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识药》峻下逐水药之甘遂

文摘   健康   2024-12-04 11:00   云南  


应大家的要求,我们把文章也做成音频了,方便各位收听。



哈喽,大家好呀,又到了疏调学派的科普小课堂——神农识药的时间啦,今天是《峻下逐水药》系列的第一期。我们就从峻下逐水药的第一味药甘遂开始给大家介绍了。

甘遂,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本草纲目》记载:

甘遂,又名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根)苦、寒、有毒。主水肿腹满、身面浮肿、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大小便不通、水鼓气湍、脚气肿痛、疝气偏肿、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消渴、风痰迷心癫痫、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麻木疼痛、耳聋。


本草害利》记载甘遂:

〔害〕其性阴毒。虽善下水除湿,然能耗损真阴,亏竭津液。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鼓胀,小便频多,脾阴不足,土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者皆不宜用。


〔利〕苦甘寒,泻肾、膀胱及隧道水湿,逐留饮水胀,攻痞结疝瘕。


〔修治〕二、八月采根阴干,用东流水浸去黑水,面裹煨熟用,以去其毒,入丸散,捣为末。


本草乘雅半偈》记载:

甘遂,苦寒,有毒。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味大苦,而名甘遂者,左氏所谓请受而甘心快意焉。以甘于遂其力用也。其为方也,为大为急;其为剂也,为通为泄。甘属中土,惟其能遂土欲也。故为症坚积聚疝瘕,及留饮宿食,致无能利水谷道,外溢而成大腹满胀,及面目浮肿者,皆通之泄之,所以从其欲也。但气味苦寒,偏于以热为因,寒则非所宜矣。


各家论述

①《名医别录》:甘遂,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

②《药性论》:甘遂,能泻十二种水疾,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肤浮肿。

③《本草衍义》:甘遂,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④《药笼小品》:甘遂,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下水之圣药。

⑤《长沙药解》:甘遂,善泻积水,能驱宿物。


甘遂


甘遂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甘遂味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因其逐水之力强,被医家誉为“泄水之圣药”。甘遂具有泄水逐饮,消肿散结之效,常用于各种水肿、腹水、血吸虫病、咳喘、肿瘤等病证的治疗。甘遂含有三萜类、二萜类、甾体类及有机酸等成分。


甘遂具体运用小提示:

1、甘遂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对水负荷小鼠也具有利尿作用,且甘遂给药后对水负荷小鼠肾脏组织无明显影响)


2、甘遂具有一定的泻下作用。(其能刺激肠管蠕动,加速肠内物质消化,而产生泻下作用)


3、甘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4、甘遂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其提取物对肺炎、肝炎以及流感病毒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的巨大戟二萜醇型二萜酯类化合物对HIV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5、甘遂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胞分裂作用。(其中的部分多环二萜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制胚胎细胞分裂的活性)


6、甘遂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7、甘遂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8、甘遂具有一定的杀虫作用。


特别注意:体弱及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甘遂仁图示


凡良药大多都有一些传说故事甘遂自然也不例外,今天小师弟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知道的故事吧。


李时珍刚开始从医时,为人治病格外谨慎,深知医者责任重大。然而,即使如此,仍有意外发生,让他深受触动。


有一次,他为一位脾胃虚弱的病人开药。为了保险起见,李时珍只给病人开了一包性质温和的甘草粉,并嘱咐他回家拌饭服用。然而,意外却在病人回家途中发生了。病人在路上感到饥饿,便买了一碗面条。由于没有筷子,他随手在路边折了两根树枝当筷子吃面。吃完面条后,他将甘草粉一并服下。不料,回到家中不久,这位病人便突然去世了。


后来李时珍调查得知,那两根树枝竟是甘遂的茎。甘遂与甘草药性相反,二者同时服用会产生剧毒,危及生命。这起悲剧让李时珍痛心不已,他深刻认识到行医不仅需要药方准确,更需预见各种可能的风险。从此以后,他更加严谨细致,尽可能为病人考虑周全,避免类似意外再次发生。


甘遂


那么,今天的神农识药就到这了,希望大家喜欢,有任何问题或意见可以在后台留言,我们每一条留言都会看的哟~下期节目再见。

  参考文献:

[1]张险峰.甘遂的毒性及其解毒药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8):1611-1615.

[2]申俊丽,董鑫,孙宏新.甘遂的临床运用[J].中医研究,2019,32(07):62-65.

[3]杨馨,李兵,植森业,等.甘遂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32(08):75-79.

[4]赵祥.甘遂的中药学及临床应用文献研究概述[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3):136-137.

[5]马丽,孟宪华,杨军丽.甘遂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2,34(04):699-712.

[6]赵雪艳,蔡霞,胡正海.甘遂生物学、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4,45(20):3029-3033.

[7]石开玉,丁莹,叶青,等.武威汉代医简所载“甘逐”本草考证[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1(03):84-87.

[8]杨晶凡,徐璐,陈随清.有毒中药甘遂的本草考证[J].中国药物警戒,2022,19(04):372-375.



往期推荐



《神农识药》润下药之郁李仁

《神农识药》润下药之火麻仁

《神农识药》攻下药之芦荟

《神农识药》攻下药之番泻叶

《神农识药》攻下药之大黄



云岭中医疏调学派
活跃在云岭大地上的中医学派,由国医大师张震创立,并持续活跃在国内中医药的临床、教学、科研的前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