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案例 | 人本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哀伤辅导社工服务

时事   2024-12-13 08:01   河北  
文/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魏淑敏 叶芷甄 李玉燕

一、引言
在社会服务领域,哀伤辅导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但意义深远的工作。本文将以黄阿姨的案例为基础,从人本主义理论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社工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展现如何在尊重、同理和整合资源的原则下,帮助服务对象达成心愿并逐步走出哀伤。

二、案例背景
黄阿姨(化名),55 岁,在外务工多年,居住于出租房。一天早晨,她独自前往殡仪馆咨询逝者火化事宜,社工小敏留意到黄阿姨情绪低落且浑身发抖,遂将她引入哀伤辅导室进行情绪安抚。经过社工了解,黄阿姨与逝者曾为情侣,感情深厚,虽已分手多年,但当逝者因病入院且身边无其他亲属时,黄阿姨心怀大爱,在病床前悉心照料直至其离世。逝者已逝,黄阿姨希望他能够魂归故里,但联系不上逝者亲属,遗体只能存放在殡仪馆。

三、需求及问题分析
社工深入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与黄阿姨建立信任关系,经综合分析,黄阿姨存在以下的需求和问题:

1.具体业务需求
社工需要协助黄阿姨办理逝者的身后事,以完成黄阿姨的心愿,使逝者得以善终。这一需求的背后,体现了黄阿姨对逝者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生命尊严的尊重。从人本主义理论来看,满足这一需求是尊重黄阿姨作为一个个体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追求,社工应积极响应。

2.提供情绪辅导需求
伴侣离世给黄阿姨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加上无法联系到逝者亲属为其善终,且因没有结婚证而无法办理相关手续,这使黄阿姨感到心愿落空并对这段感情愧疚。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同理、真诚和接纳,在这种情况下,社工需要同理黄阿姨的痛苦情绪,为她提供一个真诚倾诉的窗口,接纳她的所有情绪反应。

3.增强社会支持网络需求
黄阿姨在联系不到逝者亲属时,不知如何寻求帮助,这反映出她社会支持网络的薄弱。社工应依据人本主义理论中的尊重与接纳原则,联动多方资源,协助黄阿姨建立和拓展社会支持网络,以增强她应对困难的能力。

四、服务目标

1.提供心理支持,疏导负面情绪
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社工要通过陪伴和帮助黄阿姨,缓解她的无助和沮丧情绪,及时发现并疏导负面情绪,减轻逝者离世带来的悲伤。这一目标体现了对黄阿姨个体情绪体验的重视,通过同理和陪伴,让黄阿姨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2.协助寻找社会支持网络
社工要链接逝者户籍地镇街、村委会等提供帮助,寻找逝者的其他亲属,以便顺利办理逝者后事。这有助于黄阿姨在更广泛的社会关系中获得支持。

3.链接政策资源,减轻费用负担
考虑到黄阿姨经济状况较差,社工运用人本主义理论中的关怀理念,帮助黄阿姨申请火化费用减免政策,链接政策资源。这不仅减轻了黄阿姨的经济压力,更体现了社会对个体困境的关注与援助。

五、服务介入

1.认真倾听,建立信任关系
社工在与黄阿姨的沟通中,依据人本主义理论的同理、专注力和倾听技巧,用心倾听黄阿姨的心声,引导她倾诉内心的困扰和不安。当黄阿姨情绪脆弱落泪时,社工及时给予安抚和陪伴,让她感受到力量和安慰,从而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

2.整合资源,寻找解决方案
根据殡葬条例规定,逝者火化手续需由亲属或相关部门办理,黄阿姨非亲属关系不能办理。但为了达成黄阿姨让逝者善终的心愿,社工秉持人本主义理论中的尊重与关怀精神,在法律框架内寻找解决方案。社工向殡仪馆领导汇报后,与业务股长共同努力,决定通过获得逝者亲属授权委托的方式让黄阿姨办理火化。随后,社工协助黄阿姨辗转联系到逝者户籍地村委会支书,经过多方努力与沟通,堂弟愿意协助办理火化事宜。

3.提供支持,人本主义服务
办理火化证明材料后,社工协助黄阿姨办理火化事宜。在等待过程中,黄阿姨担心费用问题,社工依据人本主义理论的关怀原则,耐心安抚并详细讲解火化费用减免政策,告知为逝者申请了民众捐赠的棺木,缓解她的焦虑。在告别仪式上,黄阿姨情绪崩溃,社工默默陪伴,同时紧握着她的双手。领取骨灰后,社工担心黄阿姨携带不便,加固骨灰盒并帮助打车回家,在整个过程中对黄阿姨情绪和实际需求给予支持。

4.走出哀伤,回归正常生活
黄阿姨回家后,社工多次电话回访,关心她的生活和情绪状态。黄阿姨说,她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让逝者魂归故乡,时隔多日,心中的重担终于放下了。社工鼓励她保重身体,并引导她积极面对生活。

5.心理疏导,巩固服务成效
社工不定期为黄阿姨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她解决情绪问题。黄阿姨前来赠送锦旗表示感谢,社工还为她提供心理辅导文章和附近社工服务联系方式,以帮助她后续能够获得持续性的服务及帮助。

六、服务成效及反思

1.陪伴为主,引导为辅
在整个案例中,社工始终陪伴并引导黄阿姨,从情绪低落走向振作新生。服务中,社工运用同理、真诚和接纳,不仅对建立良好的助人关系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实现助人目标过程中给予了特殊的强调作用。

2.尊重选择,赋能案主自决
社工尊重黄阿姨的选择和意愿,通过提供信息和建议让她自主决策,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在服务过程中坚持案主自决原则,有助于服务对象在困境中成长和自我实现。

3.资源链接,强化社工职能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引导黄阿姨找寻社会支持网络,实现助人自助。这体现了人本主义理论对个体潜能的信任,相信服务对象在适当引导下能够依靠自身和社会支持走出困境。

七、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1.人本主义理论在哀伤辅导中的核心体现
在整个黄阿姨的案例中,人本主义理论贯穿于社工服务的各个环节,通过同理、真诚和接纳的态度,社工深入理解黄阿姨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起信任关系,更是实现有效服务的关键。在处理具体事务时,无论是寻找解决逝者后事办理的合法途径,还是在情感上给予黄阿姨支持,人本主义理论都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尊重黄阿姨的情感、意愿和选择,这使得社工的服务更具针对性和人性化。

2.社工服务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积极影响
从个体层面来看,社工的介入帮助黄阿姨完成了对逝者的心愿,缓解了她的哀伤情绪,使她能够重新面对生活。这表明社工服务能够在个体遭遇重大情感创伤时,成为一种重要的支持力量,帮助个体恢复心理平衡,重建生活信心。从社会层面而言,这种积极的干预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具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案例以及社工的介入,也能够引起社会对类似情况的关注,促使更多人重视情感关系中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何给予他人必要的帮助。

3.多维度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本案例突显了多维度资源整合在社工服务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社工不仅要关注服务对象的情感需求,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服务中的政策资源、社会资源等。例如,在协助黄阿姨办理逝者火化事宜时,社工需要了解并运用殡葬政策法规,同时还要积极联系逝者户籍地的村委会等社会资源,以获取必要的帮助。在减轻黄阿姨经济负担方面,整合了政策减免资源和社会民众捐赠资源。这种多维度资源整合的方式能够全面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体现了社工在复杂社会环境下协调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反思

1.对人本主义理论应用深度的再思考
尽管在本案例中,人本主义理论为社工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应用过程中,仍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例如,在同理服务对象情绪方面,社工可能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究黄阿姨复杂的情感层次,除了哀伤和愧疚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未被完全发掘的情绪,如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对社会关系的重新认知等。这就要求社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对人本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更深入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对服务对象情绪感知的敏锐度,从而提供更精准、更深入的服务。

2.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可持续性探讨
在协助黄阿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长远来看,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可持续性值得深入探讨。在案例中,社工主要通过临时联系逝者的亲属和当地村委会来为黄阿姨提供支持,但这种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事件和人员的介入。一旦这些临时的联系和支持减弱或消失,黄阿姨是否能够继续从社会支持网络中获得足够的支持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提示社工在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时,应注重培养服务对象自身的社交能力和资源获取能力,同时探索建立更加稳定、持久的社会支持体系,例如引导黄阿姨加入社区互助组织或志愿者团体等,以确保她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持续获得必要的支持。

3.优化多元性服务成效评估体系
服务评估体系,可引入更多客观的评估指标,如资源整合的成本-效益分析、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稳定性的长期跟踪评估等,以便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社工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服务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通过对服务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工服务在哀伤辅导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认识到在服务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的方面。

社工传媒
社工行业新媒体,关注社工、社工人动向,全心全意为社工人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