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表达愤怒的孩子,不容易出心理问题

教育   2024-11-06 06:00   中国  


01

孩子们表达愤怒的方式多种多样:

1、淋漓尽致的盛怒

摔门,摔书,掀桌子,吼叫,每个毛孔都写着闲人勿近。

2、以拖延表达愤怒

常态迟到,对需要做的事拖到不得不去做,背后通常是对外部人/事,对自己的不满。

3、被动攻击式的愤怒

“我就是这么垃圾的啊”、“我就是这么个不努力的人呗”......通过攻击自己,先发制于人,来表达对父母惯性苛责的愤怒和自己的无助。

4、自我牺牲式的愤怒

对老师不满,通过在他的课上睡觉,不做这科作业,不去学校等方式表达愤怒,“你看因为你,把一个人都毁了”,这种自我牺牲式表达愤怒的方式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5、讨好式的郁怒

明明对这个同学很愤怒,但通过主动和他搭讪,恭维他,给他买好吃的等讨好的方式,来试探那个同学对自己的态度。这种讨好的方式,除了是在做验证,也在刷新自己的价值感。本质上,依然是对我自我价值的不认同。

6、否定式的愤怒

“我没有生气啊”、“我都不知道什么是愤怒”,有些孩子会否定愤怒的情绪,进而不断丧失对包含愤怒在内的各种情绪的感受力。与情绪的疏离,导致情绪压抑没有疏解渠道,一些孩子最终会发展出自伤。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和青少年的工作中,观察到的常见的处理愤怒的方式。


02

观察一下,你的孩子是以怎样的方式表达愤怒的,他们更习惯于使用上面的哪一种。

然后回到我们自身想一想,我们自己是如何看待和处理愤怒的。

我们和孩子的模式,常常会有惊人的雷同。只是我们更隐晦,孩子更直接。觉察一下,在表达愤怒上,我们无意中教给孩子的是什么?

不同表达愤怒的形式,体现了关系里的不同生态。

1、我是安全的吗?

因为家庭结构的剧变,一个孩子带着童年时期深深的恐惧、害怕被抛弃走进新的生活。他和妈妈的关系很纠缠,“症状”成了他和妈妈之间微妙的纽带。症状让他痛苦,但同时也让他感到安全。

他常常很生气,但不敢/不愿意在妈妈面前表现出生气。他有严重的情绪压抑,这让他备受情绪的困扰。有一天,他在1V1时对我说:

这周我在我妈面前一反常态,正话反说,比如——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问题,完全是我不好......我把她的话都说了,虽然我不是这么认为的。然后我发现我的情绪变得很好啊,这一周我都很愉快。

这是一个以被动攻击表达愤怒的例子。他以这种方式释放了愤怒,也表达了被动的攻击,妈妈哑口无言时,他的情绪却得到了缓解。

这是他做的一个大胆的尝试,以往他是不敢的。在关系里,他依然非常不安,经常闪回到童年时期的被抛弃感。疗愈需要父母更持久的耐心陪伴。

2、情绪(愤怒)是被允许的吗?

愤怒是每个人重要且必要的情绪,但在很多家庭,愤怒是不被允许,不被接受的。

这和原生家庭关于情绪的代际传承有很大的关系。在每个家庭,都有被默认的规则,如果“不可以表达愤怒”被传承下来,孩子(也指曾经是孩子现在是父母的我们)对于愤怒就会发展出:

1、回避

为了不遇到愤怒这个情绪,采用回避的方式。长期这样做, 会发展成以下几个类型:冲突回避型、老好人、离群索居者。

生命力的蓬勃绽放因此受到损耗。

2、否认/压抑

不承认愤怒,不去感受愤怒,就永远发展不了处理愤怒的能力。

生命力的流动因此受到损耗。

哪里有压抑,哪里就有爆发。

首先问自己,我允许自己愤怒吗?


03

我鼓励孩子们健康地释放愤怒。

即健康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表达自己的不认同。

这样的愤怒表达,非人身攻击,非拿刀砸门。

学会表达愤怒,才能降低焦虑,降低羞耻感。

能够表达愤怒,才能更少地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来表达“报复”。

《无分别的爱》中,拯救者情结与报复式依附,很好地呈现了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矛盾——

对于孩子来说,经常被妈妈否定,然后接受妈妈的评价,把“自己就是很差”作为和妈妈的链接和依附。
同时,当一个生命被攻击为“很差”的时候,他会本能地“报复”这个攻击他的人。
一开始他也会努力,希望摘掉这个帽子,但是妈妈认为他是不行的,他发现努力变好没有用,妈妈还是认为他很差。
然后他迅速发现,当他没有变好甚至变得更差时,妈妈会暴跳如雷,痛不欲生。人性的聪明让他马上明白了,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报复手段:
让自己差,让自己更差;让自己痛苦,让自己更痛苦;让自己糟糕,让自己更糟糕。
这样做不仅可以报复妈妈,还可以在潜意识层面,与妈妈对他“这是个差孩子”的评价和信念,建立起深厚的依附和链接。

当孩子有机会,有空间向父母释放愤怒,就事论事,真实地表达,他才能有更多空间回到自身解决核心的议题。

04

父母需要接得住孩子的愤怒。

将愤怒安放在父母这里,对还没有发展出多维情绪处理能力的孩子来说,是最安全的一种途径。

没有被接住,又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愤怒,会回流到孩子那里,转为自己的愤怒——自我攻击。

自我攻击不断加剧,直至完全无法行动。

也许你会说,他就是做的不对啊,凭什么他可以把愤怒转向别人,我接住了,不就助长了他的这个行为吗?

很少有情绪是单一存在的,情绪丛林里,众多次生情绪和核心情绪交织,形成错综复杂的情绪同心圆。

比如,愤怒的背后,是脆弱。

没有被看见脆弱的愤怒,会越长越大,直至核心情绪被看见。

先接住孩子的愤怒,以帮助孩子更多地减少自我批判,减少羞耻感。

当情绪脑恢复平静,才有契机和孩子讨论如何更好地处理愤怒的方法。

💛 💛 💛

这是我写的书

欢迎你阅读 讨论 交流

💛 💛 💛

开放我的个人微信
陪孩子一起走过青春期



青春期手册
陪孩子一起走过青春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