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LI CHUN
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01
立春小知识
立春的含义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个节气,“春天”由此开始,标志着一个万象更新、生机勃勃、充满绿色的春季由此展开。立春的“立”是开始的意思,而“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之意。立春节气的到来,不仅预示着我们寒冷的冬天将离去,温暖的春天将来临,还预示着万物苏醒,草木萌发、春山可望、鸟语花香。立春一般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此时正值星座为水瓶座。
既然谈到春天,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春”字。春在甲骨文中有似种子破土而出之意,从字形结构上看则又像“林野”、“太阳”、“发芽的种子”的形意结构相组合。预示着种子在获取春日的能量后长出萌芽穿破冻土的生机勃发与势不可挡。
立春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将立春分为三候,每五天为一候。
初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说的是立春时节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冰封的土壤开始化冻,冻土变浅。此时迎春花开于百花之先,先叶开放,百花娇黄。
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说的是立春时节土里冬眠的昆虫随着气温上升开始苏醒活动。此时樱桃花开,色白如雪,胜似雪花飘落。
三候“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说的是立春时节河江河中的冰开始融化,鱼儿开始浮到水面上活动,此时水面上还残留整着没完全融化的碎冰,就如同被鱼儿背负着一样。此时望春花(玉兰花)盛开,迎风摇曳,神采奕奕,芬芳袭人。
“咬春习俗”
“立春”这一天,在民间还有“咬春”这一习俗。就是在立春要吃萝卜、姜、葱、面饼的习俗,这当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在一年的立春前,一道长在回道观的路上经过了一个村庄。得知村里爆发了一场古怪的瘟疫,人们染疫后就如同喝醉了酒,浑身一点儿力气都没有。
道士便到村庄东头的古树下作法,向南海观音菩萨祈求祛疫的办法。只见他面向南方盘腿而坐,闭眼竖起单掌,口中低语不断。意念之中观音菩萨告诉他,只要让得病的人在地气通时吃下萝卜,疫病方可痊愈。道长回神后急忙站起来跑回道观,从地下挖出一袋储藏的萝卜带到村庄。这时已经是次日清晨了,道长连忙拔了几根鸡毛扎在地上。过了不久,扎在地上的鸡毛竟忽然摇动了起来,道长激动地喊道:“地气通了,快让大家吃萝卜吧!”
村里人吃了萝卜后果然恢复了力气,瘟疫也彻底消除了。此后人们就在每年立春这天吃萝卜来表达纪念,慢慢地就形成了延续到今天的“咬春”习俗了。
立春养生谈
02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告诉我们: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意思是说,春季的三月(农历正月、二月、三月)是万物萌发的时节,天地间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故人们应该入夜即眠,早些起床,起床后松开头发,解开衣带,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以舒展身体。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神志也随着春天的生机而勃发。而人们对待万事万物,也要符合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让它们充分生长而不要扼杀,应当给予的就不要剥夺,应当奖励的就不要惩罚。这才是对春天生长之气的最好呼应,也是养生的必经之路。若违背违逆了春生之气就会损伤肝脏之气,由于春天阳气不生,到了夏天阳气则不长,那么就会出现虚寒的病变。
起
居
养
生
民俗中有句话: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但晚睡也不是没有限度,一般建议在晚上11点前睡觉,而起床时间可以比冬季稍晚些。同时可以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民俗中又有句话:春捂秋冻。“春捂”意思是,立春时节不要过早脱掉冬天的厚衣服,因为这时候气温还没真正变暖,若难以适应并不暖和的气温,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加之此时节各种细菌病毒异也活跃,容易使病菌乘虚而入,引发疾病。
情
志
养
生
立春养生应以养肝为主,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而肝喜调达,恶抑郁。故养肝则切忌“怒”。生气发怒易导致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而成疾。因此,立春时应注意调养情志,保持乐观情绪,力戒暴怒,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做到心胸开阔,以使肝气顺达,肝气生发正常。
运
动
养
生
立春时节,天气虽已逐步转暖,但依旧寒冷。此时运动应选择踏青、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强度不太大的方式,以微有汗出为度,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否则易损耗阳气。踏青是立春时较为推荐的运动。因为此时多去户外踏青,能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放松了心情,更有利于调养肝气。立春还可多做梳头运动,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我们体内的阳气也会顺应自然界阳气向上、向外发散的规律,毛孔逐渐舒展,代谢变得旺盛,此时多梳梳头不仅可以疏通经络、气行血畅,还能通达阳气,亦是最简便的运动保健方法之一。
起
居
养
生
《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告诉我们: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我们中医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有收敛的特性,酸味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立春时节我们应少吃味酸的食品,而适宜多吃辛甘发散的食品,如韭菜、葱、香菜、油菜、豆芽、芥菜、萝卜、茼蒿、茴香、黄花菜、百合等。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豆芽菜和韭菜,芽菜在古代被称为“种生”,由于种子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出来的作用而得名,也就对应上我们《黄帝内经》中把万物发芽的姿态称作“发陈”了。故芽菜能发散我们人体内阳气,适应春气的特点,尤为相宜。而韭菜则在杜甫的名句“夜雨剪春韭”中体现了出来。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多食二月的韭菜不仅对人体有养阳利,还能增强人体机能、促进血液循环。
03
立春文艺范
《立春》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前两句诗描述的是唐朝盛行吃春盘的习俗。春盘,全称五辛盘,是指在盘中放上葱、蒜、韭菜、油菜、香菜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据说唐朝皇家每逢立春日,皇帝都会给朝中重臣赠春盘,以驱除冬季积攒的浊污之气,助力五脏阳气升发。
欢迎关注
云岭中医疏调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