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世界史)工作会议在南开大学举行,评议组召集人韩东育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立新教授(北京大学),评议组成员李剑鸣教授(复旦大学)、邢广程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晏绍祥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和沐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出席了会议,部分高校的世界史学科带头人和特邀学者参加了会议。
工作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个阶段的主题是交流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经验。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的世界史学科代表以及2017和2021年新获得世界史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西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世界史学科负责人介绍了本单位世界史学科建设的做法、成绩和面临的问题。会议由学科组召集人王立新教授主持。
东北师范大学韩东育教授首先从历史沿革、团队建设、科研成果、学生培养和对外交流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对东北师范大学的世界史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创建并发展,2017与2021年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东亚史、古典学、美国史、中古史等领域近年来在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著作出版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请等方面取得重要成绩,产出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东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世界史人才的培养工作,尤其关注学生的历史学基础知识、第二外语及古典外语使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并积极引导学生自办学术刊物,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北京大学唐利国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世界史学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北京大学世界史学科门类完备,并且近年来不断引入新兴研究领域,在学科评估和国际排名方面表现突出。学科建设方面注重人才引进与师资强化,着重为青年教师提供科研与教学支持,打造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积极推动世界史学科的国际交流,鼓励和支持师生参与国际会议和海外学术交流。在人才培养方面,北京大学世界史学科重视外语教学,着重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为国内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开大学付成双教授回顾并介绍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情况。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教师近年来在科研发表与项目申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世界史学科在学科评比中也获得了优异成绩。未来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发展将着重于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发挥美国史、日本史与拉美史研究方向优势,打造富有特色的美洲史研究,并重点补充欧洲史研究人才,发展欧洲史研究,补充短板,完善学科方向。
梁志教授
西北大学韩志斌教授简要回顾了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程。西北大学世界史学科以中亚、西亚、南亚地区为研究重点,尤其聚焦中东地区研究,近年来通过重大项目引领,提升了政策建议水平和学科影响力。西北大学世界史学科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鼓励学者构建自主的世界史知识体系。此外,西北大学世界史学科通过媒体平台发声的方式进行积极进行舆论引导。未来西北大学世界史学科将继续发挥传统研究方向优势和地缘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协同发展。
西南大学徐松岩教授详细介绍了西南大学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向。西南大学世界史学科坚守包括世界上古中古史在内的三个核心研究方向,通过希腊中心、伊朗中心和俄语中心等研究机构,有效推动了世界史领域重大和重点项目的申请工作。西南大学世界史学科近年来在古希腊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与希腊的主要大学进行了密切的学术互动,并建立了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未来西南大学将致力于加强世界史学科的人才引进,构建年龄层次合理分布的师资队伍,确保教学与研究的连续性,促进学科发展。
哈尔滨师范大学李淑娟教授对与会专家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建设方面的支持与关注表示感谢。哈尔滨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的研究方向涵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及世界地区国别史。近年来,世界史学科在团队建设上注重引进优秀人才,强化科研队伍,在环太平洋区域史、俄国史和日本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哈尔滨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尤其关注数字史学的发展,在相关领域发表了众多研究成果,同时学科发展目前也面临人才引进困难和资金不足等方面的挑战。
广西师范大学徐毅教授谈到,广西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在获评博士点后,全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在世界古代史、区域国别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等主要研究方向引进海外杰出人才与优秀博士、博士后。在人才培养方面,广西师范大学积极探索世界史学科育人模式,促进跨学科培养,建设具有边疆特色的一流课程。在智库建设方面,广西师范大学成立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越南研究院,致力于搭建中越交流重要服务平台,提供高质量资政服务。未来广西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成果产出,发挥地缘优势与学科特色,着力建设富有西南边疆特色的世界史学科。
工作会议第二阶段的主题是我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由召集人韩东育教授主持。
第一个环节是特邀专家代表发言。南开大学陈志强教授认为,中国世界史学科仍然面临补课,在学科规模、专业水平和平台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南开大学杨栋梁教授指出,学科要发展起来,首先要保证一定规模的人才队伍,其次是进行战略规划,要结合学术与国家的需要。吉林大学刘德斌教授建议,要加强世界史与不同学科的交流对话,推进学科的组织化建设,构建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大环境来助推世界史学科发展。福建师范大学王晓德教授指出,地方院校发展世界史不能追求大而全,一定要有特色,只有地方院校的世界史发展起来,中国世界史学科才能形成一盘棋,也才能算真正发展起来了。东北师范大学梁茂信教授强调,人才培养是中国世界史走向世界的关键,特别需要加强跨学科研究能力的培养。
陈志强教授
杨栋梁教授
刘德斌教授
王晓德教授
会议第二个环节是评议组成员发言。各位成员重点围绕世界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博士点发展、公共服务、新形势下的学科定位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李剑鸣教授指出,从全国维度看,要加强现有世界史博士点的建设以及相互间的协作,鼓励各地申报新的博士点;从学校维度看,学科带头人要做好学科规划,为本学科争取更多资源;从个体维度看,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来为学科提供更多支持和动力。邢广程研究员建议,世界史研究要回应重大现实理论问题,拓展学术研究的领域和边界。在新兴学科的挑战下,世界史应在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中寻找新的学科定位和方向。沐涛教授认为,世界史学科存在三个不平衡问题:一是地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高校基础仍然薄弱;二是研究方向不平衡,拉美史、非洲史以及俄国史发展缓慢;三是期刊发展不平衡,世界史核心期刊太少,论文引用量不够。晏绍祥教授提出,在学科结构调整过程中,既要增加新的增长点,又要保持原有的特色。另外,世界史研究需重视国内学者提出的重要观点,鼓励学者在发表论著时引用国内学者的观点。王立新教授指出,世界史学科也处于大变局时代,面对机遇与挑战,要做好应对:一是从根本上提高学术研究水平,通过提高水平让世界史学科获得尊重;二是保持世界史学科的独特价值,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以应对其他学科的冲击;三是适度加强世界史学者的公共参与,发出世界史学者的声音,提高学科影响力。韩东育教授作总结发言时强调,世界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加强国际交流,多走出去看看,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经验;要重视基础研究,从理论上重新审视民族国家、西方国际法、天下体系等重要问题;要发挥地方院校的研究特色,避免均质性发展。
李剑鸣教授
邢广程研究员
沐涛教授
本次工作会议就世界史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挑战展开讨论,为各高校世界史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平台,也为推动世界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对于在新形势下推进世界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