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英文版刊登于美国《风险管理协会期刊》2021年四月号。中文翻译版刊登在《上财风险管理论坛》杂志2024年第3期(总第29期)“译作”栏目。经译者授权在“风控博士沙龙”微信公众号发布,由于文章篇幅较长,采用连载方式发布,本次刊登文章第二部分。作者Richard J. Parsons是美国银行前执行副总裁,负责集团操作风险。他的著作《破产:美国的银行系统》和《投资商业银行》由风险管理协会(RMA)出版。他也是RMA期刊的编辑咨询会议成员。译者张天源,某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部市场风险组员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金融学硕士,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房地产开发和金融硕士,佩波代因大学金融学学士、应用数学辅修,FRM持证人。曾从事美国CMBS特别服务权定价,境内投资银行业务;2017年起参加证券公司固收自营、投资银行等业务线风险管理,中台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创新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喜好学习研究金融风险管理与相关知识技术、人文学、文化比较与跨文化沟通。目前对天文物理学、健康管理和五金电器修理感兴趣。译者杨成佳,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系,现任国联基金风险管理部高级风控经理。历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产品管理部精算员、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风控经理、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养老金投资部投资监督等职。
金融危机对银行从业者和银行董事来说是一记警钟。政客们抓住了这次危机的机会,推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银行监管者因未能预防危机而受到政客的批评,进而提高了对风险管理的期望和标准。大多数银行迅速而有效地回应了监管机构和股东对更严格风险管理实践的要求。金融危机提醒了银行从业者,过去的教训已经被遗忘了。就像大萧条之后的几十年一样,危机后的银行中,权力和影响力的平衡从收入创造者转向了风险经理。高速发展的银行业被更为保守的银行业务取而代之。风险承担减少了。
让我们从图1开始,它展示了2003年至2019年美国银行业的股本回报率(ROE)。在危机前,银行业的股本回报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商业银行的股本回报率稳定在8%到9%之间,资产回报率(ROA)在0.60%到0.70%之间。当1994年国会通过一项允许跨州银行业务的法律时,回报率开始上升。十年后,回报率达到了历史新高。图1:2003年至2019年美国银行业的股本回报率
2003年,全美银行业回报率最高的是那些在西北地区(华盛顿、爱达荷、俄勒冈)开展业务的银行。为什么是它们?答案很简单,这些地区的银行业务增速最快。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商业房地产贷款,这种业务连续多年每年增长20%到50%。两位数的资产增长使西北地区的资产回报率达到了1.7%。然而,伽利略早就证明过,上去的一定会下来。由于过度追求华丽的增长,这些地区的银行在2008年至2010年间损失惨重,完全抹去了它们从1998年到2007年所创造的所有利润。第一个教训很明确:当利润看起来“好得不像真的”(“TGTBT”)时,那它很可能本就不是真的。风控经理永远不能忘记,长期来看,回报与风险始终是相关的。一般来说,银行稳健的盈利水平应在8%至12%之间;处于这一范围的回报率通常高于银行业的长期资本成本。当整个行业或某一细分领域(比如1-4家庭按揭贷款),或者某家银行,甚至银行内部的某个部门,其回报率超过行业标准一个标准差,甚至是两个标准差,作为风控经理,就必须假设风险已经上升,应该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风控经理要时刻关注企业层面、业务线层面以及各个业务单元的盈利指标。虽然行业中的领先表现总是受到欢迎,常常被视为优秀人才和卓越战略的体现,但风控经理需要将其视为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的信号,值得进一步关注。像股本回报率(ROE)和收入/利润增长这些简单的指标,往往是风险的关键预警信号。历史告诉我们,风险经理需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那些表现优异的业务中去。历史的教训之一就是:对那些过高的回报和快速增长要保持本能的怀疑态度。了解为什么一家银行、银行的某个部门或某个业务领域能够实现非凡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是风险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每隔一两代人,银行从业者们都会重蹈前辈们的覆辙,通过惨痛的教训,领悟到银行的利润空间非常薄,而杠杆却非常高,容错的余地极小。图2展示了2003年至2019年间银行业的杠杆率变化。在2003年,银行业的股本回报率(ROE)创下了15%的历史新高,那时银行的杠杆率比今天高出20%。自从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们通过提高资本比率增加了20%的资本储备。这些资本不仅是风险的缓冲,也抬高了银行盈利的门槛——股本回报率(ROE)。图3清楚地展示了银行业薄利的本质。你可能难以相信,就在几年前,银行业的税后利润率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峰值——2018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二季度,资产回报率(ROA)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41%。在此之前,银行业最好的ROA是在2003年达到的,当时的峰值为1.38%。图3:2003年至2019年期间的银行主要财务指标银行从业者们往往会忘记,银行业的税后利润占资产的比例一直是非常微薄的。即使在最好的时期,税后利润率也只有1.41%。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银行的ROA平均在0.60%到0.70%之间。这说明,银行业是一个薄利行业,容错的空间非常小。要明白为什么2018年和2019年的银行ROA能够达到历史新高,就得看看是什么推动了利润率的上升。虽然大家常常关注净息差(NIM,即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但近年来利润率的提升主要归功于三个因素:低拨备(也就是信贷质量的改善)、较低的非利息支出,以及税收减免。
净息差(NIM) - 这个指标随着利率波动,常常成为焦点。但近年来,NIM对银行ROA的帮助并不大。从1990年到2007年,NIM平均为3.83%,而2018年和2019年则降至3.40%。
低拨备费用 - 自1984年以来,拨备费用占资产的百分比年均为0.57%。在危机之后,拨备费用降至最低的0.20%,最近则保持在0.30%左右。近年来创纪录的ROA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信贷质量的提升,因此拨备费用历史性的低。
管理费用率(非利息支出占资产的百分比) - 从1990年到2007年,行业的管理费用率平均为3.32%。2018年和2019年,这一比例降至2.6%。这表明,行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展现了提升生产力和控制管理费用的能力。尽管各类银行都在改善其费用管理水平,但主要的推动力来自那些大型银行。2019年,大型银行持有的银行资产占比达到了49.8%,而2007年这一比例为40.2%。2018年和2019年,大型银行的管理费用率平均为2.42%。
企业税收减免 - 特朗普政府的税收减免大幅改善了银行的利润率。2017年的税收减免将行业ROA提高了大约20个基点。如果没有税收减免,2019年的平均ROA可能只有1.10%,而不是1.30%。
银行业是一个薄利行业,容错空间极小。
2019年的高ROA与改善的非利息支出管理(尤其是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大银行中)、良好的信贷质量(拨备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和税收减免(由政客控制)密切相关。
当贷款业务出错时,拨备费用会激增,利润也会大幅下滑。
在疫情前,拨备率处于历史低位。在过去的经济下行期,拨备费用通常会在经济衰退压力的高峰期翻倍。根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数据,在COVID-19经济衰退期间,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2020年第二季度,信贷损失准备金的拨备费用增加了四倍。
税率在疫情和拜登政府之前较低,对利润率的改善起到了显著作用。但银行从业者们要明白,政客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优惠的税率也不可能一直存在。
随着2019年下半年利率的下降,净息差受到挤压,ROA下降至1.20%。因此,如果没有税收减免,ROA可能更接近1%。如果拨备费用上升到50个基点——这仍然低于过去35年的平均水平——行业ROA将降至大约0.80%。在2020年,受疫情冲击,美国所有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在第二季度降至0.34%,根据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这一数值在年内稍后有所回升。教训二提醒我们,对于一个利润率只有1%的行业来说,实在经不起在信贷或投资判断上的失误、大规模的运营纰漏、道德或声誉上的闪失,或者任何可能动摇储户或监管机构信心的变故。银行家们必须如履薄冰,步步为营,确保每一个决策和操作都万无一失,才能在这薄利多销的行当里立于不败之地。1990年代初,摩根大通采用并大张旗鼓宣传的VaR(“风险价值”)模型迅速成为行业中衡量风险与回报关系的主要工具,随后更是掀起了一股量化建模的热潮。于是,各大银行开始疯狂招募那些精通高等数学的“量化”人才。这些模型看起来运作良好,一度让风险经理对模型充满信心。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直到现实的情况开始不按模型设想的发展。VaR模型背后的数学低估了风险,极端的“尾部事件”打破了这些模型,证明要么是模型有问题,要么是某些类型的风险根本无法衡量。这些模型太依赖历史数据,而缺乏对未来新兴风险的前瞻性考虑。模型的失败还源于银行家和监管者的错误假设,他们过于相信通过历史数据来创建统计概率可以准确衡量风险。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操作风险,这门风险管理学科是在1990年代末因巨大交易损失后发展起来的。全球监管者云集瑞士巴塞尔开会,制定一整套统计模型用于计算需要多少资本才足以覆盖因人为、系统、流程和外部市场引发的损失。然而,金融危机暴露了这一努力的两个问题。首先,这些模型预设对潜在损失的预测准确率高达荒谬的99%,相当于预测100年一遇的洪水发生概率。然而到了2014年,实际的操作损失,尤其是与房贷审批流程失效相关的损失,远远超出了模型预测的100年里最坏情况的许多倍。这一巨大的失误让许多银行家对那些深奥且昂贵的“高级测量方法”(AMA)感到怀疑,认为它们除了满足银行监管当局的量化分析师之外再无实际价值。其次,危机期间的实际操作损失作为历史数据纳入新模型之后,计算出的操作风险资本增幅离谱,高到银行几乎只能退出某些业务的地步。受到最大影响的行业是住宅按揭贷款。最终,必须有所取舍:要么留下模型,要么留下按揭贷款。而大银行至今仍在发放住房贷款,这已经说明了监管者最终的立场。顺便提一下,搞出来的这些操作风险资本模型最终得不偿失,倒是带来了一个意外后果——银行一线高级管理者对操作风险管理这一职能本身丧失了信心。这些花在建模上的投入和衍生的资本要求,连累业内那些负责操作风险管理的高管地位都下降了。有些操作风险高管认为,在美国,操作风险管理岗位的离职率可能是所有风险管理岗位中最高的。如果这是真的,可能与过去15年间错误地重用那些晦涩无用的操作风险资本模型不无关系。教训三就是,数学推导出来的模型,终究也只是模型而已。
《上财风险管理论坛》杂志2024年第4期(总第30期)将于12月28日出刊,本期主题是"2025年风险的展望与应对",欢迎广大业界人士赐稿。
1、文章的选题需紧扣风险管理的主题,题目自拟;
2、文章撰写的要求包括:一是实用性,文章贴近并服务于日常工作;二是可读性,文风朴实,行文流畅;三是文章字数不少于2000字,可以配有图和表;
3、文章请投杂志的专用邮箱shufe_cro@126.com,征文截止日是12月15日。
《上财风险管理杂志》编辑委员会
2024年10月8日
为加强《上财风险管理论坛》杂志的作者团队与读者之间、以及读者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已建立《上财风险管理论坛》读者交流微信群,目前成员接近1200人,包括知名金融机构的首席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负责人、风险管理领域知名学者等专业人士,竭诚欢迎广大的风险管理从业者加入该微信群,共同打造一个讨论风险管理的专业社区。如希望入群,烦请给本微信公众号留言(留下个人微信号),我们将会主动联系并且邀请入群!
为了积极推进AI大模型在金融尤其是风险管理领域的落地,创建了“衍生品、风控与AI大模型社区”微信群,目前成员接近1300人,包括了金融机构高管、AI大模型科学家等,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学习、讨论金融衍生产品、风控以及用AI大模型实现前两者功能的开发社区!如希望加入,请留下个人微信号,我们将主动联系并邀请入群!
【译作】风险管理的未来(连载之一)
【随笔】FOF产品投资与风险管理
【洞见】从新证券法看风险管理脉络
【洞见】经济周期波动下证券公司信用业务风险防控的优化
【译作】人工智能风险管理框架(连载之三)
荐书
【新书】After The Pay Cut
【新书】After The Pay Cut (Japanese Edition)
【新书】Becoming Top Financial Talents in China (Japanese Edition)
【新书】Becoming Top Financial Talents in China
【荐书】Chinese Wisdom in Risk Management (Japanese Edition)
【荐书】Eastern Wisdom in Risk Management
云课程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第九版,全部三百六十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