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之光 | 第331期
自恋这个词是舶来的,英文是Narcissus(源自希腊神话),在神话故事中纳西塞斯只顾看自己,眼中无他人。
他只希望听到别人赞扬他、表扬他,而他其实已经没有能力和精力分出神、分出心思来关注别人。
弗洛伊德说: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心思全在自己身上,不在别人那。
今天的科普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自恋型人格障碍,本文节选翻译自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Diagnostic and Clinical Challenges 一文。
自恋型人格障碍很普遍,往往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并伴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社会心理残疾。
然而,有关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因此,在诊断标准的可靠性、有效性、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该障碍的患病率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自恋型人格障碍存在不同的亚型,其表现有一定的差别。
“自大”亚型的特点是明显的寻求关注、有权利感、傲慢和几乎观察不到的焦虑。
这些人在社交场合很有魅力,尽管他们对他人的需求视而不见,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剥削性。
与此相反,“脆弱”亚型的特点是抑制、明显的苦闷、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以及长期嫉妒他人和将自己与他人相比较。
在人际交往中,这些人往往害羞、表现得自卑、对轻视过度敏感,同时还隐藏着一种傲慢。
这两种类型的人都非常自我陶醉。
许多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在自大和自卑之间徘徊,而其他人则可能会表现出多种特征。
除了自大狂和脆弱亚型,还有一类更健康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被描述为 “高功能型”。
该亚型好客、争强好胜、寻求关注,同时表现出适应功能,并利用他们的自恋特质取得成功。
除此之处还有一种更健康的“高功能”亚型,该亚型往往在临床上会被忽视。
在了解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不同亚型后,我们不禁要问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心理特征是什么?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自恋病症的核心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自我或身份问题。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自我意识是脆弱的,有点脱离现实,而不是正常身份形成所特有的灵活和基于现实的自我体验。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脆弱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的前提是保持自己是出类拔萃的。
这种特征不仅适用于自大的自恋者,也适用于脆弱亚型的自恋者,在脆弱亚型中,自大被掩盖在自卑感和缺陷感中。
保持自我膨胀感或多或少能为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提供一种稳定的自我体验。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也会逐渐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但这是有代价的,他们需要逃避或否认那些不支持自大感的现实,并过度依赖外部反馈来支持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义。
自恋型人格障碍脆弱的自我意识也会导致人际交往功能紊乱。
一方面,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非常需要他人来支持他们的自我意识,并帮助他们调节自尊。
另一方面,与他人的真正接触可能会威胁到自大自我意识的稳定性,因为这会让患者面对痛苦的现实,即他人拥有自己所缺乏的特质。
因此,那些“自大”亚型的人倾向于与他人建立肤浅的关系,以支持自尊和自我定义,而“脆弱”亚型的人则倾向于退出社交场合;对于这两种类型的人来说,自我调节的需要使得他们几乎没有空间去真正关心他人的需要或感受。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仍缺乏数据,常见的患病率估计范围为0%至5.3%。
据报道,临床样本中的患病率从1%到17%不等。
根据近期的一项大型社区研究显示其风险因素包括男性、青少年和单身。
自恋型人格障碍经常与其他障碍合并存在,尤其是药物使用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其他人格障碍,其合并症往往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首次引起临床关注的原因。
合并症的程度与严重程度有关。
自恋型人格障碍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其中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并发对预后的负面影响最大。
抑郁和焦虑在“脆弱”亚型自恋群体中更为常见,非自杀性自伤和自杀未遂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具有“自大”亚型的人可能相对没有明显的主观痛苦,除非面临职业或人际交往的失败。
“自大”亚型往往与药物滥用以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偏执型人格障碍相关。
DSM-5的诊断标准如下:
一种普遍的自大模式(在幻想或行为中),需要认同,缺乏同理心。
从成年早期开始,出现在各种环境中,表现为以下五种(或更多)情况:
自视甚高(例如,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能,期望被认为是高人一等);
对成功、权力、美貌或理想的爱情充满幻想;
认为自己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理解,或与他们交往。
需要过度崇拜;
有权利感(即不合理地期望得到特别有利的待遇);
人际剥削(即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缺乏同理心:不愿承认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经常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嫉妒自己;
表现出傲慢、傲慢的行为和态度。
此外在临床访谈中,关注患者对周围关系密切的人的描述有助于诊断自恋型人格障碍。
这些描述的特点是轻蔑或贬低,或者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自恋者对他人的印象往往是肤浅、模糊、朦胧的。
相反,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对自己的认识可能更加完整和细致,尽管带有自大或自嘲的色彩。
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治疗方法的疗效,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或经验性的研究。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临床实践指南尚未制定,精神药物干预也是以症状为导向的。
无论严重程度如何,自恋型人格障碍所特有的自大和防卫心理都会阻碍患者承认自己的问题和弱点,并使其难以接受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疗。
对于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并发自恋型人格障碍会增加患者放弃治疗的可能性,并可能减缓症状的改变。
对于这类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应讨论诊断问题,包括人格病理学对症状的影响。
讨论人格病理学有助于患者建立现实的期望,并为讨论潜在的自恋病理学治疗打开大门。
针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本身的治疗,目前的治疗建议主要基于临床经验和理论体系。
心理动力学理论导致了不同治疗方法的涌现,病例报告表明,这些治疗方法对某些患者是有效的。
最有影响力的是克恩伯格和科胡特的理论,这两种理论都侧重于治疗师和病人在长期心理治疗中关系的临床发展。
常见的做法是利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共病障碍,通常会根据有关障碍差异的理论和临床原理对治疗方法进行修改。
因此,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考虑接受经验支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也适用于自恋型人格障碍。
特别是基于心智化的治疗、以移情为重点的心理治疗和图式治疗。
这三种疗法都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合并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和严重自毁行为的患者,辩证行为疗法是另一种选择。
注:本文为翻译文献
【进入大象社群通道请点击】:走进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