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点也不努力”,对孩子的伤害
教育
教育
2024-11-15 06:01
中国
当我们看到孩子动作缓慢,看到他磨磨蹭蹭就是不进入主题,看到他兜兜转转就是不进入状态,看到他交出一份远远不如我们期待中的答卷,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地说:
80年代左右的父母,很多人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们认为的努力,是缔造,是开拓, 是千辛万苦,是劳其心志饿其体肤,是和成功相伴,也可能和痛苦相随。我们的孩子,成长于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时代。家庭为他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和我们截然不同的奋斗基础。
他们站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因而他们努力的目标不同,意义也不同。如果说,他把某个晚自习专注于埋头学习叫做努力,而你认为那是理所应当;她把奋斗2个小时叫已经非常努力,而你认为那才只是开始。千万不要“不屑于”孩子的这些努力。如果基于努力的不同纬度有一个排序,对青春期孩子来说,重要的:调低我们对于定义努力的上下阈值,让孩子感受到因为努力而带来的良好感受,这是激励他进一步积极行动的有效途径。即使是一个生性顽劣的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相信他也默默尝试过,悄悄努力过,那就是他攒着扑闪的小火苗。可是,如果我们给予孩子一个全盘否定的评价,他会想:寻找那些黑暗中的小火苗,助燃一颗颗火种。别亲手掐灭它们。和我们想看到的,努力时的惊天动地不同,孩子们追求「毫不费力的完美」。有一天我特别好奇儿子的闲散(在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他这样解释自己的晃晃悠悠:
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做?
我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让你看到?
我需要做给你看吗?
除了闭嘴,别无他求。总不能费尽心机,就是为了证明他没努力吧。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当一个人内核稳定,当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当他真正知道自己要什么,当他做什么并不是为了迎合谁取悦谁,他确实只需要做给自己看。
如果这样一个人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极可能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担忧,但我们也应该因此感到庆幸。2、以及可能的一些牺牲。比如,孩子也可能以此为借口,背后行动寥寥。那时候,「顺杆爬」总是比「拆他台」更能鼓励积极的行为。
好的行为,不是纠正出来的
此时的我们,在那个当下,都不希望一个人再去质疑我们努力的程度,是真情,还是假意。对于努力的回报,除了可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心灵的成长。经历过千辛万苦,百转千回,对事的领悟,对人的理解,以及长出来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