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佛教史》出版暨学术座谈会举办

文摘   2024-10-28 17:58   河北  



2024年10月26日,由浙江舟山市委统战部、舟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指导,普陀山佛教协会主办,中华书局、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联合承办的《普陀山佛教史》出版暨学术座谈会举行。

开幕式上,中华书局学术著作出版中心主任罗华彤致辞,他回顾了《普陀山佛教史》的编辑出版过程,指出《普陀山佛教史》的正式出版补齐了四大佛教名山都拥有佛教史著作的缺位。

舟山市委统战部一级调研员周开龙在致辞中指出,《普陀山佛教史》的出版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就学术成就而言,该书是一部规范的学术著作,具有严肃性、严谨性、权威性及重要的学术价值;就文献价值而言,以文化政治学、佛教地理学为分析视角,直观呈现了观音信仰逐步本土化、大众化、生活化、民俗化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就历史贡献而言,该书是普陀山的第一部以佛教为研究轴心的佛教名山史书。

学术座谈过程中,山西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景天星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从合著缘起、写作思路、内容要素、道场地位等四个方面详细回顾了本书的写作背景及成书过程。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宣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的贺文。随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邢莉、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建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辛德勇、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维中、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主任何欢欢、西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雪梅、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博士后曾嘉等分别从资料搜集与运用、研究方法、学术创新、历史贡献、出版意义等方面讨论了《普陀山佛教史》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文化价值,大家一致认为该书作为名山佛教通史的典范,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文良则从观音造像的角度考察了日本的普陀山信仰,以此论证普陀山观音信仰对于日本佛教的影响。

此外,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段玉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陈永革为本次会议提交了书评,分别从不同角度予以了肯定评价。李利安认为该书的出版是名山佛教研究的显著推进、海洋佛教研究的可贵创新、信仰佛教研究的典范重塑、地方佛教研究的全新架构,系统展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多重维度。段玉明认为该书的出版弥补了关于普陀山的研究论著十分有限的遗憾,指出该书具有内容全面完整、体例严整完备、考据辨析用力三大优点。陈永革认为该书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结合社会环境变迁,充分厘清佛缘、地缘、法缘“三缘”;聚焦观音文化,系统阐明时脉、法脉(宗派)、文脉(文献)“三脉”;着眼文化传承,整体呈现浙江普陀山作为佛教名山的“出场”“入场”及“在场”。

据悉,释会闲、景天星合著的《普陀山佛教史》于2024年7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该书综合运用历史学、文献学、哲学、宗教学、社会学以及田野调研的方法,将普陀山佛教放在中国佛教历史演变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从普陀山开山开始,以观音信仰第一圣地的形成为思考焦点,以渊源和流变为核心线索,围绕佛教制度、地理交通、宗派高僧、宗风阐扬、山志编撰、神圣空间、朝山信仰等展开系统研究,梳理出宋、元、明、清、民国等不同时代普陀山佛教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脉络和基本特点,深入分析了普陀山神圣空间的生成逻辑和内在理路,全景式再现了普陀山佛教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THE END-
编辑 | 果佳音
设计  

审核 | 王雪霞 刘晓立

藏书报
《藏书报》读者沟通与互动平台。服务纸质精品收藏,助推人文经典阅读。品藏书、谈读书,过闲雅书香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