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搬砖不易,阅读之前先给我们一波“关注”+“星标”吧~
都说冬天洗澡需要勇气,尤其是南方的朋友们,冬日洗澡现状be like:
洗之后,哆哆嗦嗦,骂骂咧咧
总之,洗之前要哄自己进浴室,洗之后要哄自己出浴室,只有在洗澡过程中,恨不得把自己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洗个遍。
在此小编要提醒大家,追求干净没有错,但身上有3处不是越干净越好,别让你的爱干净害了你。
身上这3处,不是越干净越好
1.阴道
要论营销史上最成功的广告词,“洗洗更健康”必榜上有名。多少女性自此打开了用阴道清洗液冲洗阴道的新世界。时至今日,在多个购物平台,私处清洗液的销量依然居高不下。
然而事实上,阴道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阴道本身是一个有乳酸杆菌存在的微酸性环境,可以抑制其他病原菌的生长。如果经常用各类洗液冲洗阴道,反而会破坏阴道的内环境,影响阴道的自洁作用,促进异常菌群的生长,导致阴道炎症。
建议:洗澡时,用流动清水清洗外阴即可。如果出现私处瘙痒、红肿、有异味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不要擅自乱用私处清洗液。
2.脸
说到洗脸,很多人生怕洗不干净而导致一些皮肤问题,于是每天洗好几次脸,或是常常使用去角质产品“深层”清洁。
图源:壹图网
事实上,这些行为都属于过度清洁。若长期如此,容易导致以下两大问题:
第一,皮肤的水油平衡被破坏,使油性皮肤者的皮脂腺受到刺激,“产油”更多,使干性皮肤者皮肤更干、更痒、更易形成皱纹。
第二,皮肤的角质层被破坏,使皮肤失去天然屏障,进而诱发或加重皮肤问题,例如皮肤变敏感,易发红发痒;皮肤储水能力变差,更易干燥;皮肤耐受力降低,对紫外线的抵抗力变弱,更易长斑;皮肤菌群失调,出现皮炎、丘疹、痤疮等问题。
图源:壹图网
其实,当下大家洗脸几乎都用洗面奶等清洁产品,绝大部分人根本不存在角质层过厚的问题。
因此,只要洗掉脸上的灰尘和多余的油脂,使皮肤清爽干净,洗脸的目的就达成了。
建议:一天洗两次脸足够了,晚间用洗面奶清洁,晨间只用清水即可。如果实在是夜间皮肤出油过多,晨间也可以用洗面奶洗脸,但不宜太频繁。
3.肚脐
肚脐由于结构比较独特,所以很容易聚集污垢,形成“脐泥”。有研究发现,人类肚脐里寄生着大约1400种细菌。
又是泥又是细菌的,这不得赶紧抠洗干净?
且慢!
其实,肚脐本身的污垢可以保持正常肚脐温度,如果洗得太干净,反而会让热量散发更快,肠胃功能也可能受损。
至于肚脐里的细菌,大部分是非致病菌,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忧,更不要用力抠洗肚脐!
因为肚脐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的闭合点,表皮角质薄、屏障功能弱,并且与腹部其他部位不同,肚脐下面没有任何肌肉和脂肪组织,腹壁非常薄。
如果用力过大,容易抠伤肚脐娇嫩的皮肤,进而可能引起炎症,要是恶化了还可能化脓,给细菌侵入腹腔内重要血管可乘之机。
另外,用力抠肚脐还可能会对小肠的神经反射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可以说,坊间流传的“抠肚脐会肚子痛”,有一定的道理。
当然,也不是说肚脐绝对不能洗,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可以轻柔地清洗:
①“脐泥”太多;②肚脐有异味;③肚脐有特殊分泌物或进入异物,需找专科医生处理。
说完人体不是越干净越好的部位,小编再来聊聊人体越干净越长寿的地方~
男女身上这2处,越干净越长寿
1.肠道
俗话说,想长寿,先“肠寿”。
肠壁光滑,肠道干净通畅,蠕动功能正常,各种代谢废物能及时排出,肠道乃至人体的健康才有保障。
但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引起肠壁损伤,有害物质在肠壁上沉积,影响肠道通畅及蠕动功能,则不利于代谢废物及时排出,进而会影响人体健康。
具体来说,人体的代谢废物“粪便”如果经常积在肠道内,不能及时排出,其所含的水分会被肠道重新吸收,导致便便变干变硬、体积变小,同时肠道对便便的压力刺激也失去了正常的敏感性,久而久之,便秘随之而来。
图源:壹图网
另外,粪便中的硫化氢、粪臭素、胆固醇代谢物等有害物质在肠道内长时间积聚,会被反复吸收并刺激肠粘膜,导致肛裂、痔疮等一系列疾病。
还有,较硬的粪块压迫肠腔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结肠扩张,可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
总之,肠道的功能状态之于人体的健康长寿,至关重要。为保大家肠道健康,建议:
日常膳食应营养均衡。尽量少吃油煎、烟熏、烧烤类食物,适当多吃蔬果、薯类、豆类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鱼、禽、蛋、瘦肉等优质蛋白。另外,日常多喝温水。
适当运动。久坐不动不但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而且会使久坐者的腹腔、盆腔、腰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而适当运动能规避这些问题。
2.血管
俗话说,“人与血管同寿”“血管堵,百病生”。
人体各组织器官所需的血液,全靠血管输送。如果血液变“稠”,血管堵了,血流变慢,身体的各组织器官得不到滋养,就会受影响,进而招来大病小痛。
而堵塞血管的元凶,主要是血液中的胆固醇。胆固醇主要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
顾名思义,“好胆固醇”自不用说,而“坏胆固醇”其实本来也不坏,但是当血管内皮受损后,过多的“坏胆固醇”会钻入动脉壁,在血管内壁越积越多,并结合其他物质发生一些变化,会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腔变狭窄。
图源:壹图网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两种: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
稳定斑块不易破裂,但会慢慢阻塞血管,导致冠心病、脑缺血甚至脑梗死。
不稳定斑块则像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即破裂脱落),并在短时间即可形成血栓。血栓随着血流运动,会造成血管突然堵塞,进而可能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失明、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肢体坏死溃烂等等。
由于人体胆固醇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合成,其次来自于食物中的胆固醇补充,所以要想控制“坏”胆固醇在血中的含量,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饮食调整,切断一部分从食物中摄取的外源性胆固醇。
建议:高胆固醇食物、人造反式脂肪、高脂食物等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成“斑块”,“糊”住血管,越吃血管越堵,大家最好不吃或少吃。
右下角,您点一个和“在看”
编辑:初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