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生人”到“知心人” | 三阶段精康人员同辈互助组织的建设探索

时事   2024-12-15 08:03   河北  
文/周市镇社会事业办公室、昆山汀斯公益发展中心
“点亮希望·助你回归”周市镇精康项目 王艳丽

由于精康人员自身存在的严重病耻感,以及疾病带来的社交功能退化,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隐私性,精神疾病发作时表现出的种种难以理解的怪异行为,还有社会对精神疾病及精康人员的污名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精康人员与家庭成员在与外界建立信任关系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他们往往难以信任他人,遇到困难时也羞于向外界寻求帮助,这种长期的孤立状态对于精康人员的康复过程极为不利。针对这些困境,周市镇精康社工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和尝试。他们根据精康人员在不同康复阶段的具体需求精心设计并实施站外服务。通过三个阶段的探索,成功地建立起了精康人员同辈互助组织,旨在通过同龄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为精康人员提供一个更加理解和接纳的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阶段一:从普通人的视角入手开展常态化小组服务,使精康人员从“陌生人”成为熟悉的“社区人”。

借助节日的特殊时机、邻里之间的紧密联系、医疗工作者的专业支持以及社区提供的丰富资源,我们努力吸引精康人员走出自己的私人空间,参与一系列持续性的社区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兴趣爱好的培养、手工艺术品的创作、团队合作游戏的开展以及美食的烹饪技巧学习等。这些多样化的活动设计,旨在激发精康人员的参与热情,并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温馨的小型社交圈子。在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成员们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这为将来深入探讨精神健康相关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社工持续地深入了解精康人员的深层次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服务内容,以确保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通过参与这些定期举行的小组活动,精康人员逐渐从一开始的“陌生人”转变为“社区人”,在小团体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这对于他们的社会融入和精神康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阶段二:发挥精康人员主导性,鼓励其共同决定此阶段活动任务,实现精康人员关于精神疾病的各类经验共享,让小组成员从“社区人”成为“知心人”。

在建立了初步信任并使精康人员对社工服务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鼓励精康人员发挥其主导性。通过茶话会的形式,引导精康人员共同探讨小组成员的相处规则,确定此阶段想要和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活动,使精康人员能够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精康人员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还能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支持和鼓励,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同时在此阶段,开展角色扮演、结对互助游戏、主题讨论会等更为深入的交流活动,社工需要注意引导成员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将话题从浅层次的对于某次活动的感受深入到关于对于疾病的认知、应对疾病的方式、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和谐的社交关系、如何看待自己的疾病等深层次的沟通上,最终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对其他精康人员的帮助。同时不定期链接医生、心理咨询师等相关资源,提升精康人员的应对病情及挫折的能力。随着交流的深入,也使小组成员之间从“社区人”成为能够获得情感支持的“知心人”。

阶段三:挖掘各方资源,立足社区,尝试构建精康人员可以自主运营的支持网络。

进一步拓展支持网络,整合社区内外的资源,为精康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支持,为精康人员搭建一片安全的庇护所。例如利用社区空闲场地开展园艺治疗,引导精康人员独立运营;与其他组织合作,鼓励精康人员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社区管理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参与感。在这一阶段,精康人员不仅能够从社区获得支持,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区做出贡献。通过参与社区活动,他们可以结识更多朋友,扩大社交圈,从而减少孤独感和被边缘化的感觉。同时,社区内的其他居民也能通过这些活动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精康人员,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和谐社区环境。

最终,通过这样的三阶式建设探索,精康人员从最初的“陌生人”逐渐成长为能够自主运营支持网络的“知心人”,不仅在精神上得到支持,也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这样的互助组织不仅能为精康人员提供了成长的平台,也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工传媒
社工行业新媒体,关注社工、社工人动向,全心全意为社工人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