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风波,月饼遭遇“防腐剂门”
近日,我国某品牌月饼因含有防腐剂脱氢乙酸钠,在出口韩国时被全部退回,这一事件迅速引发热议。脱氢乙酸钠,这一曾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的添加剂,如今却成了食品安全的新焦点。
一时间各种“毒面包”“毒月饼”视频纷纷出炉,网友们也纷纷在晒出自己的“配料表”,但凡含有脱氢乙酸钠的话就是有“毒”,不能吃了赶紧丢弃。
官方也把用了快十年的 “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 给更新( 2025 年实施 )了。里面关于脱氢乙酸钠的那栏,烘焙类的食品类别全被删掉了。也就是说,这类添加剂在烘焙领域,算是被禁用了。而剩下的几个品类,脱氢乙酸钠的最大使用量,也都被压到了 0.5 g/kg 以下。
对于退运月饼事件,只是各个国家标准不同。韩国、日本不允许在淀粉类或烘焙食品中添加这种防腐剂,其他食品也是可以添加的,并不是脱氢乙酸钠有“毒”,而且国家的食品新规也只是要求脱氧乙酸钠不允许在淀粉类或烘焙食品中添加。
我们只看到了我们食品被外国拒收退运的记录,实际上我国也大量退运国外食品添加剂超标的食品,其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数量最大,被退运国家中日本、美国、韩国高居榜首。
丑闻加身的脱氢乙酸钠=毒面包吗?
新京报曾就实地走访过一次,市面上的 26 款长保质期类的面包、糕点产品,就只有 8 款没加脱氢乙酸钠。但作为防腐剂的脱氢乙酸钠,被传成 “ 毒瘤 ” ,完全就是营销号们自动脑补 + 误读的结果。
脱氢乙酸钠只是众多防腐剂的一种,在食品中添加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各类细菌(例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起到防腐保鲜的效果。目前只要是在规定标准范围内添加脱氢乙酸钠的,就不必过于担心。
新标准在烘焙领域禁用脱氢乙酸钠,并不是说在现行的标准,已经实锤对人体有害了。而是近些年来,它在动物身上的危害性研究越来越多,在我们没有完全明白的情况下,为了规避风险,才暂且收紧了对它的使用。
到底有没有毒?不如看看实验数据
不谈剂量只谈“毒”,就是纯粹的瞎扯淡。以脱氢乙酸钠为例,看看超量的标准是多少?
一般用于衡量某种添加剂的急性毒性可采用半数致死量(LD50)和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这两个指标。LD50表示在一定时间内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所需的的药物剂量。LD50值越小表示毒性越强,其数值越大表示毒性越弱。ADI指人或动物摄入某种化学物质,对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ADI值越高,说明该化学物质毒性越低。
实验数据显示脱氢乙酸钠是低毒性,LD50比较高,是570mg/kg,怎么理解这个数值?
如果你体重是50kg的话,一次性摄入28g才中毒,而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月饼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最大使用量是0.5克/千克,也就是说你一次性吃56kg月饼才可能中毒,普通人一辈子都吃不了这么多月饼,所以谈中毒确实是无稽之谈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整理了过往关于脱氢乙酸钠毒性的研究。结果发现,长期累积下来,也是会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的。不仅会让它们的体重、进食量等生长指标明显降低,抗凝血作用等也会受到影响。
对肝肾功能受到影响,也是在小鼠身上做的试验。但是也有研究团队,每天给猴子以 0.05 g/kg 和 0.1 g/kg 的剂量(和国标最大使用量一样 )投药,喂了一年后,没发现啥异常。
严格要求食品安全无可厚非,但是对于食品添加剂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认识食品安全。
读懂配料表,守护家人健康
收紧食品厂商们对脱氢乙酸钠的使用,是食品安全进步的体现。而在新标准实行之前的这段日子里,别轻信营销号的夸大宣传,只要食品没违规添加,那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
信息爆炸的时代,甄别有效信息尤为重要。读得懂比读得多更有意义。让我们从读懂食品配料表做起,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好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