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丨邹大进教授:提升T2DM幸福感,SGLT-2i蓄势待发

健康   2024-11-15 19:18   湖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多维提升T2DM“幸福感”,SGLT-2i蓄势待发!




当前,糖尿病作为无声的健康“杀手”,正悄然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仅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就达到1.4亿[1],其中90%都是2型糖尿病(T2DM)[2]患者。T2DM慢性进展这一属性,决定了患者与疾病的斗争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T2DM患者对于疾病的管理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不仅要延长生命的长度,也要拓宽生命的宽度,也就是要活得更有质量。在此背景下,“幸福感”就被提上日程。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糖尿病与幸福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跟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邹大进教授的脚步,走入T2DM患者的世界,探索提升幸福感的有效管理方案。







抓重点,多维提升T2DM“幸福感”





想要提高T2DM患者的幸福感,首先要了解,患者“不幸福”的根源所在。总体而言,T2DM患者的“不幸福感”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降糖疗效不佳、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的简便性不佳。具体来说,当患者正在使用的降糖方案无法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心肾疾病等多种并发症,并导致药物使用增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不幸福感”。比如,研究显示,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每日服用治疗糖尿病相关用药片数≥5片是T2DM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3]。相比于未患有并发症的患者而言,患有并发症后患者自觉药物治疗无法给病情带来益处,容易丧失信心,从而产生自我放弃的想法,导致用药依从性降低[3]。同期使用药物数量多的患者,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降低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多重药物共用还可能增加患者对用药安全的疑虑,降低服药行为[3]

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幸福感”,往往很难坚持现行的治疗方案。而服药依从性是预测T2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服药依从性越差,血糖管理状况也就越差[3]

这也提示临床,在日常工作中应选择更加强效的降糖药物,尽量避免/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大对糖尿病并发症人群治疗依从性的关注度,合理规划药物的使用剂型,减少患者用药的数量,从而提高T2DM患者治疗的“幸福感”,改善其治疗依从性。









SGLT-2i助力提升T2DM“幸福感”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多种新型降糖药应用于临床,不仅带来了更好的降糖疗效,也通过多重获益切实拉近了T2DM与幸福感之间的距离。

邹大进教授表示,“T2DM治疗策略从简单的降糖,过渡到以心肾结局为中心,也就是不能仅拘泥于降糖,更要应用具有心肾保护功能的降糖药物,才能更加有利于降糖和减少心肾风险。”


循证医学证据

 ➤ SGLT-2i的降糖获益:

  • 在达格列净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III期研究[4]中,393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7.0%,≤10.5%的初治成年T2DM患者随机接受安慰剂、达格列净5mg或达格列净10mg。主要终点是第24周时HbA1c水平相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达格列净治疗1周即降低空腹血糖(FPG)1.5 mmol/L,12周降低HbA1c约1.5%,至治疗24周,安慰剂组HbA1c平均下降0.29%,而达格列净5和10mg组HbA1c分别下降为1.04%和1.11%(P均<0.0001)。


  • 在恩格列净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I期试验[5]中,899例12周内未接受降糖药物治疗、HbA1c7%-10%的成年T2DM患者随机分配到安慰剂、恩格列净10mg、恩格列净25mg或西格列汀100mg,持续24周。主要终点是第24周时HbA1c与基线相比的变化幅度。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第24周时恩格列净10mg、恩格列净25mg HbA1c相比基线的降幅达到0.74%和0.85%(P值均<0.0001)。


  • 在卡格列净为期26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试验[6]中,584例饮食和运动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卡格列净100mg、卡格列净300mg或安慰剂治疗组。主要终点是26周时HbA1c较基线的变化。结果显示,在第26周,与安慰剂相比,100mg和300mg卡格列净组的HbA1c较基线显著降低(安慰剂组、100mg和300mg卡格列净组HbA1c降低0.14%、0.77%和1.03%,P<0.001)。





 ➤ SGLT-2i的心肾获益:


  • DAPA-CKD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4304例伴或不伴T2DM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5~75mL/min/1.73m2,尿白蛋白/尿肌酐200~5000mg/g],以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50%、终末期肾病、肾源性或心血管原因死亡为主要终点。在这一研究[7]中,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心肾复合终点风险39%,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获益一致,并降低肾脏特异性复合终点风险44%,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HF)住院风险29%。


  • DAPA-HF试验[8]是首个在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成人患者中评估SGLT-2i HF预后的临床试验。研究纳入了4744名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患有HFrEF(NYHA II-IV级)的患者。患者可合并(45%)或不合并T2DM(55%),eGFR≥30mL/min/1.73m2,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适度升高。主要复合终点包括首次出现的HF恶化(定义为因HF住院或同等级别事件,如因HF紧急就诊),或心血管死亡。结果证实,对于总体HFrEF人群,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HF恶化风险达26%;在标准治疗基础上,与安慰剂组相比,达格列净显著降低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18%。


  • DECLARE-TIMI 58研究[9]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共纳入来自33个国家882个中心的17160例具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确诊心血管疾病(CVD)的T2DM患者。主要疗效终点为:首次发生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或非致死性卒中复合终点事件的时间;首次发生因HF住院或心血管死亡复合终点事件的时间。结果显示,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CVD的多重危险因素人群的HF住院或心血管死亡风险17%(p=0.005)。


  • EMPA-KIDNEY是一项国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在广泛的、有肾脏疾病进展风险的CKD患者中,恩格列净对肾脏疾病进展或心血管死亡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纳入了eGFR≥20至<45ml/min/1.73m2无论有无蛋白尿或eGFR≥45至<90ml/min/1.73m2且UACR≥200mg/g的患者6609例,以肾脏病进展(终末期肾脏病、eGFR持续降低至<10ml/min/1.73m2、eGFR相对于基线持续降低40%或因肾脏原因死亡)或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复合终点为主要终点。结果发现,恩格列净可使CKD患者主要终点发生风险降低28%(P<0.000001)[10]


  • CANVAS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卡格列净用于心血管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风险-获益比。研究将10142例已经发生了CVD或有CVD高危因素的T2DM患者随机分至卡格列净组或安慰剂组,以MACE(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的复合终点)事件为主要终点。研究显示,卡格列净组T2DM患者CVD总体风险降低14%(P=0.02)[11]




*以上数据来自不同研究,人群基线不同,结果数据并非横向对比,仅供参考。


基于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SGLT-2i获得国内外指南共识的一致推荐。我国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明确指出,无论HbA1c水平是否达标,T2DM患者合并ASCVD、ASCVD高风险、HF或CKD,建议首先联合有CVD和CKD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SGLT-2i。2024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12]也提到,对于患有T2DM伴已确定ASCVD、HF和/或CKD或具有高风险的成人,治疗方案应包括降低心血管和肾脏疾病风险的药物,这独立于HbA1c并考虑个人特定因素;在有HF(射血分数降低或保留)T2DM成人中,推荐使用SGLT-2i进行血糖管理和预防HF住院;在患有CKD(eGFR确认估计值为20–60mL/min/1.73 m2/和/或蛋白尿)的T2DM成人中,应使用SGLT-2i,以最大限度地减少CKD的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减少HF的住院治疗。两部指南中对SGLT-2i均为A类推荐。









联合治疗,简单一小步,幸福一大步





目前已明确,高血糖“代谢记忆”效应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且是其并发症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改善“代谢记忆”有望改善或延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疾病进程[13]。比如,UKPDS 91研究在原有20年干预性试验及10年随访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14年随访时间,结果证实,早期强化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肌梗死风险[14]

然而,T2DM发病机制复杂,单一机制降糖药物常难以长期维持理想的血糖控制,容易出现治疗失败,随着证据的积累,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显现出诸多优势[15]

邹大进教授指出,“T2DM的病因可分为2类:基础病因、叠加病因。所谓基础病因,一是肝脏葡萄糖输出增加,二是肾脏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高表达,肾脏葡萄糖重吸收增加[16-18]。在各种治疗药物中,二甲双胍能针对第一层基础病因,抑制肝糖输出[19],SGLT-2i可针对第二层病因,促进肾脏排糖[20]。”这也就意味着,将SGLT-2i与二甲双胍联合,可以针对T2DM不同的病理生理缺陷,覆盖多重病理生理机制和多个靶点,发挥机制互补、协同增效的降糖作用[15]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复方制剂的诞生,SGLT-2i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方案得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相比于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复方制剂能够简化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克服临床惰性、提高患者依从性[16]。邹大进教授提到,“SGLT-2i/二甲双胍复方制剂,有助于‘糖尿病共管共达标’目标的实现,可提升患者的‘幸福感’,为患者带来好的临床结局。”

结语



提升T2DM患者的幸福感,需要从强效降糖、延缓并发症发生、简化治疗方案等方面入手。SGLT-2i在降糖以及心肾获益方面已积累了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基于SGLT-2i 和二甲双胍各自的作用机制、获益、特点及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双一线”联合治疗地位,两者联合治疗在T2DM综合管理中的优势更加突出[15]。SGLT-2i/二甲双胍复方制剂的出现,为T2DM患者提升幸福感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随着多种新型降糖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我们相信,T2DM患者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幸福”!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D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12]指出,SGLT-2i 除良好降糖作用外,还兼具多重代谢获益,尤其具有直接的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SGLT2i / 二甲双胍复方制剂覆盖多重病理生理机制和多个靶点,具备两种药物的治疗优势,同时可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满意度及临床结局[7]




声明:本文的采访/撰稿/发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不得用于推广目的。阿斯利康公司不建议您将产品用于尚未获批的适应症。

审批编号:CN-147030,过期日期:2025-5-13


专家简介


邹大进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名誉所长

  •  2017年首届国之名医

  •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第一至第四届副会长

  • 中国医师协会肥胖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第六、七、八届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肥胖学组首任组长

  • 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 上海市医师协会第一,二届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糖尿病杂志》第二、第三届副主编

  • 《上海医学》第六届副主编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 Diabetes Atlas 10th edition[EB/OL].[2022-05-12].https://diabetesatlas.org/atlas/tenth-edition/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04):315-409. 
[3]姚红萍,陆叶,郑茹,等.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特征及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学,2022,43(09):1030-1034.
[4]Ji L, Ma J, Li H, et al. Dapagliflozin as monotherapy in drug-naive Asia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randomized, blinded, prospective phase III study[J]. Clinical therapeutics, 2014, 36(1): 84-100. e9.
[5]Roden M, et al. Empagliflozin monotherapy with sitagliptin as an active comparato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3;1(3):208-219.
[6]Stenlöf K, Cefalu W T, Kim K A,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nagliflozin monotherapy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with diet and exercise[J].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13, 15(4): 372-382.
[7]Heerspink H J L, Stefánsson B V, Correa-Rotter R, et al. Dapaglifloz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383(15): 1436-1446.
[8]McMurray J J V, Solomon S D, Inzucchi S E, et al. Dapagliflozi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1(21): 1995-2008.
[9]Wiviott S D, Raz I, Bonaca M P, et al. Dapagliflozin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0(4): 347-357.
[10]EMPA-Kidney Collaborative Group. Empaglifloz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388(2): 117-127.[11]Neal B, Perkovic V, Mahaffey K W, et al. Canagliflozin and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events in type 2 diabete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7, 377(7): 644-657.
[12]9.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4[J]. Diabetes Care, 2024, 47(Supplement_1): S158-S178.
[13]尹航,梁爽,何华,柳晓泉.高血糖“代谢记忆”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8,42(8):599-607.
[14]diabetes extended from 10 years to 24 years (UKPDS 91). Lancet. Published online May 17, 2024.
[15]《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专家组.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43(05):437-448.
[16]《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编写组. 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2):1380-1386.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20930-00505.
[17]DeFronzo R A. From the triumvirate to the ominous octet: a new paradigm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2009, 58(4): 773-795.
[18]Ferrannini E, DeFronzo R A. Impact of glucose-lowering drug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5, 36(34): 2288-2296.
[19]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0] Lee Y J, Han H J.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Na+/glucose cotransporters in renal proximal tubule cells[J]. Kidney International, 2007, 72: S27-S35.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欢迎关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每天提供该领域及相关学科前沿资讯。投稿或合作,请联系yxj_nfm@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