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 大象父母课堂

文摘   2024-11-19 07:06   河南  

|| 大象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 | 第 244 


做心理咨询工作这么多年,工作对象一大半是青少年。有朋友好奇地问我,你接触的成百上千个案,哪些类型的孩子问题最难,最不好处理?


我说,那些特别乖的孩子。


朋友瞪大了双眼,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乖孩子懂事听话,他们会有心理问题?”


“是的,不仅容易有心理问题,而且解决起来特别难,恢复健康的路尤其漫长。”


朋友依然惊讶,“那到底什么原因呢?”


那得细细道来......



1



在咨询中,遇到的乖孩子通常有几大特点:没有自我、没有朋友、没有动力、很容易遭受霸凌。


太乖的孩子没有自我。乖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控制型的或严厉型的,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孩子管理严格,孩子表现不符合要求或者“不听话”就施以惩罚。孩子于是变得非常的顺从,不敢有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即使有,也被压抑下去,不能露头不能表现。


孩子只有乖才能在家庭中生存下去、得到认可。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讨好和迎合父母,但长此以往,自我就泯灭了。厌学和抑郁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他们自己形容活得像是行尸走肉,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太乖的孩子没有朋友。由于乖顺成了习惯,这样的孩子把与父母相处的模式复制到了他外在的人际关系上,但通过讨好建立的关系,基本上都是不平等的,不平等怎么会成为朋友呢?


没有自我的孩子在外面往往也表现不出个性和情趣,缺少吸引力和影响力,没有什么人愿意和这样的人玩儿,他也就难以交到朋友。通常,乖孩子常常会预设别人会反感或拒绝自己,他们通常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在人群中就显得落寞和孤僻。


太乖的孩子没有动力。有人可能有不同意见了,听父母话的孩子很多学习成绩很好呀,怎么会没有动力呢?


如果只是这样理解的话就未免狭隘了。乖孩子学习好那是他听话的一个结果,并不代表他学习或做事情就有动力。他只是按照父母或老师的要求,去听课去写作业去考一个好成绩甚至考到一个好大学。


他内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原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老师提出在大学生中的“空心病”现象就来源于此。


他发现,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意义,并有强烈的孤独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自杀念头。而这些孩子,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一路走来,他们按照父母的要求学习与考试,但到了大学,发现眼下的生活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而自己需要什么擅长什么自己也不清楚,于是就产生了虚无感和无意义感。



失去了生命的动力,也就丧失了活力,没有目标没有充实感心中一片迷茫可不就是空心病么。


在我以往接待的来访中就有这样的大学生。有个男孩高中时尽管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但他习惯了这种被要求被监督的生活,经过刻苦努力考上了父母理想中的大学,到了大学后,学习生活不再紧张,他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每天除了上课还有很多空闲的时间,他也不知道用来干什么。生活对于他来说完全是一种陌生的失重的感觉,他适应不了异常痛苦,接下来就是盲目地玩游戏接着挂科抑郁和休学。


可他的父母却在困惑,本来很上进的很乖的孩子怎么不乖了?


太乖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校园霸凌是近几年反复披露的一种恶现象。霸凌者并不是对任何一个同学都施以霸凌的,他们是有选择性的,也就是“看人下菜”。他们选中的可以欺负的对象往往就是那些乖孩子。


因为乖孩子身上具备一些特征。日本心理学大师加藤谛三在《人生的悲剧从当个“乖孩子”开始》中是这样描述的:


●  不做自己,因为那不够好;


● 不敢拒绝他人或害怕被他人拒绝,因为会给人添麻烦;


● 无法信任自己,因为从小到没有人告诉你,你做得到;


● 不敢表露真实情绪,因为别人一旦知道真实的你是什么模样,就再也不会靠近你、爱你;


......


他们是一群讨好型人格的人。这种独特的气息吸引着那些坏孩子去欺负他们,坏孩子知道乖孩子对他人强加的意志难以反抗,而且知道乖孩子怯于向外界求助,所以他们不用付出什么代价就能达到目的。


太过乖巧听话的孩子,也容易让心术不正的人钻空子。


写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台湾作家林奕含就是一个典型的乖女孩,就因为她乖巧懂事,让人面兽心的国学老师将魔爪伸向了她。


老师的命令她不敢违抗,对老师的性侵行为她连质疑都不能,甚至自己没有及时按老师的要求做事,就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聪明乖巧的林奕含,最终未能走出被老师性侵的阴影。正当年华的她在自家的卧室上吊自杀,年仅26岁。




2



“不让孩子学乖,那孩子叛逆不听话怎么办?”这是许多家长的担心和顾虑。


但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一个实验,跟踪观察了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和一2-5岁时没有反抗倾向,总是很听话的100名儿童,一直观察到他们的青年期。


结果发现,这些在儿童期有反抗倾向的人,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


而儿童期没有反抗倾向的人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74%的人遇事不能够做决定,不能独自承担责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也曾说,“染头发、戴戒指,都不影响孩子成为科学家。“鼓励学生做‘乖孩子’的教育方式,抑制了很多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王菲曾经给她的大女儿窦靖童写过一首歌,歌名叫《童》。


里面的歌词是这样的:“你是我的依赖,你是天的安排。你来填补空白,你说来就来。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歌词里面清清楚楚的写明了她自己的育儿观,王菲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她说,她“对孩子的管束仅限于她们还是幼童的时候。”有一天窦靖童在游乐场绊倒了小朋友后,拒绝说“对不起”,理由是“我妈妈是王菲,我为什么要抱歉”,王菲很生气,罚她面壁,还下了死命令:“不能在家以外的任何场合,说你的妈妈是王菲。王菲是王菲,窦靖童是窦靖童。”她觉得女儿耍酷、有个性都没关系,但绝对不能拼爹妈,更不能没礼貌。


这就是王菲对女儿不能学坏的要求,这关乎孩子的品行。但对另外一些看似叛逆的行为,王菲反而不怎么去管。


长大后的窦靖童纹身、带唇钉、剃光头等,都会跟王菲商量。王菲的回应是一句话“你自己想清楚就行。”


这种态度就是,只要不挑战底线,你想干啥干啥,我都不反对。


当你深入的了解过窦靖童后,就会发现“叛逆”,“不乖”只不过是这个姑娘的表象,在骨子里,她有一份当下年轻人稀缺的温情、善良和教养。



3



拒绝教出乖孩子,那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学着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人。而不是把“听话”当成口头禅说给孩子。


当孩子开始问问题,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粗暴的否定孩子,不是嫌孩子幼稚就是认为孩子怪异,家长要认真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和孩子平等对话,交流彼此的想法。


鼓励孩子自己做主,他们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嘴,让孩们随意去唱去说。还孩子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发展孩子自由自在的天性。”


其次,要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当孩子可以自己选择的时候,他们在最大程度内化了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选择赋予更多的责任感,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些家长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把权力给他他会把事情搞坏的。


这其实是家长对孩子不信任的表现。孩子很小的时候,除开生命安全之外,生活中没有太大的事,从小事做起,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即使出现错误,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在尝试和体验以及承担后果中孩子自己会成长起来,他的选择一定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科学和慎重。


当有一天,孩子面对人生道路、未来发展方向时,他自然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家长,或者莽撞地作出决定。


END




  


动图设计|KesanN 
叶片插图、二维码设计| 天津美术学院 Yogurt


大象9群父母成长训练营145

大象父母陪伴小组102

大象心理讲座44

大象书院201

大象阅读97

大象9群父母成长训练营 · 目录


上一篇【招募】02期大象之家青少年陪伴小组


大象心理世界
用文字和声音传播爱和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