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大家的要求,我们把文章也做成音频了,方便各位收听。
导师张震老先生以疏調气机为主体,左以补益脾肾调摄先后天之本,形成了“疏调气机理论”。张老先生提出的以肝为本,脾肾为两翼之“一体两翼”的基本治疗理论思想,在临床脾胃病的治疗方面,张老先生尤其重视调肝理脾。因为在脾胃病的发病过程中,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肝与脾之间正常时相互协调,异常时相互影响。二者的关系可概括为——“肝木疏脾土”、“脾土营肝木”。《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有言“土得木而达”,从五行角度阐明了土需木疏的原则。张老认为在病理上肝脾相互影响,相互传变,形成肝脾不调。肝既有病,可及于脾;脾既有病,肝易乘侮。肝气之亢与郁,脾气之虚与实,肝脾为病之主从之别。所以脾胃病调肝理脾成为“疏调气机理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法则。
在现代社会消化系统疾病中,伴情志症状的病历比例较大,在脾胃病患者中,因情志而诱发、加重者占40%左右。肝主情志,中医学历来重视精神致病因素,叶天士明确提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精辟地论述了肝对脾病的影响。现代社会人群忧愁思虑过度,如工作压力、家庭纠纷等,长期抑郁、焦虑就会致脾胃功能不畅、纳化失常而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稀溏等症状;情志不畅或精神紧张,可出现肝气郁结,见脘腹胀满,叶天士称为“胃土久伤,肝木愈横”,形象地说明在脾胃已病的情况下,情志因素尤易作祟,所谓“思则气结”。肝脾二脏既相互生化,又相互制约,共同对脾胃病产生影响。肝为风木之脏,脾散精于肝,滋养肝体,以助其用,肝得脾之水谷精微充养,则木气冲和条达,清阳正常疏泄,可助脾胃生化。肝脾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必然要求肝脾同治。
张老先生认为:肝脾失调是肝和脾两脏功能发生紊乱形成的诸多病症的概括,它包括木克土和土侮木所发生的肝病及脾、脾病及肝、肝脾同病、肝脾不和、肝胃不和、肝火犯胃、肝胃湿热等证。强调:肝脾失调主要是指肝、胆、脾、胃之间的功能失调。所以,脾胃病的治疗,主要在于调肝理脾的治疗思路。肝以疏泄畅达为常,胆以通降下行为顺,胆汁的分泌排泄与肝的疏泄条达密切相关。胆汁藏汁,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而泄与小肠,以助食物的消化吸收,是脾主运化功能得以正常的重要因素。肝木克脾土,土得木而达。脾胃肝胆共处中焦,脾升胃降,是整个机体气机的枢纽,“土壅则木郁”。肝胆产生病变脾土受损首当其冲,故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而脾土生病变也可向肝胆转化,脾失健运,水湿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湿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脾胃受损,脾升胃降功能失常,气机阻滞,肝气郁结也生肝胆疾病。
以张老先生的疏调气机理论为指导,在临床治疗脾胃病方面,主要围绕着疏通调理的思路进行疏调肝脾气机进行辨证论治。“疏调”包括调情志、调饮食、调气机、调升降等;“疏理”包括健脾和胃、醒脾袪湿、疏肝理气等思路。例如:疏肝健脾法,适合肝郁脾虚证。代表方,逍遥散加减。抑肝扶脾法,适合肝旺克脾证。代表方为痛泻要方加减。养肝滋脾法,适合肝阴不足气郁化火横逆脾土证。代表方为一贯煎加减。疏肝调脾降气法,适合肝脾气滞证。代表方为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在临床实践中较佳。
按照张老先生的疏调理论为指导,在临床治疗脾胃病思路方面 ,注重疏调气机,疏肝健脾,平衡气机升降出入的和调。肝气得疏,脾气升清,气机调达,升降出入平衡协调,气血津液输布正常,在临床诸多病例中,使之辨证论治效果提高。
往期推荐
《疏调学术论坛》疏调学说与“偏头痛”的治疗
《疏调学术论坛》国医大师张震疏调汤治疗妇人杂病心悟
《疏调学术论坛》疏调定眩汤论治眩晕
《疏调学术论坛》疏调气机助祛湿
《疏调学术论坛》浅谈疏调气机与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