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葡萄糖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激素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然而,一旦血糖水平超过一定范围,就可能对人体带来一定危害,甚至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与代谢相关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突出特征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受阻(胰岛素抵抗),或者两者的结合。
如果不及时控制高血糖,随着疾病进展,可能会对心脏、血管、肾脏、眼睛和神经等器官及组织造成长期损害。高血糖的疾病负担触目惊心,但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如果早期筛查、干预、控制高血糖,绝大部分患者可以保持疾病稳定,并不影响生活。那么,对于高血糖患者,如何早期筛查疾病?什么时候应该开始药物治疗?本文将邀请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内分泌科童强教授,为您一文解读高血糖治疗的那些事儿。
高血压和高血糖是两种不同的健康状况,都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常常一起出现,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的情况。如前所述,高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
不健康的饮食(高盐、高糖)、缺乏运动、肥胖、吸烟和饮酒都可能升高高血压和高血糖的风险。由于代谢紊乱,高血压患者的高血糖风险、高血糖患者的高血压风险都会升高,而且两者都可能导致类似的并发症,如心脏病和中风(卒中)。两者的管理策略有相似之处,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药物治疗以及定期监测等。
简单地说,高血压和高血糖是两种不同的健康问题,但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可以相互影响,并且都需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医疗干预来管理。
高血糖的范围通常是指血糖水平超过了正常值,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测量维度:
1. 空腹血糖: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在3.9~6.1mmol/L(70~110mg/dL)。如果空腹血糖水平≥6.1mmol/L(≥110mg/dL),则被认为是高血糖。
2. 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正常应≤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mL),则被认为是高血糖。
3.糖尿病的诊断切点: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是诊断糖尿病的两个切点。
4.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称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称为“糖耐量异常”。
综上所述,高血糖的范围通常是指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是用于诊断和评估高血糖的一般标准,具体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体情况来确定。
童强教授指出,控制患者高血糖的策略是综合性的,单一策略并不可取,需要采取包括生活方式管理、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和应用降糖药物等在内的综合措施。当满足以上条件时,就需要应用药物干预高血糖了:
1.血糖水平:如果初次诊断时空腹血糖水平高于126mg/dL(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高于200mg/dL(11.1mmol/L),并且这种高血糖状态在随后的测试中得到确认,通常需要立即开始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并搭配药物治疗。
2.对于大部分患者,建议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一线药物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和危险因素,通常使用二甲双胍。
3.新诊断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化血红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并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患者,可能需要短期使用胰岛素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方案可在血糖稳定下降后进行调整。
4.生活方式干预后的血糖水平仍然较高:对于那些通过改善饮食和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后仍未能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患者,药物治疗通常是必要的。这通常在诊断后的3至6个月内进行评估。
5. 血糖目标与患者个体情况:个体的血糖控制目标会根据年龄、伴有疾病的风险、糖尿病病史长度和其他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例如,年长患者或那些有严重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可能有更宽松的控制目标,这可能会推迟药物治疗的开始。然而,对于大多数患者,如果经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后血糖水平仍旧高于目标范围,便需要开始药物治疗。
总结来说,是否需要药物治疗高血糖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血糖水平、生活方式的调整效果、个体的血糖控制目标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童强教授特别指出,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循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就是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等因素实施分层管理,并对血糖控制的风险/获益比、成本/效益比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以期达到最合理的平衡,所以具体何时开始药物治疗、选择何种药物治疗方案,还是应该咨询医生。
例如,老年患者、低血糖高风险患者、预期寿命较短、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患者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因此对于一位9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可以略微放松一些,避免低血糖不良反应,不用考虑其远期并发症风险。由于患者可能自理能力较差,需要对其家属一并进行糖尿病患者教育。而对于一位年轻的患者,就应该考虑强化降糖以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同时,为了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应该选择尽可能方便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如口服药物或每周仅需注射一次的药物)。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分为口服和注射两大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及生活情况,个体化选择。
口服药物。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而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奈类药物(如瑞格列奈)、噻唑烷二酮(如吡格列酮),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如利格列汀、西格列汀)是主要联合口服降糖药物。
注射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和胰岛素是主要注射用药。前者还具有一定减肥作用,后者降糖作用强效,但需要关注低血糖风险。
总结
童 强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教授
研究方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临床研究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促会糖足分会足病师组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重庆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专委会常务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协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学组副组长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余项
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收录于JCEM、PLOS ONE等杂志
参考文献:
[1].Deng W, Zhao L, Chen C, et al. National burden and risk factor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21: Result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J Diabetes. 2024 Oct;16(10):e70012.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