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馆藏建设,他捐出了这些珍贵的签赠本

文摘   2024-11-27 18:00   河北  


□韩春平 兰州大学图书馆


兰州大学作为一所老牌高等学校,馆藏文献中签赠本自然不胜枚举,其中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签赠文献因数量相对稀少而尤显珍贵。在国立兰州大学时期,作为校长的著名教育家、生物学家辛树帜先生,对本校图书馆文献建设的重视在高校领域堪称楷模。除亲自前往南京、上海等地大量购买书刊,或积极开展文献募捐活动外,他还以身作则,慷慨捐赠大量私藏文献,甚至连他人签赠自己的图书也都转赠图书馆。以下介绍几部本校图书馆收藏的辛校长所获签赠图书,借以管窥先生对馆藏文献建设的贡献,铭记签赠者绵长的惠泽。

其一为同行所赠。何景著《兰州植物志》一册,书中钤“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藏书”椭圆蓝印,封面右上侧有著者墨笔签题两列:

树帜前辈先生  赐正

后学何景敬赠



何景(1912—1978年),江苏泰兴人,著名植物学家,长于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早年从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一度组团考察康藏地区植物资源。1940年来甘肃工作,先后在国立西北医专、国立西北师院任教。1946年移居福建,先后在福建省研究院、福建农学院、厦门大学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福建省植物学会理事长,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理事长,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是福建省植物分类和植物生态研究领域的先驱。另著有《植物生态学》(1959年)、《中国植物志·五加科》(1978年)、《福建植被区划》(1979年)等专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赠书系“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专刊”第五号,总计176页,书首附勘误表2页,铅印本。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依类列述兰州当地各色种子植物,下编对应讨论其生态问题,涉及植物标本348种及11个变种,分属于66科、209属。本书是中国植物分类学家编著的首部地方植物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赠书本身兼具文物价值。何景签赠时间不详,据图书封面“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出版”字样可知,赠书之举不会早于1946年7月,很可能就在出版后不久。与通常的泛泛贻赠不同,该部赠书多了一层向同行请教的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书末“还书日期表”粘签有1951至1953年间3条钢笔借阅记录,其中第三条内容为“郑国锠  53.6.29”,这是著名植物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兰大生物系教授郑国锠先生早年的借读信息。可见本书的点滴笔迹都弥足珍贵,既能反映著者诚心赠书、辛校长重视本校馆藏文献建设的事实,又能标记学校教师学术进步的奋斗足迹,无疑是珍贵的校史文物。

签赠本其二体现着辛校长对民族地区事务的关注。清张彦笃修、包永昌纂《[光绪]洮州厅志》两部,各一函四册,书中均钤“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藏书”椭圆蓝印,其中一部签赠辛树帜校长(另一部签赠学校图书馆,相关情况从略),书衣有墨笔签题三列,并于赠者名下空白处钤印个人名章(朱方印):

树帜校长存阅

弟 杨复兴  敬赠

卅五年冬


杨复兴(1929—2000年),藏名班玛旺秀,卓尼十九世土司杨积庆次子。1937年因其父在博峪事变遇害,以龆年袭任土司之位,并被委任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司令。1947年入南京国民党陆军大学受训。1949年被授以洮岷路少将保安司令,并当选国大代表,不久返回卓尼。同年9月,在卓尼率部起义,不久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省军区卓尼民兵司令部司令。曾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赠书是1934年兰州俊华印书馆排印版《[光绪]洮州厅志》,此书原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清乾隆年间,改明初以来所设洮州卫为洮州厅,治今甘肃临潭新城,民国之初改为临潭县。卓尼土司于明永乐间始受朝廷赐封,正德间赐姓杨氏,至清代又相继受封,并相应改隶洮州厅,其辖境远大于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卓尼县,极盛时兼含今甘南州迭部县全境及临潭、舟曲两县大部分地域。杨复兴赠书时虽然年仅十七岁,但已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地方政教领袖。辛树帜校长对于民族地区的社会历史一向颇为关注,曾于1946年8月为本校讲师谷苞签发通行证明函,俾便在卓尼及邻近涉藏地区从事社会考察,开展科学研究;杨复兴于本年冬季给辛校长及校图书馆赠书,很可能是对学校此举的积极回应。需补充说明的是,本签赠之书各册扉页均钤“国立兰州大学 / 图书馆 惠存 / 辛树帜敬赠”长方蓝印,这是当年辛校长为图书馆批量捐赠私藏文献的专用印记,在馆藏文献中多有发现,也是辛校长重视馆藏文献建设的确切印证之一。

另有一册王永焱著《宁夏汝箕沟硇砂矿调查报告·罐子峡煤田地质》,封面、书中均钤“国立兰州大学图书馆藏书”椭圆蓝印,封面右侧有墨笔签题一列,并于“著者”以下空白处钤个人名章(朱方印):


树帜校长指正   著者  敬赠



王永焱(1914—1989年),甘肃兰州人,著名地质学家。早年曾就读于日本明治工业专门学校(今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矿山工学科,全面抗战爆发后回国。1939年任甘肃阿干镇煤矿副矿师。1941年开始在甘肃科学教育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文化部科普处副处长,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及黄土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一度赴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进修。另著有《西北食盐》(1947年)、《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合著,1982年)、《中国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与林在贯合著,1990年)等多种,并荣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等多种奖项。

赠书实际上是《宁夏汝箕沟硇砂矿调查报告》《罐子峡煤田地质》两种小篇幅调查报告的合编,系“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专刊”第七号,共计16页,另外附夹绘图5幅,油印本。两篇报告均为王永焱1943年甘宁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成果,分别基于宁夏贺兰山汝箕沟硇砂矿、甘肃静宁罐子峡煤矿撰写。就篇幅和版本而言,称这份合编读物为图书未免有些牵强,它其实更像一件小册页稿件。尽管如此,本书仍然因其字体整饬,图文清晰,又是用较好的白绵纸印制,不失为一份珍贵的专业文献资料。王永焱签赠时间同样不详,不过据封面“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出版”字样可以推知,肯定不会早于1947年3月。



-THE END-
编辑 | 果佳音
设计 常 英
图片 | 作  者

审核 | 王雪霞 刘晓立



藏书报
《藏书报》读者沟通与互动平台。服务纸质精品收藏,助推人文经典阅读。品藏书、谈读书,过闲雅书香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