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 | 第 237 期
(接上期)
完美主义倾向越高,就越容易为自己设置超出现实情境许可的更高要求和标准,更担心出错并经常关注和寻找错误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完美主义是另一种会被女性当成荣誉徽章佩戴在身上的习惯。
她们认为,追求完美和追求成功、卓越及进步是一样的。对她们来说,自己别无选择。
我要坦率地告诉你:完美主义会毁了你。是的,我有些夸张了,但完美主义是妨碍你过上优质生活的最常见的习惯之一,所以让我们深入挖掘一下。
完美主义做出了这样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的承诺:我们如果看起来完美并完美地表现自己,就可以避免被抛弃的痛苦,或是避免“比不上”别人,因此也避免了一种最痛苦的感觉——羞耻感。
我遇到的大多数女性未必会感觉到自己生活在羞耻之中,但这种羞耻感实际上操纵着她们的生活,它影响着她们每天所做的选择。
完美主义是那些令人费解的习惯之一,它允许羞耻感束缚我们,控制我们的行为,而最终让我们感觉很糟糕。
我们生活中也不免发现很多被完美主义紧紧束缚的女性,似乎都生活在极度恐惧之中,但她们骗过了每个人,所以你也不会知道她们实际过着怎样的生活。
身为一个曾经的完美主义成瘾者,我可以很自信地说,过去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我宁愿死也不愿让人们看到我的缺陷和可怕的不完美之处,我相信人们对我的看法是评判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是否有价值存在的根本标准。
也许家庭传递出来的信息很明确:要完美,否则你就不够好,我们也不会接受你。
任何不高于平均值的成果都不会被接受。但也许你的家庭是不一样的。
也许你从不觉得自己得到过所需的爱和关注,所以你的完美主义源于对别人的认可的需求,并持有这样一种信念:如果我是完美的,人们就会爱我,并且接受我。
或者你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兄弟姐妹,这让你觉得自己从来都不够好。所以现在你仍在试图达到某些不存在的标准。
完美是令人陶醉的,但很容易成了它的俘虏。再强调一次,把完美主义的形成过程点点滴滴地串联起来,有助于挑战你的信念。
把重点放在你可能一直拖延却不自知的问题上。
记住,你永远有能力改变旧的信念、习惯和模式。
从挣扎于完美主义之中的女性那里,我一次又一次听到的是,她们如果放弃完美主义,就会变成一个懒虫。
她们觉得,停止追求完美便意味着对一切甩手不管并且说:“去他妈的!”同时对她们的外表、职业道德、子女教育及所有的一切都不再抱有期待。
她们太习惯于追求完美,以至于在她们看来任何不完美都是一种暴行,即对所有女人的一种侮辱。
这种信念是:“要么做到完美,要么沦为懒鬼。”
哦,真的太恐怖了。
女士们,并不是非得那样。
即使不以完美为目标,你仍然可以追求伟大(卓越)。布琳·布朗——《不完美的礼物》(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一书的作者,用一种解释将两者区分开来:追求伟大关注的是自我(我怎样才能提高),而追求完美主义关注的是别人(他们会怎么想)。
换句话说,没有人要求你扔掉你的待办事项清单,辞掉工作,然后搬到你父母的地下室中去。
你仍然可以把你的所有事情做得很棒,但我希望你考虑一下这一切是为谁而做的。是为了你自己吗?
如果是这样,到了最后,你可以为你的表现而自豪——自豪于你是怎样完成了这一切。或者是为了别人而做?
如果是这样,你可以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让他们喜欢、认可你,这样你就可以避免遭受批评、拒绝、责备,以及万恶之源——羞耻。
你看到区别了吗?我认为其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即使是“最好的”自我提升成瘾者在做事时也会陷入完美主义陷阱,尤其是当他们感觉有点容易受伤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对于非黑即白的极端思考者,我要说,如果你认为你需要完美地摆脱完美主义,那么在攻克完美主义时一定要小心!
如果你准备解除完美主义对你的束缚,那就把袖子卷起来,让我们开始干活吧。放弃完美你仍然可以过得很好。以下工具将帮助你这样做。
学会处理批评
人本主义流派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如果童年没有得到肯定和鼓励,痛苦的情绪体验形成了完美主义的人格雏形,那么成年后的自我关怀能够很好地增强一个人情绪修复的能力。
当一个人可以不带评判地看待自己:接受自己、疼惜自己、原谅自己、感恩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更多优点,停止对自己的攻击和批判。
“人生苦难重重",苦痛是人的共同经历,不是只有自己才会经历,大家都会经历。平衡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压抑也不扩大它。
对于那些挣扎于完美主义之中的人来说,接受反馈,尤其是批评性质的反馈,会给他们一种被绑在火刑柱上受刑的感觉。
完美主义者倾向于对批评做出防御性回应,进而把自己送入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中。
我知道有些人并不懂得如何表达批评(因为他们是混蛋),但完美主义者倾向于用批评折磨自己整整一天(或者更长时间)。
问问自己,你对整个自我的信念是否会由某件事带来的批评形成?
例如,如果你的老板告诉你,他希望你改善一下工作表现,你会告诉自己你很蠢吗?
或者花几个星期的时间一直想着你的老板是个魔鬼?
当批评来袭时,为了避免掉进自责的兔子洞里,你可以用这样一个方法——问问自己是谁给你的反馈?它对你来说很重要吗?
如果不是,例如,如果它是网上的一条匿名评论,那么请认真考虑一下。你是否在任由一个陌生人的意见支配你对自己的感觉?
或者,如果你觉得甩不掉这种感觉,那就问问自己,那个人是不是碰触到了某种你真正在意的东西,某种正在威胁着你的完美形象的东西。
它是一件你能处理好的东西吗?例如,在工作或养育子女时,你是否犯了本不该犯的错误?
此外,当你受到批评时,如果陷入了沮丧的恶性循环,那就问问自己,你开始胡思乱想了吗?
你能从那些可疑的线索中梳理出事实吗?
如果你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并受到了批评,唯一的事实是,你犯了一个错误。
然而你也可以胡思乱想——你很糟糕,你会被解雇,每个同事都讨厌你……可这根本不是事实。
关键在于,当批评袭来时,要注意到它,要有好奇心,同时头脑要清楚明白。
每天晚上,我会问孩子三个问题。
首先,我们会问一天中他们最喜欢哪段时光。
其次,我们会问他们最不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因为我们不认为他们在面对生活时必须“盲目乐观”(也就是完美主义)。
最后,我们会让他们说说那一天他们犯的一个错误。
我们希望他们从小就知道,不犯错误,就不会学到有价值的人生经验教训。
作为人类,犯错误是很自然的,它是某种能让我们从中学到知识,而不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的东西。
所以,我希望你(无论是否有人给你直接的反馈)看一看自己每天犯的错误并且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发誓再也不犯这个错误,或者无止境地批评自己。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请关注下一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