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努力一点”,这样简单的要求是没用的

教育   2024-09-09 06:00   中国  



许多原因会导致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如意:

讨厌室友、沉迷电子游戏、课程困难、老师讲课缺乏条理,等等。

因此,“再努力一点”这样简单的要求是没用的。相比之下,与孩子一起耐心地研究导致某些课程得高分或低分的不同因素,能够让我们找到真正能提高成绩的策略。

这种支持性的方法不仅让人感觉更好,还能更好地教导孩子。教养的一个核心目标,应该是把这种策略性的智慧传授给孩子。从本质上说,我们父母感受到的压力,与某一门课程、某一次体育活动或艺术竞赛无关,而是与我们的希望有关:我们希望孩子在成年后过得很好,哪怕我们不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

尽管这个目标听起来很美好、很值得尊敬,但也很容易忘记。有时候,当孩子表现不佳时,我们的失望或愤怒会压倒我们的理智,让我们陷入压力型父母的角色里。我们反对,我们要求,我们批评。我们不会费心寻找他们表现不佳的原因。我们要求孩子拿出更好的成果,并把这个成果与狭义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我们只是徒增压力,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成功。

如果我们反反复复地说这样的话:“你要是想在几年后被一类篮球联赛学校录取,你最好让这个赛季的比赛数据好看一点儿。你只有这一条路可走。”那我们最终会损害孩子的运动表现、内在动力和心理健康。

我们不能仅凭孩子的成就来衡量教养的成功。

当然,如果孩子成就斐然,我们可能非常自豪,但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应该是,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养成了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不懈努力、诚实、自我觉察、善待他人,并且用健康的方式应对生活的起起伏伏。我们还应该通过他们的内在动机来衡量成功,即他们有多大的内在动机来取得最佳的表现。

当然,总有一天我们会离他们而去,所以任何父母想要成为孩子唯一的(外在)动力来源,都是愚蠢的。采用科学的观点和技巧,你会为孩子培养一种内在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一生中付出大量的努力,在他们所追求的智力、艺术、体育和人际交往的道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这是两位心理学家在《如果父母这样支持我就好了》中,对于衡量教养是否成功,以及教养目标的观点。

通过强制、强压,让孩子满足我们的期待,可能会让我们很爽,也可能让孩子获得暂时的“成功”,但这样的做法,常有“后患”——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从长期来看孩子很少会坚持喜欢父母强迫他们做的事,通常会以放弃告终;感觉自己必须拿出优异的表现,这是一种让人窒息的体验。

父母陪伴孩子的难,也表现在如何在短期利益和长期主义中找到平衡,如何在面对“诱惑”时懂得坚守。

我正在组织大家精读《如果父母这样支持我就好了》这本书。我将结合工作中大量的案例,通过直播精读+专场答疑+社群浸泡的方式,拆解这本书,讨论适合自己家庭的方法。

这也是「我在光里读书」的第⑤期。「我在光里读书」已成功举办过4期,约600人次,在一起精读了9本书。

短平快,养不好孩子。

在岁月里,慢一点,坚定一点,也勇敢一点。

期待我们收获在这个金秋9月。


💛 💛 💛

报名期间有任何问题

也可以加我微信咨询




青春期手册
陪孩子一起走过青春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