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
养
调
生
“除夕守岁的由来
除夕点灯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体现了民间人们对长寿安康的祈 福诉求。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 “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 “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 “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 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客家人守岁,也称点 岁火,通常要用三盏油灯分别点在厅、门、灶上,直到天亮。这种习俗唐太宗李世民写有 “守岁”诗。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春节作息养生
俗话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是古人遵循的总的规律,现在我们很难做到,春节期间更是如此。现在的人们受到的诱惑太多,熬夜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不少年轻人凌晨两三点甚至四五点钟才睡觉。
子时一阳生,如果子时还不睡觉,一阳消耗而生不起来,后面的二阳、三阳也无法正常生发,白天再怎样补觉也无法弥补熬夜所造成的伤耗。熬夜后,阴阳受损,容易受风寒等外邪侵袭,容易劳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许多人春节期间的作息表与平时相比变化极大。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没有规律的生活,这样会打乱人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节奏与运转,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在佳节里建议大家:
睡前不可饱食,亦不可饥饿。饱食即卧,则脾胃不运,食滞胸脘,化湿成痰,大伤阳气。饥饿状态入睡则饥肠漉漉,难以入眠。俗话说:“早饭宜饱,午饭宜好,晚饭宜少”,是符合中医养生思想的。要养成规律睡眠卫生习惯,按时进餐,按时作息,尽早入睡。
先睡心后睡眼。睡前必须保持思想安静,情绪平和,切忌七情过极,读书深虑。睡觉前一定要专心思睡,先让身心安适,再上床闭眼入眠。倘若读忆思虑,则神功而躁,导致气机紊乱,阳不入阴,不仅使人无法入睡,反而会损害身体。七情过极,可致神不守舍,难以成寐。
协调好睡眠时间。《老老恒言》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冬春交季,还需“早卧晚起,以待阳光”。早睡是为了养护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是多养阴气,待日出而作。
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光线宜暗、环境宜静、卧室卧具宜温暖温馨。心神安定,自可安然入眠。
云岭中医疏调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