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呀,又到了疏调学派的科普小课堂——神农识药的时间啦,今天是《攻下药》系列的第三期。我们就从攻下药的第三味药芦荟继续给大家介绍了。
芦荟,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
《本草纲目》记载:
芦荟,释名,奴会、讷会、象胆。气味,苦、寒、无毒。主湿癣、小儿脾疳、虫牙。
《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
芦荟,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肝二经。消风热,除烦闷,明眼目,治惊痫,杀三虫,疗五疳及疥癣痔漏诸疮,解巴豆毒。按:芦荟之苦,本入心经,而肝则其母也,故亦入之。在小儿惊疳诸热,尤为要药。
《本草害利》记载芦荟:
〔害〕苦寒之性,脾胃虚者犯之,洞泄不止。故凡小儿脾胃虚弱,不思食,及泄泻者,禁用。
〔利〕大苦大寒,功专清热杀虫,凉肝明目,镇心除烦,治惊痫,敷齿湿癣。
〔修治〕出波斯国,状似黑锡,乃树脂也。采之不拘时月,味苦色绿者真。
各家论述:
①《本草备要》:芦荟,功专清热杀虫,凉肝明目,镇心除烦。小儿脾胃虚寒作泻者勿服。
②《开宝本草》:芦荟,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
③《本草再新》:芦荟,治肝火,镇肝风,清心热,解心烦,止渴生津,聪耳明目,消牙肿,解火毒。
④《玉楸药解》:芦荟,杀虫消痔,退热除疳。
⑤《药笼小品》:芦荟,功专清热杀虫。同胆草能泻肝经实火。
芦荟
芦荟是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库拉索芦荟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其最早见于唐《药性论》。芦荟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肝泻火、泻下通便、杀虫疗疳等效,常用于热结便秘、惊痫抽搐、小儿疳积、癣疮等病证的治疗。芦荟主要含有蒽醌、多糖、黄酮、色酮及固醇类等生物活性成分。
芦荟具体运用小提示:
1、芦荟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可抑制烧伤小鼠的感染速度,尤其在减少白细胞粘连、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方面有一定作用)
2、芦荟具有一定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其中的芦荟多糖可减少烫伤创面渗出和水肿,增强创面胶原合成来促进创面愈合)
3、芦荟具有一定的瘢痕修复作用。(其可减少炎症和提供更加成熟的肉芽组织,加速愈合并可能产生良好的重塑瘢痕)
4、芦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芦荟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5、芦荟具有一定的神经调节作用。(其可保护及修复神经细胞与脑线粒体损伤,调节部分神经分布与分泌活动,抑制海马、大脑皮质等神经中枢部位氧化,改善认知力及记忆力)
6、芦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7、芦荟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8、芦荟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9、芦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特别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芦荟图示
凡良药大多都有一些传说故事,芦荟自然也不例外,今天小师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知道的故事吧。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先占领了芦荟的原产地索克拉岛,获得了大量的重要战略物资——芦荟。在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命令随军携带大量芦荟,以备战时之需。他利用芦荟为伤兵治疗,使化脓的伤口得以痊愈,并且用它来缓解士兵的水土不服,从而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亚历山大大帝建立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时,芦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埃及金字塔中发现的《耶比鲁斯巴比路斯》莎纸草医学一书,是历史上早期关于芦荟记载的见证。我国的《药性本草》、《本草纲目》及欧洲的《希腊本草》、《意大利本草》等药典对其药理作用也都有详细记载。
芦荟
那么,今天的神农识药就到这了,希望大家喜欢,有任何问题或意见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们每一条留言都会看的哟~下期节目再见。
往期推荐
《神农识药》攻下药之番泻叶
《神农识药》攻下药之大黄
《神农识药》清虚热药之银柴胡
《神农识药》清虚热药之地骨皮
《神农识药》清虚热药之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