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
患者情况各不相同,治疗应从实际出发,请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照搬。
应大家的要求,我们把文章也做成音频了,方便各位收听。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有关该疾病的病因,201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萎缩性胃炎共识意见》指出70%-90%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在非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包括阿司匹林)等药物和乙醇摄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对常见的病因[1]。除此之外,自身免疫性胃炎也可导致胃黏膜萎缩,约20%的50-74岁人群中抗壁细胞抗体阳性[2]。
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的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指南,西医专家共识的治疗指导意见是对于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病人,进行根除HP治疗,通常采用我国第五次Hp感染处理共识推荐Hp根除方案为铋剂四联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菌药物,疗程为10d 或14d[3]。
目前西医并没有可以有效逆转胃黏膜腺体萎缩的干预手段。2017年《中国慢性萎缩性胃炎共识》中将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纳入专家共识,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巨大潜力。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可经过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一系列变异过程,最终发展成胃癌[4]。慢性萎缩性胃炎一旦发展成胃癌,治愈率极低,死亡率极高,胃癌目前是中国发病率第三的恶性肿瘤。故早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有效治疗,对预防胃癌的发生起到关键作用。
国医大师张震疏调气机治疗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在辨证上,他提出中医证的“两态三三构型规律 ”,在治疗上,倡导疏调气机可成为中医药内治大法之一,拟定以“一体两翼、疏调气机”为基础,疏调气机为治法,疏调气机汤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之“一体两翼”,既可促进肝之疏泄调达功能,又能顾护先后天之本的脾肾气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较好。
现接诊的一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具体如下:
患者,女,51岁,主因“反复胃脘胀痛3年,加重伴两胁胀痛1月”就诊。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胃脘胀痛,症状时轻时重,伴恶心欲呕,两胁胀痛。发病后行胃镜等相关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间断服用多种西药及中药治疗(具体用药不祥),症状缓解不明显。1月前进食后上述症状加重,进食后症状明显,遇忧思恼怒两胁疼痛更甚。
现症见:胃脘胀痛,进食后症状加重,伴两胁胀痛,恶心欲呕,神倦乏力,纳差,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中医诊断:胃痛。
中医证型:脾胃虚弱,肝火犯胃证。
中医治则:疏调气机,疏肝健脾和胃。
方药:疏调安胃汤加减,具体药物如下:
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5g,
丹参15g,小茴香10g,川芎10g,
木香6g,紫苏梗 6g,厚朴12g,
神曲 5g,薄荷 6g,茯苓15g,
郁金10g,延胡索15g,香附20g,
甘草 6g。
温水浸泡1小时,头煎50分钟,二、三煎各30分钟,2日1剂,分6次饭后1小时温服。6剂。
二诊:二周后复诊,患者服药后胃脘及两胁胀痛减轻,欲呕症状减轻,纳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证治同前,上方加谷芽20g,麦芽20g,川楝子10g。3 剂,煎服法、医嘱同前。
三诊:二周后复诊。胃脘及两胁疼痛轻微,其余症状已不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证治同前,守方继予 3 剂,煎服法、医嘱同前
按语:本案以中医证的“两态三三构型规律”为指导,患者以气证、热证为核心证候。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胀痛症状以胀闷和疼痛并现、胀甚于痛为表现,常见于气滞证,即基础证候。滞于胃脘则胃脘胀痛,滞于胸肋则胸肋胀痛,其症状易受情绪影响、时轻时重。又见神倦乏力、纳差,属气虚证。脾气虚弱则水谷运化不及,水谷停于胃腑;气血生化动力不足,四肢百骸失充,故见神疲乏力。胃气失和,不降反逆,故有恶心欲呕、纳差等症。结合舌脉可见热象,凡遇恼怒忧思而症状益甚,肝气郁滞有化热之象。结合症状表现,可知病位在于肝、脾、胃。以病位指征合以基础证候,综合得出脾胃虚弱、肝火犯胃的证候诊断。
治以疏调气机,疏肝健脾和胃为法,选疏调安胃汤加减。以柴胡、郁金、白芍、枳壳、丹参、川芎、木香、紫苏梗、厚朴、香附、薄荷、甘草疏调气机,疏肝行气,和中调枢;以小茴香、延胡索行气止痛;茯苓、神曲健脾益气。二诊患者诸症缓解,仍见纳差,热势未减。守方加谷、麦二芽健脾开胃,川楝子疏肝泄热。三诊患者诸症不显,效不更方,善后调理。
往期推荐
《疏调医疗》疏调气机理论在腹胀病中的应用
《疏调医疗》张震国医大师疏调气机治疗抑郁症举隅
《疏调医疗》基于国医大师张震“一体两翼,疏调气机”学说论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疏调医疗》从疏调气机论治肝癌靶向免疫治疗后药物性皮炎
《疏调医疗》疏调安胃汤临证应用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