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健康 | 岭南干冷异常,如何养阴润燥

健康   2024-12-06 21:22   广东  


今年的冬天,岭南地区一反常态,从往年的湿冷变成了干冷。这样的气候让不少人出现皮肤干燥、流鼻血、口干舌燥以及大便干结等症状。为了帮助大家应对这些问题,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特别整理了一些养阴的小妙招。


01
为何秋冬要养阴?

在中医的阴阳学说中,四季的变化和昼夜的更替,是阴阳消长的体现。由夏季酷热,到秋天凉爽,再到冬季寒冷,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这就是“阴长阳消”的过程,即阴气越来越旺盛于外,阳气则慢慢减退藏于内。


简单来讲,春夏保养阳气,秋冬保养阴津,是为顺应天气的变化,而做出一些饮食和生活规律上的调整。



在秋冬季节,天气转凉,人体为了保暖,皮肤毛孔会慢慢收缩,使浮游于体表的阳气内收到体内,从而减少阳气的消耗。然而,阳气存于体内,慢慢积累,就容易产生内热,从而伤津耗液。再加上秋冬气候干燥,人体感受燥邪,容易耗伤阴津,出现眼干、口干、鼻干、皮肤干燥等一系列阴虚的症状。所以,我们在秋冬季节需要适当吃些滋阴的食品,来养护阴津,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02
秋冬应如何养阴?

1.饮食宜滋润忌辛辣刺激

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适当添加银耳、雪梨、蜂蜜、椰子、花生、猪脚、山药、枸杞、芝麻等滋润的食物,以养护体内的阴津。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秋冬本来就干燥,如果再多吃了各种高盐腌制、辛辣刺激、烤制的食品,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干,甚至干咳、大便秘结等阴虚内热的症状。所以,这类伤阴的食物应尽量少吃。


2.起居宜保暖忌熬夜受寒

根据“阴阳互根”的原则,秋冬也应该固护阳气。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少熬夜适当添衣保暖;减少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以保护消减的阳气,使阳气不会外泄太多。在室内干燥的环境中要注意保湿,特别是在暖气房内,可适当使用加湿器、涂抹保湿霜,让自己处于舒适的状态。



3.心态宜平和忌焦虑忧郁

秋冬季,正是阴阳之气转换的时节,再加上万物凋零,容易使人出现情绪低落忧郁、惆怅等情绪,最易出现抑郁症。因此,在心态上,则应保持心情舒畅,精神内守,以求阳与阴配,使得阳气与阴液相平衡,保持情绪稳定,平心静气,可以多去户外运动,观赏风景,或者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歌曲,适当的运动发泄自己的压力。


总而言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为了维护人体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以适应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特性,使人体阴阳维持在相对的平衡状态,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03
食疗方推荐

银耳红枣汤

材料:银耳50克,红枣10颗,猪瘦肉500克。(23人份)

做法:先把银耳提前洗净、泡发,红枣去核,瘦肉焯水,然后把所有食材一同放进锅中,加水炖40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补血。

适合人群:阴血不足者,常见面色萎黄,唇色无华,皮肤干燥,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银耳性平,味甘淡,入肺、胃、肾经,能润肺止咳,养阴益胃;红枣性温,味甘,归脾、胃经,能健脾益胃,养血安神;两者搭配,可以起到滋阴补血的功效,适合阴血不足的朋友食用。


沙参石斛山药猪骨

材料:北沙参20克,石斛20克,山药50克,生姜3片,猪骨500克。(2~3人份)

做法:猪骨焯水;北沙参、石斛、山药洗净。然后把所有食材一同放进锅中,加水炖40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养阴生津。

适合人群:脾胃阴虚者,常见胃脘隐痛、饥不欲食、恶心干呕、咽干口渴等,舌红嫩,苔少,脉细数。


沙参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石斛性微寒,味甘,归胃、肾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能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三者搭配与猪骨一同煲汤,可健脾益胃,养阴生津,适合脾胃阴虚者食用。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特需门诊)

周五上午 (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特需门诊 )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梁氏脾胃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张靓雯

责任编辑:陈佳佳

广东省中医院
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