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的监狱——最厉害的自我毁灭(2) || 大象父母课堂

文摘   2024-10-22 06:00   河南  

父母课堂 | 第 236 


(接上期)




完美主义

著名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曾说,与其做一个完美的人,他宁愿做一个真实的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完美的表象背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心理问题。因为诸多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强行趋近完美,于是不得不扭曲真实之后的心理反应。


一个真实的人,是需要有脾气的,是需要有说“不”的勇气的,是需要“有好有坏”的。


可是一个自认为完美的人,他就会主动屏蔽掉“坏”的一部分特质。比如,当别人侵犯了他的利益时,他明明有情绪,明明很愤怒,可是他给自己贴上了完美的标签。


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他就会压抑愤怒,与此同时,他还会责怪自己,反省自己太小气,不理解和同情别人,这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自我攻击。



过于自律的反作用:极度完美主义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完美主义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要求严格,追求极致,但完美主义实际上也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在践行自律的群体中,也有一种完美主义倾向的自律,通常有以下表现:


#对自己高度挑剔:自律的动力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因此必然会激发对自己的挑剔。相比于单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和他人一样挑剔,有完美主义倾向的自律者一般只对自己高度挑剔。


#只关注结果:完美主义倾向的自律者非常关心实现目标和避免失败,以至于他们无法享受成长和奋斗的过程。这也使得他们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得失心。


#害怕失败:完美主义倾向的自律者往往会在他们的高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时自责,并长时间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当事情没有按照他们希望的方式发展时,他们很难继续前进。


#低自尊对自己的高度挑剔和结果导向心态,也使得他们常常表现出较低的自尊心。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不足,并且在意别人在这方面对自己的评价。


完美主义的背后,是“全能自恋”。(全能自恋是婴儿时期的一种状态,也就是无所不能的感觉。认为自己似乎就是宇宙的中心,自己与宇宙浑然一体,自己起心动念,整个宇宙都会围着我们转。)


随着年龄的增长,并由于养育者给到的不同回应方式,一个人的人格会分化出不同的形态。健康状况下,一个人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


但也有人始终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完美、无懈可击,这种状态是成年后仍然保有的原始全能自恋特征。


在《病由心生》这本书里说到一个很直白的观点:完美主义者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卑。因为他们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关注缺点,很少肯定自己,也很少肯定这个世界。



完美主义者往往会过度关注细节,过度追求完美,因此会经常感受到焦虑和压力,行为却一再拖延。在完美主义者心中,能判定完美与否不是自己,是别人。


他们不能平衡地看待自己,而是依附于别人的评价。面对失败,比起自我反思成长,更有可能将很多精力用于掩饰自己的缺点上。


有一种类型是外表完美主义,外表作为形体与外貌的物理表征,长期以来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承担着传递社会信息与功能的作用,如异性择偶时往往将外表吸引力作为考量指标。


持这种观念的人会通过设定较高的外表标准,并以是否达到该标准来评判自身价值。性别类型方面,女生状态焦虑得分高于男生,通常女生情感细腻更加敏感、注重自我形象,而影响自我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成败,一旦女生没有获得预想中的成功,就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



女生容易将遇到的各种情景看作一种威胁,担心因学习、考试、交往引起一些消极影响,如怀疑个人能力、担忧成绩不佳会不被他人尊重等,因而焦虑程度更高。


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要么就做到最好,要么就不做,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过渡空间,做不好,他们就会受到重创,他们无法享受过程,总是在追寻结果。


所以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如果你身边有完美主义的朋友,或者有完美主义的上司,你就会发现与他们相处,存在不少的困难。


比如他们极容易情绪低落,极容易焦虑,因为他们苛刻、极端,做不好就很容易受挫,而这些势必会影响身边亲近的人。


但不可否认,顶尖级的创业者,拥有一个完美主义的内在驱动会创造出极致的产品,可是毕竟那只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活得很平凡。


平凡的完美主义就会被自己折磨,比如你会看到完美主义的人总是有严重的拖延症,因为在头脑层面想象,完美会存在,一旦落实到现实中,完美就破灭了,所以他们会拖延不敢去做。


你也会看到他们总是很小心,不敢去尝试,因为会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巨大打击,他们无法享受过程。



其实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失败的次数是远远多于成功的。所以他们会过得很不开心,很不快乐,他们没有能力享受生活!


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女孩比男孩在完美主义强迫性的大多数特征上表现更显著,男生比女生在强迫方面可能表现得更成熟抑制。


高中阶段的学生,高年级孩子更注重较高的个人标准和条理性并承受更大程度的父母期望。


究其原因,可能和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变得更加内省并越来越专注自我,以及高中生学业和竞争的压力日趋增大有关。


有研究表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与孩子顺应性完美主义有显著正相关,特别是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



个体行为方面,手机依赖的个体有更高水平的社交焦虑,在人格上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追求完美、怀疑行动和关注错误。


原因在于,完美主义者怀疑自己的行为表现不恰当,过分关注错误,在现实交往中常处于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状态,对现实社会互动有着消极的预期。


他们寄希望通过手机交流来实现社交,一方面可以逃避现实交往带来的压力,缓解社交焦虑,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虚拟的交往中创造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满足其被肯定、认可的内心需求。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请关注下一期)


END




  


动图设计|KesanN 
叶片插图、二维码设计| 天津美术学

大象心理世界
用文字和声音传播爱和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