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管孩子越差,不管又放不下,平衡点到底在哪里?
教育
教育
2024-09-05 06:01
中国
她勤奋、尽责、高效,自从成为一个母亲,在养育孩子的各个方面,都一马争先。作为母亲,孩子小的时候,她一直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不得不解决孩子这个“问题”——
是的,她来找我的时候,已经把孩子定义为一个“问题”。孩子成了一个“物”,在她眼里,长着七头六臂,是一个青春期的“怪物”。她非常困惑,人生不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吗?我每一个问题都解决得很好,我到底错在了哪里?是的,人生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但是,是解决自己的议题,不是解决孩子的问题。如果我们总是把帮孩子解决问题当成自己的事,孩子就无法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你越认真,孩子能力越差。而我们,只需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在养育上需要做哪些突破,自身需要哪些成长,以此来“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比如你对他这一天的时间安排非常不满意,简直不能太糟了。他却觉得今天安排得挺好的,比昨天还好呢,已经超越了很多呢,暗自欢喜呢。如此剧烈的反差,源自此刻我们处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甚至是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世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件事”,我们说的也不是“同一个问题”,所以,气到内伤,本质上只是在生自己的气。我表达我自己,这是我的需要。但我不因为我的需要,而要求你的改变。这样,我就做到了我应该做的,我给了自己的情绪一个通畅的渠道,我不阻滞,也不激进。养育里,最难的,是转换视角,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行为背后的需要,这对父母们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常常表现为我们的参与度。过多或过少的参与都是有害的。父母疏于参与,孩子容易有心理困扰、表现问题和低自尊。父母过度参与,孩子会感到焦虑,被控制,表现更差。到底什么程度的参与是合适的?在第⑤期精读中,我将和大家一起运用运用“边界渗透性”这个概念,来找到我们每个家庭参与孩子事务的平衡点,让孩子们感受到被支持,又避免侵犯他们的空间。本期共读是「我在光里读书」的第⑤期。「我在光里读书」已成功举办过4期,约600人次,在一起精读了9本书。这次我将再次和大家一起,通过直播精读+专场答疑的方式拆解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讨论适合自己家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