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西政资本原创,转载需经授权
央行前行长易纲9月6日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中国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
市场非常关注的一个点在于,现在终于把“通缩”摆到了台面上来讲,而此前投行的分析师们基本都收到过提醒,要求避免使用“通货紧缩”等敏感用语或表达对经济过于负面的观点。
也正因为高层开始正视通缩问题,对于经济基本面面临的巨大压力,市场各方目前都在猜测美联储降息后中国是否会马上推出更强的刺激政策(下猛药),以确保完成今年5%的GDP增长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方面对接下去通过消费、投资、外贸还是其他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尚未形成共识,尤其是对消费和外贸的增长保持着谨慎的乐观,我们倒倾向于认为还是得靠加力完成国债和专项债的发行,尤其是国企、城投的存量项目通过国债、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的落地撬动投资杠杆,由此加快推进项目并快速形成实务工作量。
通俗点说,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依旧是当前的重点,尽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最近都开始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发放消费券以刺激消费,但在居民端对就业和收入预期持续下行的当下,效果方面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如果我们的判断是准确的,那国企和城投的融资业务肯定还有的做,不管是政府、城投的化债,还是新增的项目融资需求,只要有继续用钱的需求,做国企、城投业务的金融民工肯定不会没有饭吃,尤其是我们这种做城投非标业务为主的投资机构。
为了验证我们的判断,我们对新华财经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自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和8月份财政部反复要求“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以来,8月份地方政府累计发行了9472.4亿元专项债券,刷新了今年迄今为止的单月发行规模峰值。
截止9月初,今年各地发行的专项债达到约40694亿元,其中再融资专项债占比约33%,主要用来“借新还旧”;新增专项债占比约67%,主要用来支持在建项目和新项目,简单来说就是要发挥投资撬动作用。因今年新增专项债的发行仅完成了70%左右,因此我们判断接下去还会加速发行,重点也还是用于支持在建项目和新项目,全力拉动投资以完成GDP的增长目标。
根据上述逻辑,我们对新华财经专项债项目库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2024年至今的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数量达到了5824个,对应专项债资金规模达到了6927.4亿元,而棚户区改造、铁路、医疗卫生、农林水利等类别的专项债资金规模加起来也才1000余亿元。鉴于这个分析,我们认为后续对国企、城投项目的投资也主要得围绕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展开。只要专项债资金能落地,我们对国企、城投项目的资金投放在还款来源方面就有更多的保障(可以理解为资金置换)。
上周五的《项目退潮》一文中,我们提到财政部等六部门在8月26日联合印发《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之后,“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建项目出现了大面积的暂停、暂缓或取消,其中地铁和高铁成为了停建的重灾区。
受上述新政的影响,我们关注到目前很多央国企都在重新寻找业务方向。以央国企施工单位为例,因传统基建等项目缩减地非常厉害,他们跟我们之间的“投资人+EPC”类合作业务目前主要都是围绕着城投的存量资产盘活、特许经营、绿色、双碳等方向的项目展开。
众所周知,城投往产投方向的转型近两年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而目前大部分央企集团的改革也格外引人注意。“退金令”发布后,这些央企都在聚焦主业,不再单纯地追求规模,对应收账款、存货、利润的考核也变得更加注重,其中新签合同额和营收反而不再那么受关注,甚至都不再纳入考核指标。
也正是上述原因,央国企和城投平台现在对项目投资、建设都变得格外谨慎,各种项目和业务的新增也更侧重项目本身的盈利逻辑。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目前在做国企、城投项目的时候会更加注重项目本身的策划、包装和入库,以确保项目最终可以拿到国债、专项债、政府补贴、专项借款等政策性资金支持,以确保我们对国企、城投项目投资在资金退出层面(还款来源方面)的安全底线。
更多国企和城投融资项目的交流和合作欢迎联系西政财富和西政资本。
专业文章链接
1. 还要再熬一熬
2. 项目退潮
3. 直面问题
4. 城市更新需要变通
5. 新一轮冲击来临
一、城投业务
1.城投债认购
2.城投非标业务:股权投资、F+EPC、保理等
二、地产及城市更新项目前融业务
1.招拍挂拿地及城市更新项目前期融资
2.保理、融资租赁及供应链融资
三、财税及跨境业务
1.城市更新及开发建设项目税筹服务
2.金融产品销售、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及税筹服务
3.资金出入境及跨境投融资服务
PS: 非常欢迎同行加入我们的互动交流群,因群成员人数已超过自行加入的限制,请添加西政资本的微信号XZ-ziben,由该微信号邀请您加入互动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