示,哦不,就是明示。结果这都不能顺杆爬,宇哥非要说“不是!!咋滴!?你们什么破规定!?”,连旁边经过的路人都在疯狂暗示,你就直接说,这几瓶就是在这儿买的,结果宇哥又来了一个大招:这几瓶当然不是这里买的!它这个地方饮料种类那么少!弄得别人只能上别处买,买了还不然进!你看看,这都什么事。
当然,这只是一些小插曲,基本影响不了主旋律。两人绝大部分都能聊到一块,又有高中三年同奋斗的同学滤镜,再加上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跳出龙门”,自然就有点惺惺相惜了,慢慢的就走到了一起。婚后,在很多大问题上也还是一致,只是开始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原来不曾想到的小问题都被放大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