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上午,复旦大学西方史学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座谈会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由复旦大学西方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吴晓群教授主持。吴晓群对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西方史学史研究中心此次升格为校级中心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复旦西方史学史将继续以“西方史学、中国眼光”作为发展的目标,推进西方史学史方向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推动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在讲话中回顾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复旦西方史学史团队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和《西方史学史研究》集刊的相继出版,西方史学史课程获“国家一流本科生课程”认定等,都体现了新一代学人的努力。当今世界波云诡谲,西方史学史研究所具有的跨文化视角对深刻理解世界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他勉励西方史学史团队与国内的学界同仁携手奋进,紧跟前沿问题,不断推进国内西方史学史研究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在致辞中对复旦西方史学史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肯定了复旦西方史学史在国内的首创之功。针对近代以来西方史学叙事占据强势地位的现象,他指出国内世界史研究整体处于与西方对接的阶段,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还不够。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持续推进的当下,学者们面临着新一轮的知识大分流。历史学工作者应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从基础做起,重视通识教育,重视史学理论等基础研究,加强世界史学科工具书的编撰和资料汇编,促进世界史与中国史的互动交流,力争在二十一世纪做到世界史学科内涵、结构和体系上的全面提升。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张广智教授寄语西方史学史团队的成员,希望年轻一代能够追寻先贤的足印再出发,在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史册里留下华章。张老师以耿淡如先生的十六字箴言“不畏艰难、不辞劳苦”“谦虚做人、谦虚治学”勉励后学,为中国的学术传承做出复旦人应有的贡献。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分党委书记盛晓蕾代表历史学系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向校内外与会来宾的长期支持表示诚挚谢意。作为校级研究平台,她希望西方史学史研究中心可以全面拓展史学史研究,扩大人才培养面,交叉融合创新,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浪潮,更新研究范式,走出新路,越办越好。
复旦大学西方史学史中心揭牌仪式由陈志敏副校长、盛晓蕾书记、张广智教授、吴晓群教授共同见证。
随后举行的“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座谈会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顾云深教授主持,与会的各位老师纷纷建言献策。讨论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前应如何推进西方史学史学科的建设,二是对西方史学史教学现状和人才培养的反思。
对于西方史学史学科如何建设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张耕华教授指出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不仅要守正还要创新,既要传承前辈学人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也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推陈出新。
北京师范大学蒋重跃教授强调学术传承的重要性,他指出当今时代中国文明面临严峻挑战,也给史学研究带来了机遇,西方史学史对理解不同文明提供了极佳的视角,希望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者可以携手共进,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胡逢祥教授认为,西方史学史研究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能够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深入“无人区”,尤其加强中国史学史与西方史学史学科之间的交流。同时,史学研究者要时刻反思自己的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师范大学徐善伟教授则指出学术的传承与发展重点在于人才,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学科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旭鹏研究员指出,目前的史学史研究在非西方史学(非洲史学、阿拉伯史学等)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更多体现为量的积累,仍旧在局限在对史家史著的认识,问题意识层面鲜有突破。另外,中西方史学的比较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比较欠缺的是与非西方史学的比较。
首都师范大学邓京力教授针对如何构建西方史学史学科体系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一方面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应该立足于“中国视角”,从中国史学发展的本位思考西方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变局之下如何结束西方主导的史学书写,需要反思我们书写的历史是由谁书写的、为谁书写的以及书写谁的历史。这一学科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复旦大学李宏图教授指出史学史研究应总结并引领史学的发展,史学史研究者应时刻保持敏锐,既要关注西方学术界的发展,也要关注中国史学的发展。史学史研究要能够重塑时代的思想观念,不仅要为知识生产服务,还要重塑政治的样貌和走向,引领时代的发展。
复旦大学张仲民教授认为,史学史研究所提供的反思视角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者应进一步致力于与西方史学概念对话、批评与反思。
针对西方史学史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未来,张旭鹏研究员指出,西方史学史教学应与时俱进,尽可能包含史学中的前沿问题。囿于教材的篇幅与体例,情感史、历史记忆、历史时间、后殖民史学等内容还未能充分容纳。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四分之一的当下,如何推陈出新,续写符合时代需求的西方史学史教材是值得同行深思的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的徐良教授认为,地方院校更应重视本科阶段的西方史学史教学。西方史学史是开展世界史研究的基础性课程。打好西方史学史的基础对于学生开展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梁民愫教授同样强调本科教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教学层面,应处理好西方史学史与史学概论之间的关系。鉴于西方史学史内容极为丰富,如何系统且有条理的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同时融入前沿研究成果,对授课教师而言是一项持续的挑战。
上海大学的郭丹彤教授认可西方史学史课程在本科生培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在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西方史学史课程教学的内容都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因此,上海大学近年来加强了西方史学史的团队建设。
华东师范大学的范丁梁副教授强调史学史研究的观念、方法及反思性特征,她指出史学史研究绝非是史家史著的罗列,还应包含历史真实、历史时间、因果关系,历史教育与历史知识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史学史随着时代变迁所必然进行的转变。对于日后将从事基础教学的师范生而言,授课重点在于史学理论中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掌握以及对历史教育作用的反思。
上海财经大学汪丽红副教授指出,在面向非史学专业的同学教学时,应适时的补充西方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以帮助和引导同学更好的理解不同时期历史事件与历史书写之间的关联。
另,在“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座谈会开始之前,北京师范大学的蒋重跃教授带来了刘家和先生题赠张广智教授的新书。张广智教授答谢了刘先生的关心与关注。
转自:“复旦西方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