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协力,共助长者归家之旅 | 个案案例

时事   2024-12-15 08:03   河北  
佛山市南海区安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江柏坚

一、背景介绍
叶叔(化名),男,88岁,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曾得过脑卒中(俗称中风),现需依赖轮椅,蜗居于四楼无电梯之家。儿子因病早逝,儿媳也离家不归。家中只有一名患有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而行动不便的女儿照顾叶叔。而叶叔每个月的退休金都用来聘请保姆以协助女儿照顾叶叔。

近期,社工与叶叔女儿沟通了解得知,叶叔因病送院治疗,现在已临近出院,叶叔担心出院后,以女儿的情况,无法将叶叔自己送上四楼的家中。而且叶叔因为行动不便,甚少外出,没有什么亲朋能提供帮助。女儿也因此犯愁起来。

二、需求分析
社工通过访谈法对叶叔及其家庭的生活现状、家庭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初步评估叶叔存在以下问题及需求:

1.叶叔依赖轮椅,出院后无法回到家中。
因叶叔曾得过脑卒中,现今出行完全依赖轮椅,不能站立。叶叔家住四楼的楼梯房,所在房屋没有电梯,所以叶叔出院后无法回家。

2.叶叔女儿行动不便,也无法助叶叔回家。
叶叔虽然有一名女儿照顾,但是女儿身患脊髓灰质炎,出门必须依赖拐杖支撑,平时自己一个人上下楼梯,拄着拐杖也需要一级一级地走,没有能力协助叶叔上楼梯。

三、介入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获得情感、物质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在本案例中,社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为长者提供社会支持:

1.情感支持:社工关注长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陪伴,让长者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2.物质支持:社工整合社区资源,为长者提供实际帮助,如协调物业管理、招募志愿者等。

3.信息支持:社工及时了解长者需求,传递相关信息,确保行动顺利进行。

在本次服务中,社工对叶叔目前的困难与需求进行评估分析后,认为单凭依赖轮椅的叶叔、行动不便的女儿、以及保姆三人的力量难以让叶叔本人顺利且安全地回到家中,因此决定运用社会支持理论。社工通过自身作为叶叔与社区中间的纽带,将社区资源整合一起,为叶叔的家庭构建起社会支持网络,从而解决叶叔出院回家的需求。

四、服务目标
1.社工链接社区资源,解决叶叔出院回家的需求;
2.为叶叔家庭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五、服务实施

1.需求了解及分析
社工亲自来到医院住院部探访叶叔及叶叔女儿,通过现场沟通向叶叔及叶叔女儿了解叶叔目前状况。运用倾听的技巧,详细了解叶叔目前的出院回家需求。除此之外,社工还向叶叔及叶叔女儿了解如居住环境、所在房屋附近的地理环境、家庭是否能支持等信息情况,并进行分析。

2.资源整合
社工作为纽带将社区内的资源进行串联。社工根据叶叔的需求,在离开医院后,向叶叔所在社区党委将叶叔的情况进行汇报。经过社区党委的协调与指示,确认了叶叔所住房屋的物业管理能提供人力上的支持帮助。并且,社工还在社区内进行社区志愿者的招募。

3.沟通与计划
社工向叶叔女儿进行细致沟通,掌握叶叔的具体出院日期和时间,预计从出院到回到叶叔家楼下的时间。社工将叶叔的具体出院时间、叶叔居住环境、所在房屋的地理环境、以及目前可以调用的社区资源等信息进行信息汇总,并预测现场可能出现的状况,从而制定一个完整的护送叶叔回家计划。计划制定内容包括:志愿者的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现场人员分工明细、现场抬送叶叔的具体实施行动办法、突发情况出现及处理、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4.现场调度与执行
在叶叔出院的当天,社工提前告知志愿者们护送计划的详细流程、每一位志愿者的分工,以及注意事项,统筹全局,确保一切按照计划进行。随着叶叔乘坐的车辆缓缓驶来,社工与志愿者们、物业管理人员早已在楼下等候。车辆停下,社工开始组织志愿者们按照分工,“护头!”“扶脚!”“听我口令大家一起发力!”大家众志成城,成功将叶叔从车内安全地转移到早已备好的轮椅上。随后,在志愿者们和物业管理人员的陪同下,社工将叶叔推送至楼梯前,继续按照计划与分工,由四名志愿者分别在轮椅的四个角,众人一起发力,将坐在轮椅上的叶叔,一步一步地、平稳地抬送上四楼叶叔家中。最后一步,众位志愿者一同将叶叔从轮椅上转移到睡房里的床上,盖好被子,让叶叔得以休息。叶叔显得有点舟车劳顿,虽然目前无法用言语进行表达,但仍缓缓地伸出手,向每一位志愿者都进行握手,以表示谢意,叶叔女儿随后也回到家中,向社区、社工、志愿者、以及物业管理表达谢意。

5.后续跟进
在叶叔回到家中后,社工将会继续进行跟进探访,了解叶叔后续的适应情况,并且与叶叔及叶叔女儿进行沟通,了解叶叔及叶叔女儿对本次服务的反馈,从而评估本次服务的效果。

六、服务成效

1.长者个人层面的成效
①正常生活的回归:通过社工的帮助,长者成功回到家中,也回到了正常生活当中去。

②心理健康的改善:在整个“归家之旅”过程中,长者的心理需求得到了充分关注,社工和志愿者的关爱让长者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有效缓解了长者的焦虑和孤独感。

③社会融入感的增强:此次行动让长者意识到自己在社区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长者与社区其他成员的互动,提高了长者的社会融入感。

2.家庭层面的成效
①家庭压力的减轻:社工和志愿者的介入,帮助家属解决了长者归家的大难题,减轻了家属在照顾长者方面的压力。

②家庭关系的和谐:此次行动让家属感受到了社区的支持,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谐。

3.社区层面的成效
①社区凝聚力的提升:通过此次行动,各个方面共同参与,传递了社区互帮互助、守望相助的美好价值观,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提升了社区凝聚力。

②社区支持网络的建立:社工在行动中整合了社区资源,建立了包括社区党委、物业管理、志愿者在内的支持网络,为今后服务社区长者奠定了基础。

③社区形象的提升:此次行动的成功,展示了社区的良好形象,便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七、社工的经验与反思

1.精准识别需求
①敏锐的观察力:社工能够迅速识别长者的需求,这体现了社工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出的敏锐观察力和同理心。他们能够从家属的求助电话中感知到长者的紧迫性和无助感,这是成功的第一步。 
 
②有效的沟通:社工通过与家属的沟通,详细了解了长者的健康状况、居住环境和家庭成员的情况,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适的帮助计划至关重要。

③需求评估:社工可能运用了专业的需求评估工具或方法,对长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确保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资源整合能力
①多元资源的联动:社工不仅动员了社区内的物业管理,还招募了志愿者,这种跨部门、跨群体的资源联动显示了社工的高效组织和协调能力。

②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社工能够根据长者的具体需求和志愿者的能力,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每一份资源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3.团队协作
①明确的角色分工:在行动前,社工对志愿者进行了明确的角色分工,每个志愿者都知道自己的任务和责任,这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②有效的沟通协调:在行动过程中,社工作为领导者,不断与团队成员沟通,确保信息畅通,协调各方行动,这是确保行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4.细致的行动计划
①周密的策划:社工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配置、物资准备等,这种周密的策划确保了行动的有序进行。

②灵活的应变能力:在行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难,社工展现了良好的应变能力,及时调整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

社工传媒
社工行业新媒体,关注社工、社工人动向,全心全意为社工人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