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急他越慢,你越催他更慢,背后的5点真相

教育   教育   2024-10-23 06:03   中国  



小明,初二男生。

他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每天早晨起床真是一场战争啊。不仅是我和他的战争,也是我心里的一场战争——

你不喊他吧,他说你没喊,说都是我的错。

你喊他吧,时间清清楚楚告诉他了,已经是飞也来不及的程度了,他怎么动作还是那么慢呢。而且你越着急他动作越慢。

我就不懂了,他怎么能那么淡定呢,迟到没关系吗,众目睽睽下走进去不难受吗?

这中二病果然是说得没错。”

这个话题很典型吧,看似和迟到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关。孩子的种种“迷之操作”背后,还可以有什么呢?

和迟到、和时间有关的“迷之操作”,可以从以下5点理解孩子,读懂孩子。

1、孩子非常懂得把握情境,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

如果你仔细观察,有很多孩子在不同情境下,会主动加快或放慢自己的速度,他们在做主动的调节。

以下都是和孩子们讨论迟到话题时,他们对我说的:

  • 早晨到校后的那段时间闹哄哄的,收作业,嬉闹……叽叽喳喳乱成一团,我宁可稍微晚一点到。只要不晚于XX点,其实都是没有关系的。

  • XX老师有一个特点,每次上课(课外班)一定会在最开始讲5分钟废话,我就是不想听,所以我有时候故意晚到一点。

  • XX老师很严厉,他的课我是从来不敢迟到的。但是XX就还好。

  • 小时候我就特别害怕迟到,还总争当早到小标兵。现在觉得那时候好傻哦,现在可以主动“控制”一下时间,这种感觉真的是让我很爽。


从积极角度来解读孩子的“生存法则”,其实是他们社会化的一个跃进。

或许,这和你的价值观是违背的,但是我们也并不能说孩子的想法就是错误的。在规则的大框架下,在不出格的尝试中,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的自我判断,相信他们可以通过练习慢慢做些更成熟的自主选择。


2、有时候,有意慢一点,晚一点,是一种应对艰难时的自我调节。

有些孩子会在某个阶段遇到学业适应上的艰难。开启每一天的时候,都要鼓足十二分的勇气。他的内在资源告诉他,不要放弃,不能放弃,再努力一下。但是,他们在行动上会慢一些,会显得犹豫一些。

他们看上去没有那么“积极主动”,那是他们在左右摇摆中,与自己对话,向自己的深处探索,一念顺滑,一念生涩。他们想说服自己,又有一个小人儿在他的头脑中叫嚣,阻碍他向前一步。

此刻,他们需要的,不是催促,更必须不能是责备,不要破坏他们的自我整合进程。

轻轻地托起——在挣扎徘徊时,依然在一个安全的被支持的环境里。

缓缓地拨动——在犹豫不决时,有一扇窗被打开,有光照进来,可以寻光而去。

坚定地相信——相信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相信他们可以摒弃干扰信息,做出相对成熟的选择。

如果你可以这样做,你就正以一种温柔和坚定,展现了身为成熟父母的魄力,不被卷入,也不模糊丧失。

此刻的孩子,虽然会慢一点,但不会阻碍自己向前的脚步。


3、不要“上当”,也许孩子在故意创造和等待一个冲突的发生

在1V1中,当我们复盘和孩子的互动过程,有些父母反应过来——为什么孩子当时突然那样的愤怒。

当孩子已经自行做好了当天不想去学校的准备,但是,他知道,他并没有一个基于自己的“合理理由”。按他们对父母的了解,他们非常懂得如何去“创造一个理由”,虽然对此他全程可能都是无意识的。

比如,他在比以往更倍数的慢动作里,等待父母来与之冲突。然后,一场爆发之后:

  • 我非常生气

  • 我本来心情挺好的(虽然我很慢)

  • 你破坏了我一天的心情

  • 你别催我我反而会去的,就因为你催我的

  • 我不去了,总是就是不去了


气鼓鼓地正中下怀是不是。父母可以练习“软着陆”的技能——

孩子越情绪化时,我们越需要冷静,不被带入。

拨开行为的帘子,看一看,帘子背后有哪些嗷嗷待哺的“目标”,看见它们 ,不掉进那个陷阱。


4、在孩子心里,顺从——听你的照做 ,这一点都不酷,也无法展现我和你的不同

即使,他心里知道,自己的做法并不合适。但如果父母表现得过于“迫切”——迫切输出我们的意志,尤其这个意志是表达对另外一个人的即时的期待, 孩子更容易走向我们“期待”的背面。

  • 你让我早点,我偏晚点。

  • 你让我快点,我偏慢点。

  • 你看,我和你不同吧。我就要这样独立表达我自己。

  • 我照做了,岂不是代表我对你“屈服”了。

  • 我对你说的表现出毫不在意,就什么都“伤害”不了我。

  • 一个急匆匆冲进校园的人,那么“明显”地表达着对是否迟到的重视,那可一点也不酷。

  •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我。

不要觉得孩子幼稚得可笑,放在成长的周期里,他们正在探寻自我认同,如果他们在某些事上,尤其想表达自己的独立意志,尤其需要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即使伴随着一些他心知肚明的“牺牲”也在所不惜,那不是孩子的“问题”,我们要借由此,来审视我们自己,是否无意中将孩子“架到台阶之上”。

因而,与迟到有关的话题,不只是有关快慢,有关时间管理,需要放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中,去观察整个系统。



5、当然,也确实会存在纯粹的“对时间还没有完全的概念”。

在这里 ,时间不是一个“工具”,只是时间。时间是孩子自己的事,没有外在“观众”,也没有内在观众的内耗。

但是,一个14岁(或任何年纪)的孩子,确实可能存在对5分钟、10分钟到底是怎样的时间体验没有完全的概念,这和年龄无关,而和真实的时间体验和训练有关。因此他们需要的是提升时间感知,以及进一步的时间管理的方法,和孩子一起,练习这些技能,是有必要的。

以下内容是之前发布的,作为这篇的延伸阅读。

孩子起床困难,14个不催不怒协助启动的小方法,最后1条强烈建议尝试

开放我的个人微信
陪孩子一起走过青春期


青春期手册
陪孩子一起走过青春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