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 既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和营养性疾病罹患率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于儿童的睡眠等行为健康问题更为关注。
图片来源:bigstock
睡眠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要在睡眠中度过,睡眠对于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能巩固记忆和保证大脑发挥最佳功能,也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以说良好的睡眠对促进儿童体格健康,心理健康,保持终身良好健康状况都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们到底每天该睡多久,是在门诊最容易被家长们问到的问题。
不同年龄的婴幼儿和儿童,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长是不同的,下图是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和美国儿科学会制定推荐的儿童睡眠时间。
年龄组 | 推荐睡眠时间 |
4-12月龄 | 12-16小时(包含日间小睡) |
1-2岁 | 11-14小时(包含日间小睡) |
3-5岁 | 10-13小时(包含日间小睡) |
6-12岁 | 9-12小时 |
13-18岁 | 8-10小时 |
东西方的睡眠文化不同,亚洲地区更容易有和婴幼儿共床(bed-sharing)的习惯,也因此会容易有夜醒频繁或者依赖奶睡/抱睡的问题。
现有数据显示婴幼儿期,亚洲地区睡眠时间较欧美地区平均少睡38和54分钟,亚洲地区夜醒次数比欧美地区多1次,夜间就寝时间约晚84分钟。
上述数据也提示:让孩子们从婴幼儿时期就培养出良好的睡眠习惯,能从根本上保证孩子们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并且为成人期的健康睡眠打下良好的基础。
“等到孩子长大了,就自己会睡觉了。”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对的。
夜醒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25%-50%的6月龄以上儿童仍然会继续出现夜醒,并持续到儿童期。
所以,好的睡眠习惯应从婴儿时期开始养成,以下几点是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
1. 早期(3月龄左右)就应尽量戒除奶睡、抱睡的习惯
抱睡奶睡,都属于需要父母干预的睡眠联想,在就寝时这些干预措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这让婴儿们习惯了仅能在特定的环境下(抱着摇晃或者吃奶)入睡。
图片来源:bigstock
在夜间,当婴儿经历短暂觉醒(一般出现在每个60-90min的睡眠周期结束时)或因其他原因而醒来时,不能经过自我安抚(self-soothe)重新入睡,除非照料者再给予相同的干预措施,然后,婴儿会通过哭泣向照料者“发出信号”,直到获得必要的干预措施(抱着摇晃或者吃奶)。
从出生后3个月左右开始,应趁婴儿昏昏欲睡但仍醒着的时候将其放到床上,避免抱在怀里进入熟睡状态和不让婴儿吃着奶直到睡熟,可避免将“入睡”与“被抱起摇晃或哺乳”之间建立联想。
2. 早期决定睡眠位置
在3月龄左右时就应该确定孩子准备长期睡觉的位置,越是年龄大越难改变睡眠习惯,也越来越难以分床。
让婴儿安全睡眠的位置应该是婴儿床,不应该是父母的大床,婴儿车,婴儿摇椅,沙发等。
坚持在每一次睡眠时,都让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这样可以避免日后分床问题的困扰,也能避免睡眠时坠地以及和成人共床时的安全问题。
3. 婴儿期即开始规律安排每日的喂养和睡眠
大家都希望有个神奇的按钮,按下去之后,biu的一下,宝贝就不再是睡渣了,其实对于小婴儿,这件事说简单也很简单,这个神奇的按钮就是——规律。
对于婴儿,特别是小月龄的婴儿,他们没有办法识别时间,所以必须要依赖日常活动来感受外界的变化,从而调整他们内在的生物钟。
图片来源:bigstock
婴儿需要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吃饭,同一时间睡觉,这样才能保证内在的生物钟运转基本一致,才不容易出现睡眠规律的混乱。
同时当婴儿感知到每天会有人在固定的时间,用固定的程序照顾他们,是一件让他们非常有安全感的事情,不用24小时把孩子挂在身上,也不用参加各种亲子教程,安全感的培养也可以来自于日常的琐碎小事。
4. 建立稳定的睡前仪式
睡前仪式应持续20-30min,包括3-4种安抚活动,例如洗澡、换睡衣和抚触。对于婴儿,每天入睡前都做相同的程序,就是给予他一个很好的睡眠联想,每当家长开始进行这个仪式时,婴儿就意识到马上就要开始睡觉了。
应该在孩子昏昏欲睡但还没睡着的时候将其放到床上,以尽量减少入睡时对父母在场的依赖。始终如一的夜间就寝时间有助于强化生物钟,使婴儿更容易入睡。
5. 鼓励使用安抚物,安抚巾等睡眠过渡期物品
安抚物可以满足婴儿生理和情感上的双重需求,对于宝宝有正面意义。
建议引入安抚物或者是安抚巾的年龄是6个月左右,因为这个时候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主要照料人是两个个体,开始有独立意识的萌芽,同时也逐渐开始产生分离焦虑了。
从安全角度讲,决定引入前要确认宝宝能翻身,手部能熟练的挥动和抓取后,才能开始引入。
图片来源:bigstock
选择的物体可以是一个宝贝的玩具,一块柔软的安抚巾或者小毯子,一件妈妈的衣服,选择时优先考虑选用易洗易干的材料,保证安抚玩具时刻保持干净清爽。
安抚物不等于睡眠训练,它只是一种安抚宝宝的方法,有了安抚物有助于帮助婴儿从依赖成人安抚入睡到独立入睡。
李潇颖
儿科医生
◆ 李潇颖医生2003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之后于2006年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科获得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起李医生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了小儿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在各临床科室轮转实习,熟练掌握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 在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李医生先后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工作,擅长小儿内科、新生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以及日常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