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和父亲,一生的战役谁是胜者 || 大象父母课堂

文摘   2024-11-07 06:01   河南  

父母课堂 | 第 241 





编者的话:三毛的文章《一生的战役》是《送你一匹马》这本书其中的一篇,1983年7月皇冠出版社初版,本书的主题是对生命和爱的思考。


作为父母,到底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才是TA们想要的呢?三毛以她的视角,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世上的父母指明了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条路。爸爸,你一生没有打过我,一次也没有,可是小时候,你的忍耐,就像一层洗也洗不掉的阴影,浸在我的皮肤里,天天告诉我——你这个教父亲伤心透顶的孩子,你是有罪的……”



三毛全集一路读来,到《一生的战役》这一篇,老丘写下了一段长长的感言。


这篇文章对老丘的触动,特别真切,特别深刻。这是三毛对父亲一次留言的回复。


此前,三毛的一篇文章在《联合报》刊出,父亲读后,给她留了一张字条,全文如下:“妹妹:这是近年来,你写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写出了生命的真正意义,不说教,但不知不觉中说了一个大教。谦卑中显出了无比的意义。


我读后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枝小草而骄傲。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整个宇宙的生命,感觉有了曙光和朝阳。草,虽烧不尽,但仍应呵护,不要践踏。”


就是这张仅仅125字的留言条,在三毛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她甚至产生了想死的念头。


父亲对三毛如此赞赏,她为什么因此想死?



这里面,有长期缠绕三毛内心的一个死结,有父女之间延续至今的冲突和伤害。


这就是三毛文章标题所说的一生的战役。这是子女成长与父母期望之间的激烈冲突,是最亲近的人之间最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当两个人的个性都如此强烈,都不愿改变时。


正如三毛和她的父亲。


三毛从小就是一个另类,书籍就是她全部的世界,不喜欢和其他小孩一起玩耍。上初中时,因数学老师的一次羞辱,让她对课堂、对学校产生恐惧,只好休学。


逃离了学校,逃避了课堂,可三毛逃不了父亲的期望,逃不了因这期望无法实现而产生的失望。三毛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傻白甜”,相反,她有一颗敏感脆弱的“玻璃心”。父亲因失望而发出的那声叹气,像针一样刺在她的心上,让她如此内疚和害怕。


但是,三毛真的无法按照父亲的期望成长。所以,她后来读书、流浪、写作、成家、交友做人,都是我行我素,都不合父亲的心意和愿望。


即使几十年后,三毛写文著书,名满天下,父亲仍然对她不甚认同,对她写的文章不满意。有一次家庭聚会,父亲说三毛的一篇文章根本看不懂,三毛内心深受伤害,与父亲冷战。




其实,三毛知道,父亲是爱她的。但爱之深则责之切,父亲对三毛文章的挑剔,比编辑还严格。这种严苛,让三毛从父亲那里感受不到认同与欣赏。所以,三毛拼命努力写作。她说,她是要得着一份在家庭里一生得不着的光荣。


因为,她从小就觉得,自己始终是家庭里的一匹黑羊,混不进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白色中去。


生命至此,三毛一直在努力获得父亲的接纳、认同和欣赏。而且,这种努力,不是去迎合父亲的意愿,不是按照父亲的期望去做人做事,而是完全做自己,希望通过做最好的自己,得到父亲的肯定。


这一天,一九八三年四月八日,三毛的一篇文章,终于得到父亲发自内心的赞美。父亲的这份认可和欣赏,来得毫无征兆,来得那么突然,让三毛猝不及防。


这场艰苦卓绝、谁也不肯妥协的战役,在三毛毫无心理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消失,让她一下子失去了生的兴趣。她说:“爸爸,你认同了女儿,我却百感交织,不知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很想大哭一场。这种想死的念头,是父女境界的一种完成,很成功,而成功的滋味,是死也瞑目的悲喜。”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父亲那张百余字的留言条,对三毛来说,那就是一张停战书,是战役结束的标志。其中意义,是多么的不同寻常!




三毛与父亲的战役硝烟散尽,得到了一个双赢的结局。但是,那种父母与子女之间境界的完成,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而且老丘觉得,这种父母期望与子女成长之间的冲突,不仅仅是一生的战役,甚至是几生几代的战役。那是一场数代人与家族禀性中缺陷和弱点之间的战役。


正如三毛所说,父亲“本身个性的极端正直、敏感、多愁、脆弱、不懂圆滑、不喜应酬,甚至不算健康的体质,都遗传给了我——当然包括你语言和思想的禀赋。”


而且,三毛看出来了,父亲对她不满,其实是对他自己性格中的那些缺陷不满。她反问父亲:“那么对于你自己的人生,你满意了吗?是不是,你的那份潜意识里自我的不能完成,要女儿来做替代,使你觉得无憾?”


掩卷沉思,老丘发现,自己和父母、和儿子之间,也有三毛父女类似的情形。儿子大部分让我不满的地方,都来自于我自身,往上追溯,又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有时候,我对父母的不满,其实是对自己性格缺陷的不满;我和儿子的斗争,其实是和自己性格缺陷的斗争。


所以,这种战役,说到底,是每个人与自身性格缺陷的斗争。而这些缺陷,又几乎是代代相传的。这种传承,分不清是来自先天的基因,还是后天朝夕相处的薰染。所以,这种战役,岂止是一生,甚至会持续几生甚至是十几生。


三毛和父亲的战役,在停战之前,也有从激烈的冲突变成细细碎碎摩擦的过程。三毛说,是大家都有一点认命,也很累了。在老丘看来,或许是一家几代人成长的结果。


父母已经年迈,让他们成长和改变很难。能够改变的,只有我自己。也只有通过改变自己,才能完成对后代的影响和塑造。


父母给我们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受益终生。而传给我们的个性缺陷,你如果不想让它一生为害于你,就需要你的内省,然后自觉与之斗争。这样,它才会在你这里发生嬗变,不再遗害你的后代。



后记:三毛生平: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本名陈平,祖籍浙江省定海区,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当代女作家、旅行家 。

1967年,先后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并创作了散文集《雨季不再来》。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随后与荷西结婚。

1976年2月,移居加那利群岛;5月,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讲述夫妻二人在沙漠的生活经历。

1977年到1979年,先后发表《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等散文集。

1980年,荷西意外逝世后回到台湾定居。

1981年,出版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982年,根据中南美洲旅行经历所创作的散文集《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7年,出版散文集《我的宝贝》,展示她所收藏的一些物品。

1990年,创作的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出版 。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荣民总医院逝世,终年四十七岁 。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动图设计|KesanN 
叶片插图、二维码设计| 天津美术学院 Yogurt

大象心理世界
用文字和声音传播爱和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