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百年,再现人间!已知唯一存世袁克文日记手稿“北行”

文摘   2024-11-20 17:44   河北  

“(癸亥十一月,1923年)初八日,十时到天津,诣地纬路宅中拜见慈母并晤梅真及诸儿女,一别六年,儿女都长成矣。”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目前已知唯一存世的袁克文日记手稿。这本集五个时间段书写的《寒云日记》是市场中体量最大、最重要的袁克文手迹。日记手稿已于11月11日至12日亮相天津市政协俱乐部举办的“傥许到人间——袁克文日记回家展”。本次展览由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政协俱乐部共同主办,旨在让熟悉袁克文的天津市民朋友们近距离观赏这本写于百年前的珍稀手稿本。

北行日记

袁克文日记天津展览现场

“从手稿的角度上来说,它同时满足了几个重要条件:重要的人,在重要的时间,作的重要的作品。”西泠拍卖相关负责人对这本手稿的“高光属性”进行了简要概括。

寒云日记实物与民国影印本对比

重要的人,袁克文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一生极富传奇色彩;重要的时间,这本日记的创作时间,经历着袁克文生平盛极而衰的关键性转折:由日记前半年记述的身处上海极其奢靡的生活,转入日记最后的题跋中为经济发愁的透露;重要的作品,一部作品承载的越多,就越能代表这个作者。袁克文的日记,承载着他的兴趣爱好、生活态度、收藏作品、社交圈层,几乎囊括了他的一切。

袁克文日记内页首页

据袁克文自述:“先公召文曰:人贵自立,不可恃先人之泽,而无所建树。建树之道,始于学问,观夫贵豪子弟,多不识一个字,而骄奢淫佚(逸),终至破家亡身,求一棺而不可得者,咸有所恃而自堕也。文书之绅,铭之心,不敢忘焉。今文始三十,正有为之年,而天下嚣攘,群以利征,甘屈躬以求辱溷,此暂侣于烟霞,苟活于刀笔,岂得已哉,岂能已哉!”

有如此家教的袁克文,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英俊潇洒,不问政事,在诗词楹联、琴棋书画、文物鉴赏、昆曲京剧等诸多方面无所不精。一生传奇,身后却只有“日记几册,记载起居、交游、遗闻、政治、唱酬、考订,逐日无间。” 百年来,《寒云日记》实物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实乃一大憾事。当下,一本品相极佳、保存完好的袁克文日记现身西泠拍卖二十周年庆典秋拍,可谓再现人间。

寒云日记 西泠本

之前被世人所知的《寒云日记》有三组,按时间排序如下:

一、王子霖辑抄的1915至1918年袁克文日记内容,现所见皆为其收藏古籍的文字记录;

二、甲子、乙丑(1924年1925年)二册(亦有说三册)曾归张学良所有,后在抗战中失落,内容未知;

三、“丙寅(正月初一至九月二十二日,1926年)、丁卯(正月初一至十月初五,1927年)”两本,辗转落到“悯其志、悲其人”的刘秉义手中,才获“影印百版”(刘秉义《袁寒云丙寅丁卯日记跋》),得以面世。

寒云日记 西泠本 内页

这本珍贵的《寒云日记》(西泠本)包含了1922年冬至1924年春间的日记四种,最后还有袁氏补写于1925年(丁丑八月)的自题跋,有本款、钤印,为王贵忱题签,著录于谢国桢书跋、王贵忱所编《可居丛稿》,正好填补了上文所列已知三组的时间空档。迄今为止,《寒云日记》有实物留存的仅见于两本民国影印本,“西泠本”为第三本,可惜的是民国影印本原稿本实物已不知去向。

寒云日记 西泠本 内页

《寒云日记》(西泠本)从内容、形式、纸张(袁克文专用的佩双印斋制、寒云写书格稿纸)均可与上文提到的民国时影印出版的《寒云日记》互相参照,白宣红格,天宽地窄,笔迹疏朗,一丝不苟。其中的第三部分“北行日记”和第五部分“乙丑八月寒云补记于沽上客舍”的自题跋写于天津,第四部分“万年室日记 甲子客都门”写于北京。第一部分“龟盦日记 壬戌”和第二部分“癸亥日记”写于上海。

寒云日记 西泠本 内页

其中,第三部分“北行日记”,记于癸亥十一月初六至十四日(1923年12月13日至21日),见证了袁氏长子婚事,并于次年见证了其长孙女的出生(此事在下文所述的自题跋中出现):“癸亥十一月初六日,自沪乘车夜行北上……初七日,晨抵江宁,即渡江易乘津浦车。”“初八日,十时到天津……”只言片语中,将袁氏此次北上的过程述写得清楚明了:先坐车从上海夜行北上到南京,然后坐船过长江换乘津浦铁路列车到天津。

第五部分“乙丑八月寒云补记于沽上客舍”的自题跋,在民国影印的两册日记中并无寻见,或许也是袁克文所有日记中唯一一段。更难得的是,这段长跋几乎概括了袁克文的一生,在五百余字中记述了很多事情和细节,从家庭到情感,从京津战局到写作成果。不仅交待了1924年日记断记的原因,还在其已知日记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原藏家为此日记定制的木盒

寒云小字用笔直承褚遂良、虞世南遗韵,在颜体基础上多有出新的蝇头小楷,风格隽秀,功力过人,以精美秀逸为别致。且在写作时间上早于民国影印本,字迹比民国影印本工整秀丽。

“寒云日记 西泠本”中有关外国钱币的收藏记录及拓片

《寒云日记》(西泠本)中记载了袁氏与近230余位民国师友、故人、亲属、帮会人士的交游。西泠拍卖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我这些年看过的日记中,这本袁克文日记可以说是内容最丰富、可读性最高的了。
袁克文交际圈很广,遍布各个领域和圈层,从中他们的交往记录中能发掘出很多八卦秘闻:袁克文本人与西泠印社颇有渊源,他与我们第一任社长吴昌硕虽然差了将近四十岁,但是关系很好,都爱听戏,日记中就记载了袁克文邀请吴昌硕来自己家中一同看戏;再比如日记中还有提到袁克文和黄金荣相约喝酒,袁克文虽然在上海生活年份不长,但凭借自己的财力和身份地位,硬是在青帮中混到了‘大’字辈,比黄金荣还要高一级;通过日记,还可窥见袁克文的多段感情经历,如袁克文和室人唐志君的分手过程、和小莺莺短暂的婚姻,以及他遇到新欢苏眉云的种种故事。”
此外,该本还收录了33篇生动有趣的鉴藏手记、30余篇诗作及文学创作记录,还附有钱币、铜器、文房器物等23种(组)藏品拓片(据日记书写排版留白,另有9张藏品拓片已遗失),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精美雅致。
“袁克文喜欢收藏,喜欢研究也喜欢炫耀,他就把他的这些藏品拓印贴在日记里面,再加以注释和考究。”读者可在阅读时一并鉴赏其藏品,增长知识。如此种种,足以称该本为名人手迹收藏界不可多得之极品。

天津政协俱乐部内景

此次展出亦在选址上进行了仔细斟酌。据西泠拍卖相关负责人介绍,举办本次展览的天津市政协俱乐部1号楼始建于1907年,名为康科迪娅俱乐部,又称德国侨民俱乐部或德国总会,是当时德租界内政治、社交、文化和娱乐的中心。
建筑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施密特公司施工,造型和装饰上具有显著的日耳曼(新罗马)建筑风格。这座建筑保留着其完好的建筑原貌,已成为除德国本土外,在远东地区和中国仅存的、原貌保存较好的康科迪娅俱乐部,是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这里记载着历史的痕迹和历史发展变迁,充满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独具魅力,接待过不少中外名人政要。在此处设展,与西泠拍卖近年来推动乡贤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理念相契合。

袁克文日记领衔中国戏曲音乐艺术专场

本次展览亦有古琴大师查阜西、“合肥四姐妹”张充和、京剧名旦程砚秋三大遗珍等专题精品呈献。本届西泠拍卖“中国戏曲音乐艺术专场”打通了书画和戏曲艺术,融汇书画、影像、杂件等多个门类,是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戏曲文化的创新融合专场。

此次展览主办单位之一的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延续百年印社金石精神,秉持“真乃居先,诚为业本”的创业宗旨,以中国书画为核心,广及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善本、名家篆刻及印石、文房瓷杂等二十余门类,为藏家梳理具有文人情怀及生活雅趣的收藏脉络。



-THE END-
编辑 | 冯惠丽
设计 常 英
图片 作 者

审核 | 王雪霞 刘晓立

藏书报
《藏书报》读者沟通与互动平台。服务纸质精品收藏,助推人文经典阅读。品藏书、谈读书,过闲雅书香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