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在2024年6月28日出刊的《上财风险管理论坛》杂志2024年第2期(总第28期)“洞见”栏目,经过作者的授权在“风控博士沙龙”微信公众号发布。
声明:文章的版权属于作者,如需转发请事先征得作者本人及风控博士沙龙的同意。文章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观点。
作者简介
周博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硕士,CPA。现任职于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风险合规部,参与信用风险管理、压力测试、数据治理等领域工作。
一、引言
20世纪末,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及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加剧,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金融机构着手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各类新型风险管理工具陆续登上历史舞台。1993年,G30集团首次提出VaR的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市场风险的度量;1994年至1997年,J.P.摩根先后发布Risk Metrics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将VaR的应用范围拓展至信用风险计量领域;1995年,国际证监会组织首次提出了压力测试的概念,并于1999年进一步明确了压力测试的定义,指出压力测试是将资产组合所面临的可能发生的极端风险加以认定并量化。
二、压力测试与
不可忽视的α
VaR模型作为重要的金融风险度量工具,已被金融机构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实践中。其为投资者提供了清晰易懂的风险计量标准,即在给定置信水平1-α的情况下,单一资产或资产组合在特定持有期限内可能面临的最大损失。但随着风险管理的发展,VaR模型的局限性也开始显现。首先,VaR度量的是资产在市场正常运作情况下面临的风险敞口,忽略了市场极端情形可能造成的损失。其次,VaR的度量通常基于正态分布假设,与呈现肥尾分布的金融数据相悖,而经验表明,左尾损失造成的代价往往是巨大的。最后,VaR通常不满足次可加性,资产组合的VaR可能会大于单个资产VaR之和。对于理财产品而言,管理人往往难以通过VaR指标对投资组合进行评价和优化。
在黑天鹅频发、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尾部风险管理的背景下,压力测试应运而生。压力测试作为前瞻性风险管理工具,能够基于历史情景或假设情景,度量在显著性水平α下的尾部风险暴露,其突破了VaR模型的局限性,是对传统风险管理工具的重要补充,也成为当前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制度演变:
从公募基金到理财产品
国内早期发布的压力测试制度的测试对象主要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主体,资管行业的压力测试制度尚不完善。最早出台的面向资管产品的压力测试制度是基金业协会于2016年发布的《基金管理公司压力测试指引(试行)》,该指引完善了公募基金行业压力测试管理要求,并提供详细的压力测试模板作为参考。
在2018年以前,理财产品压力测试缺乏相关制度指导,直至资管新规发布后,监管针对理财业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才明确了理财产品压力测试的原则性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理财产品压力测试制度,一是在情景参数设置方面,要求充分考虑理财产品的规模、投资策略、投资者类型等因素,审慎评估各类风险对理财产品的影响;二是在压力测试频率方面,要求压力测试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频率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三是在压力测试结果方面,应当参考以往出现的影响理财产品的外部冲击,对压力测试结果实施事后检验,同时,在理财产品投资运作和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压力测试结果,必要时根据压力测试结果进行调整。此外,《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制度针对理财产品流动性压力测试、现金管理类产品压力测试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规范。
四、行业实践仍处于早期阶段
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是国内最早出台的规范理财产品压力测试的制度,自发布至今,也只有6年的时间,理财行业仍然缺乏一部属于自己的“理财子公司压力测试指引”。总体来看,理财行业的压力测试实践仍处于早期阶段,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压力测试基础设施不健全,包括压力测试管理平台自身功能受限、上游系统数据质量较差或上下游系统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2、部分机构的压力测试仅由单一部门负责,可能会产生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影响压力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目前理财业务的压力测试以合规为导向,理财产品大多能够通过压力测试,但测试结果缺乏实用性。
五、理财产品压力测试的
优化路径
(一)夯实压力测试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持续提升数据治理水平。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压力测试的数据应当准确可靠并及时更新,上游数据的准确性是开展压力测试的必要条件。公司应当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完善数据质量检核工具和方法,提升系统自动识别和预警问题的能力,确保源头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完善系统间数据交互机制,建立跨系统数据勾稽校验规则,确保上下游系统数据的一致性。
二是提升压力测试管理平台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市场环境、理财产品类型、观测时点等因素均会对压力测试的参数设置及阈值产生影响,因此压力测试管理平台的设计应当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允许用户在界面新增/删除/修改参数,为不同的产品设定不同的压力测试触发阈值。
(二)建立跨部门长效沟通机制
风险合规部作为压力测试的牵头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与其它部门的长效沟通机制。一是与科技部门的沟通。科技部门作为业务系统的管理部门,承担系统维护、优化和改造等职能。风险管理部需在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持续优化和丰富压力测试管理平台及相关系统功能;二是与运营部和产品部的沟通。运营部和产品部是理财业务产品端和资产端数据的主要管理部门,也是压力测试上游数据的输出部门,其与风险合规部共同制定质量校验规则,确保源头数据及系统间数据交互的准确性;三是与投资部门的沟通。投资部门是理财产品的管理部门,承担理财产品存续期间的投资运作、市场研判等职责,是最贴近市场的部门。风险合规部可通过参与投资部门会议,了解各类型理财产品的运作概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投资策略和偏好,进而对压力测试的情景设置、参数设置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提升压力测试模型的前瞻性。
(三)加强压力测试结果应用
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在理财产品投资运作和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压力测试结果,必要时根据压力测试结果进行调整。一方面,公司可考虑借助系统建立压力测试结果的自动预警功能,将触发阈值的压力测试结果点对点推送给产品投资经理,提示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净值下跌或流动性风险。若触发净值下跌阈值,提示持仓资产潜在损失规模是多少。若触发流动性阈值,则提示产品当前流动性资产储备、可质押券规模、潜在的流动性缺口等。另一方面,公司可将压力测试结果应用于日常风险监测,基于压力测试测算结果,判断在特定情形下理财产品是否触发风险合规限额阈值,以便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工作。
1、文章的选题需紧扣风险管理的主题,题目自拟;
2、文章撰写的要求包括:一是实用性,文章贴近并服务于日常工作;二是可读性,文风朴实,行文流畅;三是文章字数不少于2000字,可以配有图和表;
3、文章请投杂志的专用邮箱shufe_cro@126.com,征文截止日是9月15日。
《上财风险管理杂志》编辑委员会
2024年7月1日
为加强《上财风险管理论坛》杂志的作者团队与读者之间、以及读者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已建立《上财风险管理论坛》读者交流微信群,目前成员接近1200人,包括知名金融机构的首席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部负责人、风险管理领域知名学者等专业人士,竭诚欢迎广大的风险管理从业者加入该微信群,共同打造一个讨论风险管理的专业社区。如希望入群,烦请给本微信公众号留言(留下个人微信号),我们将会主动联系并且邀请入群!
为了积极推进AI大模型在金融尤其是风险管理领域的落地,创建了“衍生品、风控与AI大模型社区”微信群,目前成员接近1300人,包括了金融机构高管、AI大模型科学家等,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学习、讨论金融衍生产品、风控以及用AI大模型实现前两者功能的开发社区!如希望加入,请留下个人微信号,我们将主动联系并邀请入群!
荐书
【荐书】Chinese Wisdom in Risk Management (Japanese Edition)
【荐书】Eastern Wisdom in Risk Management
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