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信息|《光明日报》理论版“世界史专刊”十年臻选

文摘   2024-10-11 20:48   天津  

2011年新春伊始,我国世界史学界迎来一个重要时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新的学科目录—《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世界史成为一级学科。光明日报作为一张思想文化大报,理论学术历来是传统优势和重要特色。因应世界史学科发展的这种新形势,光明日报增设了“世界史专刊”。

自创刊以来,秉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学界同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满足社会大众对世界史知识渴求的宗旨,“世界史专刊”刊发了一大批反映世界史研究前沿动态和具有现实关怀的文章,在学界和社会上取得良好反响,为传播世界史研究成果、繁荣世界史学术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史学素养贡献了一份力量。为进一步满足上述需要,我们现将“世界史专刊”的部分文章以专题形式重新编辑并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光明日报》理论版“世界史专刊”

十年臻选

领略世界历史的恢宏画卷

揭开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纱
追溯国际事件的历史渊源
探悉学界研究的前沿动态






目录



第一部分

世界史、全球史

以及历史研究中的跨国转向

  • 试谈中国的世界史研究  /  刘家和
  • 谈如何编写世界史  /  马克垚
  • “世界史”的理论、方法和内容 /  钱乘旦
  • 什么是世界史?——或者说,世界史应该是什么?  / [美]唐纳德·沃斯特,侯深(译)
  •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史 /  刘新成
  • 从古代文明的比较研究探寻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融通 /    
  • 推进中国史与世界史学科融合发展的思考 /黄兴涛
  • 从史料和理论来认识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异同 / 黄春高
  • 世界史研究方法刍议  /  李隆国
  • 一幅明代航海图的全球史信息 /  龚缨晏
  • 文明史书写的“空间转向” /  刘文明
  • 全球史对历史空间的重构  /  夏继果
  • 法国史书写中的全球转向  /  庞冠群
  • 跨国史视角下的民族国家史书写 /    
  • 跨文化互动:历史书写的新主题 /  王晓辉

第二部分

不同文明的特征

以及文明的交流互鉴

  • 拜占庭文明对古代文明的继承 /  陈志强
  • 欧洲文明的早期构建  /  侯建新
  •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王铁铮
  • 赫梯文明与赫梯学研究  /    
  •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死而复生的文明 /  李海峰
  • 具有混合主义色彩的俄罗斯文明 /  戴桂菊
  • 斐济多元文化的形成与特性 /  吕桂霞
  • 亚美尼亚文明的发展及其特征 /  亓佩成
  • 交流视域下亚洲文明的发展 /  韩东育
  •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及传播  /  汪前进
  • 丝绸之路:人类携手合作的创举 /  杨共乐
  • 犹太人与丝绸之路  /  张倩红、贾  
  • 欧洲人认识中国的拐点  /    
  • 文明的流动:从希腊到中国 /  杨巨平
  • 多元文明交融的中亚  /  孙壮志
  • 印度文明发展的包容性与多样性  /  金永丽
  • 东西融通中的柬埔寨文明  /  顾佳赟
  • 古代埃及文明与希腊文明的交流互鉴 /  郭丹彤
  • 港口犹太人与近代早期的洲际交流互鉴 /  艾仁贵
  • “罗马和平”下不同文化的相遇 /  徐晓旭
  • 地中海世界的建筑艺术:欧洲和中东文化互动的一个面相 /  刘耀春
  • 唯物史观的文明话语  /  董欣洁
  • 古代中国与波斯的文明交往 /    
  • 中国丝绸最早何时传入古代希腊 /  李永斌
  • 中越关系的历史演变  /  于向东
  • 明清时期西洋钟表的传播  /  江滢河
  • 中国瓷器及制瓷技术在欧洲的流传 /  董少新
  • 咖啡的世界历史版图  /  邢媛媛
  • 辣椒在全球的传播  /    
  • 茶叶的全球传播  /  周莉萍
  • 西洋参在中国的传播  /    
  • 跨撒哈拉商路上的文明交流 /  潘华琼
  • 棉花的全球传播  /  曹瑞臣

第三部分

国际海洋史研究

  • 500 年前西欧人的海洋意识和实践 / 王加丰
  • 导航技术的发展与欧洲海外扩张 /  龚缨晏
  • “在地中海”与“属于地中海”:两种不同的治史路径 /  夏继果
  • 大西洋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    
  • 东亚海域古沉船发现货币及相关问题 /  李庆新
  • 印度洋史书写的新趋势  /  朱明
  • “太平洋世界”——太平洋史研究的新路径  /  王华
  • 海洋史视域下的大洋洲研究 /  费晟
  • 远途贸易塑造的印度洋世界 /  岳秀坤
  • 海洋与古希腊文明  /  白春晓

第四部分

城市史

  • 城市史:一门学理与现实兼具的学科 /  陈恒
  • 大都市区:20 世纪美国城市史的主导  /   
  • 欧洲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  /  刘景华
  • 德国城市的历史遗产及其保护 /  邢来顺
  • 欧洲城市兴起的双向根源  /  谢丰斋
  • 19 世纪伦敦的“模范住宅”  /  张卫良
  • 意大利城市—美与文化力量的象征  /  刘耀春
  • 19 世纪法国的城市保护思想和实践 /    
  • 先行者的探索:英国现代城市化 /  陆伟芳
  • 跨国史视域下丝绸之路城市史的研究和书写 / 车效梅
  • 德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巴伐利亚模式 /  王琼颖

第五部分

图像和数字化的历史

  • 图像的力量  /    
  • 英国近代漫画的主题转换  /  陈仲丹
  • 西方古史研究对图像史料的采集和运用 /  王以欣
  • 早期欧洲人制作地图中的“世界” /  邢媛媛
  • “逼视观者”:西方图像史学中的母题研究 / 
  • 试析图像证史中的误读现象 /  韩伟华
  • 迎接历史学的“数字转向” /    
  • 数字史学的方法论问题  /    
  • 我国世界史研究中外文数据库的利用 /  姚百慧
  • 数字亚述学研究的新进展  /  刘昌玉

第六部分

书籍、阅读

以及知识生产的历史

  • 书籍史研究:核心议题与关键概念 /    
  • 印刷媒介与近代早期英国民族认同 /  陈金锋
  • 从《编年史之书》看十五世纪末德国印刷业 / 徐亚娟
  • 十九世纪法国的大众阅读场所 /    
  • 19 世纪德国的“阅读革命”  /  景德祥
  • 知识史研究的兴起及意义   
  • 法国在第三共和国前期的知识生产与传播/吕一民
  • 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 /  张乃和
  • 近代德国有组织的知识生产与文化科技发展 / 邢来顺
  • 古代两河流域的图书馆  /  李海峰
  • 中世纪西欧图书馆的发展  /  王亚平
  • 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  梁跃天
  • 战后美国全球知识霸权与国际学术界的新批判浪潮 /   

第七部分

心态史与情感史

  • 心态史的发展及其时代意蕴 /  赖国栋
  • 路易十四时代荒政背后的疑商心态 /  周立红
  • 1918 大流感后民众社会心态的变化及反思 /李润虎
  • 情感史的兴盛及其特征  /  王晴佳
  • 激情与历史:以法国中世纪史研究为例 /  孙一萍
  • 18  19 世纪英国人对哭泣态度的变迁 /   
  • 感官史和情感史的开创者阿兰·柯尔班 /  周小兰





目录



第一部分

人与自然环境

  • 从环境史到新全球史  /  包茂红
  •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环境史?  /  克利斯托夫·毛赫,包茂红(译)
  • “一沙一世界”——环境史与生态世界观刍议  /  梅雪芹  
  • 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  /  俞金尧
  • 演化中的蓝色行星——撰写新的海洋环境史  /   
  • 大洋洲环境史研究的三重意义  /     
  • 从征服自然到为荒野立法——环境观念与美国联邦政府资源政策的变迁  /  付成双
  • 美国人荒野观与荒野保护的历史演变  /  滕海键
  • 取向转型:从“衰败论叙事”到“地方性知识”的环境史  /  刘向阳
  • 军事环境史视野下的“世界”与“战争”: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  /   
  • 19 世纪美国环境思想和科技的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塑造  /  刘晓卉
  • 气候如何影响近代欧洲历史  /   
  • 澳大利亚兔灾的生态史学思考  /   
  • 近代早期威尼斯的水文灾害与防治  /   
  • 书写儿童与自然互动的环境史  /  陈黎黎
  • 消失的北极“企鹅”  /  陈林博         
  • 气候对十七世纪德意志社会的影响  /  陆启宏
  • 17 世纪法国极端气候事件与社会应对  /  周立红
  • 17 世纪英国如何走出危机  /  孙义飞
  • 水利与英国社会  /   
  • 关于水历史  /  郑晓云
  • 古罗马城的供排水系统与城市文明  / [意大利] G.D.费欧,和劲松、金杰(译)
  • 古希腊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发展  /  [希腊] A.Ν. 安吉克斯,郭娜(译)
  • 水在非洲民族迁徙融合历程中的作用  /   
  • 近代历史上巴西城市水卫生的变迁  /   

第二部分

人类历史上的疾病、医疗与卫生健康

  • 重视疾病史研究  构建新疾病史学  /  王旭东
  • 社会文化史视域下人的疾病及其历史书写 /闵凡祥
  • 医学社会史研究中的医学因素  /  李化成
  • 古罗马的瘟疫之殇与希望之光  /  姬庆红
  • 古代埃及的瘟疫与瘟疫叙事  /   
  • 阿拉伯历史上的瘟疫与防疫  /   
  • 16—17 世纪英国鼠疫与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雏形 / 邹翔
  • 从伦敦宽街泵井中追寻霍乱传播的真相  / 陆伟芳
  • 十九世纪德国城市疾病预防体系的构建  / 徐继承
  • 国际卫生大会与国际疫情通报制度的缘起 张勇安
  • 远东热带医学会的区域防控机制  /  李文硕
  • 黄热病传播模式的发现及其防治  /  杨长云
  • 从公共卫生管理看一九一八年全球大流感 /王广坤

第三部分

记忆和符号研究

  • “文化记忆”理论的形成和建构  /  [德]扬·阿斯曼,金寿福(译)
  • 《记忆的场所》与法国记忆史研究  /  洪庆明
  • 记忆、历史与社会整合——记忆史视野下的法国移民史研究  /  乐启良
  • 德国政治空间中的纹章符号与文化记忆  / 林纯洁
  • 格林尼治天文台:民族、帝国与世界的文化记忆  /  朱联璧
  • 19 世纪法国历史记忆中的滑铁卢战役  /  顾杭
  • 三色旗和高卢雄鸡——法兰西国家象征符号的历史解读  /  沈坚
  • 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  /  吕一民
  • 从政治象征到文化符号的哈德良长城  /  冯定雄

第四部分

衣食住行和消费的历史

  • 十九世纪法国的书籍和报刊消费  /  王加丰
  • 18 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的繁荣及其原因  /  李新宽
  • 法国历史上的禁奢令  /   
  •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禁奢运动  /   
  • 欧洲夜史:人类对夜晚态度之变迁  /  俞金尧
  • 古代罗马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的纪年  /   
  • 国家与社会:法兰西共和历与日常生活  / 洪庆明
  • 西欧中世纪的劳动日常  /  黄春高
  • 古罗马人的服装及其社会文化含义  /  裔昭印
  • 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  张旭鹏
  • “面包为生活之依赖”——古希腊罗马人的饮食  /  刘章才
  • 中世纪的餐桌  /  付有强
  • “红鞋跟”与“无套裤汉”——法兰西近代的服饰文化与社会变迁  /  庞冠群
  • 牛津大学对近代科学的贡献  /   
  •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衰  /   
  • 普鲁士的教育改革与柏林大学  /  王亚平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历史及文化功能  /  江振鹏
  • 乌菲齐美术馆:从君主的私人宝库到公共艺术圣殿  /  刘君
  • 德意志民族财富的聚集地——日耳曼民族博物馆  /  孟钟捷
  • 古希腊城邦的公民教育  /  晏绍祥
  • 从书吏到工匠:古代埃及的职业培训教育 /郭丹彤
  • “父亲即教师”:古罗马教育的特色  /  姬庆红
  • “条条大道通罗马”:交通信息的展示与视觉化的帝国  /  徐晓旭
  • 波斯帝国的道路遗产及其历史意义  /  刘雪飞
  • 从“交通困局”到“交通革命”:近代英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进程  /  沈琦  


转载自:光明日报出版社

世界中世纪史研究
介绍中世纪史学界信息、研究成果、研究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