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实践T2DM综合管理,T2DM患者血糖优质达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改善明显,心功能较前改善,血管内斑块缩小,医患满意度高。
患者,男,62岁。
主诉:发现血糖高18年,间断心前区不适11年,手指麻木1月。
现病史:17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于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格列美脲2mg 口服(po)每日一次(qd),阿卡波糖50mg po每日三次(tid)”治疗,平素未监测血糖。12年前因血糖控制差,调整为胰岛素降糖治疗(具体方案不详),自述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欠佳。11年前因心前区不适,至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予冠脉支架置入治疗,间断于当地医院住院,并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5年前于我院调整降糖方案为“甘精胰岛素联合维格列汀、达格列净、阿卡波糖“降糖治疗,自诉血糖波动大,餐后血糖(PPG)升高明显。1月前间断出现手指麻木疼痛,现为求进一步治疗于我院住院。
既往史:
(1)11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现规律口服阿伐托他汀钙片 20mg 每晚一次(qn),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75mg qd治疗。
(2)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最高180/110mmHg,现应用氨氯地平 5mg po qd,倍他乐克缓释片 47.5mg po qd治疗,血压波动在120-130/70-80mmHg。
个人史:喜好油炸食品,长期食用油炸食品十余年。无运动习惯。无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三哥和二姐患“2型糖尿病”。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1.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狭窄,陈旧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置入术后
2.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组
*注 tid:每日三次 qw:每周一次
医生判断临床意义:整体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有改善。
医生判断临床意义:脑血管维持良好,病情无进展。
楚晓婧:本例老年、长病程T2DM患者,合并有大血管、周围血管及神经病变。患者有心梗病史,有周围血管多发斑块形成,既往应用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长效基础胰岛素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HbA1c达9.5%,并以PPG升高明显,达15.6mmol/L。患者入院前一个月出现指尖发麻症状,入院求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及患者诉求,我们治疗团队确定了如下管理目标:1. 改善血糖控制,尤其是PPG控制;2. 兼顾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长期管理,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3. 关注心血管获益,积极改善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超重等危险因素;4. 重视患者教育,调整其加餐、喜食油炸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
在血糖管理方面,考虑到患者胰岛功能尚可,PPG升高明显且血糖波动较大,并且体重超重,目前治疗方案中的基础胰岛素对PPG的控制效力有限,且体重增加以及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因此我们停用了甘精胰岛素。综合考虑之下,为患者起始了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司美格鲁肽治疗,原因有三:1. GLP-1RA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刺激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PPG,低血糖风险极低;2. 部分GLP-1RA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可兼顾血糖、血压、血脂的改善,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3. GLP-1RA可延缓胃排空、控制食欲,有助于T2DM患者的体重管理,从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综上,对于本案例的血糖管理,GLP-1RA周制剂司美格鲁肽可谓是“优中选优”的“不二之选”。
此外,考虑到GLP-1RA药物联合使用禁忌,我们停用了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维格列汀,而保留了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达格列净、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几种药物。在半年随访复查时,患者的PPG已降至11mmol/L,HbA1c降至7.97%,血压和血脂谱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考虑到患者对司美格鲁肽耐受良好,血糖尚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因此将司美格鲁肽的剂量由0.5mg增至1.0mg足量。继续治疗半年后,患者血糖进一步改善,FPG控制在7mmol/L以内,PPG控制在6.27mmol/L以内,HbA1c6.94%,实现了血糖的优质达标。在心血管风险管理方面,通过心脏彩超、周围血管和脑血管的相关检查对比,我们发现,通过一年的积极治疗,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改善明显,心功能较前改善,血管内斑块缩小,医患双方对于方案的调整及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楚晓婧:对于长病程、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我们在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时,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血糖控制,更要关注患者的长期获益,尤其是心脑血管、肾脏微血管并发症的治疗获益,避免或者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近年来糖尿病血糖管理的新目标、新理念。因此,在为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治疗方案时,我们首选具有心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获益的降糖药物。
张东铭:本病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糖尿病治疗案例。患者是一位老年前期的男性患者,其糖尿病病史长达18年。患者既往院外治疗经历较为坎坷,应用过多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DPP‑4i以及SGLT2i达格列净等,此外,患者还应用过胰岛素治疗,然而其血糖控制仍然较差。此病例反映了临床常见的一类问题,即临床医生到底该如何对患者进行管理。
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管理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还应包括患者教育、病情监测、生活方式改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本例患者入院后,我们据其病情完善检查,发现其糖尿病并发症主要集中于大中血管,其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较为严重,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患者入院时HbA1c9%以上,FPG 10mmol/L左右,PPG 14~15mmol/L左右。对于这类患者,我们临床治疗首选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同时遵照指南,我们为其选择了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SGLT2i达格列净以及GLP-1RA司美格鲁肽,同时对患者进行了生活方式的干预管理。
通过以上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血糖控制得较为理想,FPG和PPG逐步下降。此外,生活方式管理也卓见成效。患者既往饭量较大,PPG升高明显,经过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后,患者饭量有所控制,此进一步助力了其血糖的改善。在院外,患者坚持上述治疗方案,FPG控制在7mmol/L以内,PPG控制在10mmol/L以内。两次的随访查患者HbA1c已经降为7%以下,血糖控制较为理想。
纵观本病例的治疗过程,对于心血管风险较高亦或是BMI较高的糖尿病人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其心血管健康及体重管理。对于本例患者,我们采用了兼顾血糖控制、血脂调控、体重管理、心血管保护的综合治疗方案,即给予了患者一个比较全面的、优秀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我看来,本病例的治疗方案也有需要优化的部分。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使用了4种降糖药物,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我认为可能非必要。因为患者在应用司美格鲁肽治疗后,胃排空会出现延迟,食欲下降,此时他摄入的食物总量可能减少,那么阿卡波糖便可以停用。我认为二甲双胍、司美格鲁肽和SGLT2i的联合治疗方案是比较适合患者的长期降糖治疗方案。
张东铭:在临床上,内分泌科和心血管科有一部分交叉患者。因糖尿病患者较易并发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较容易合并糖尿病。据统计,T2DM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已高达40%。因此,在T2DM患者管理的过程中,应尤为关注其心血管安全性。
老年人群患病有其特殊性。以本患者为例,其同时合并有糖代谢、脂代谢异常。部分人群可能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因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我们更应该注重其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因此,对于门诊亦或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我们应每年为其做心血管风险评估,采用心电图、心脏彩超、颈动脉血管彩超、脑磁共振等,评估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心室肥厚的程度以及心功能的情况等,以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当前糖尿病治疗指南内容非常完善,无论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均有相应的治疗推荐。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这样一群“糖心共病”的患者,临床医生可在评估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后,遵循指南制定一、二、三级预防策略,以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获益。
楚晓婧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2年受聘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至今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肥胖、高尿酸、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钠钾及钙磷代谢等电解质紊乱的病因诊断;甲状腺、肾上腺以及性腺、垂体等内分泌腺体疾病的诊治
学术任职: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代谢性疾病防控与营养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东铭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骨质疏松症防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心血管代谢联盟共同主席
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与健康分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