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西政资本原创,转载需经授权
最近做的国企、城投基建、城市更新等项目的投资业务遇到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简单分享一下。
市场方面一直认为,房地产行业自2021年下半年进入持续下行期以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加上经济下行和金融严监管导致地方国企、城投平台的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双双锐减,最终造成了弱区域、弱资质城投平台非标融资产品的兑付危机。
让人稍感意外的是,就我们目前的业务观察而言,很多城投融资产品的爆雷并非源自地方财政紧张,而是源自城投平台之间的内部债务责任管理,因此因管理问题导致的爆雷风险其实更值得警惕。
以西部一些省会城市以及东部一些经济大省中个别城市的城投非标融资密集的逾期兑付事件为例,最初的逾期金额都非常小,且都是以小几千万的情况居多,违约的导火索主要是当地城投基本上都有拆借(调度)使用资金的习惯,由此导致借钱的和用钱的城投都不觉得自己要承担实质的还款义务,说白了就是城投之间的债务责任管理问题导致互相推诿并引起债务违约。更糟糕的情况在于,有些城投对于巨额债务的处理直接选择躺平,由此导致恶性循环。
我们在做城投平台的化债业务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区域都还是有自己的产业,有些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因此这类区域城投违约的根源并不是财政实力不行,因为在城投的融资逻辑来看,只要地方政府及城投有当地的产业和持续的现金流支撑(即便现金流比较少),在融资方面总是能做出合适的融资产品进行输血。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城投的违约问题应区分“财政”原因还是“管理”原因所致,如果不是地方财政原因(比如确实融不到钱也还不起债),而是“管理”问题所致,那就需要重点关注当地城投是否有做整顿和改革的计划,或者是在化债的过程中能否做权限的上收,比如将一些区县城投平台统一合并到市级平台,集约化管理,融资方面也实行统贷统还等。
当然,就城投化债的根本性手段而言,重点还是“产业”和“资金”的导入,其中存量资产、资源的盘活是重中之重,而这个存量盘活的背后重点依赖的依旧是产业或核心企业的入驻。
上周在《终于松口了》一文中提到了“134号文”将允许地方国企和城投平台进行大规模地债务置换和重组所带来的业务利好,不过市场方面对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的化债还是存在很多担忧。
近两周,一些区县城投的境外债发行申请被频繁退回,主要原因是负债率过高。按之前划定的红橙黄绿指标,地方政府宽口径债务率如果超过300%就是在红区,负债率在200%以上的区县城投发债目前都被卡住,比如四川的一些城投。对于网传的“134号文”提及的“境外债用境内债借新还旧”一事,因目前城投境内债发债批文依旧很难拿到,境内发债标准也明显高于境外,加上大部分城投其实没发过境外债,因此让境内债给境外债借新还旧还有待考证。
从上面提到的目前城投境内债和境外债的发债难度来看,城投存量债务的置换和重组最能指望的依旧是银行方面的低息贷款置换,至于信托、私募、保理、融资租赁等传统非标融资,目前的核心难点在于如何新增项目,如果没有新增的底层资产来承载融资,那么传统非标融资其实很难再有发挥的余地。至于债权拍卖等类定融产品,目前很多城投平台的领导都已不太接受这种高成本的融资方式,而且很多总包单位都已无力提供高额贴息。
我们一直都有强调,关于城投平台的融资新增,本质上要解决的是项目新增的问题,因此项目的策划和包装将是城投平台后续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城投存量资产、资源盘活涉及的产业引入和项目策划、包装问题。
为便于说明,以下特分享一下我们在对国企、城投项目的资金投放业务操作过程中,如何协助国企、城投做项目策划和包装的一些经验和技巧,以供同业人士参考。
《交通(道路、充电桩、停车场、加油站等)及产业园基础设施、新基建、“光伏+”项目等策划、包装与融资暨厂房等存量资产“盘”与“活”》
《社会事业项目(医院、学校、养老托育、文旅、殡葬等)的策划、包装与融资》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及供排水、供热、供气、地下管廊等)的策划、包装与融资》
更多基础设施及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项目相关业务的交流与合作,欢迎联系西政财富和西政资本。
专业文章链接
1. 警惕撤退情绪
2. 终于松口了
3. 玩法升级了
4. 还能往前冲吗
5. 要开窗了吗
一、城投业务
1.城投债认购
2.城投非标业务:股权投资、F+EPC、保理等
二、地产及城市更新项目前融业务
1.招拍挂拿地及城市更新项目前期融资
2.保理、融资租赁及供应链融资
三、财税及跨境业务
1.城市更新及开发建设项目税筹服务
2.金融产品销售、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及税筹服务
3.资金出入境及跨境投融资服务
PS: 非常欢迎同行加入我们的互动交流群,因群成员人数已超过自行加入的限制,请添加西政资本的微信号XZ-ziben,由该微信号邀请您加入互动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