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喷嚏、大笑或运动后会漏尿,太尴尬了,可又羞于启齿,不好意思就诊,不少产后及中老年女性都在承受这种难言之隐。
很多患者以为这是生完孩子,或者年龄大了的必经之路,有些人偷偷用起了护垫或纸尿裤来“解决”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种盆底疾病,可以防,可以治,漏尿可以通过盆底康复以及锻炼来改善。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阴道松弛、压力性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大笑、运动时漏尿,盆腔脏器脱垂,阴道松弛,不自主排气排便,盆腔痛、性交痛,以及性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从生理、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
什么原因会致盆底功能障碍?
妊娠和分娩会造成神经、肌肉和结缔组织被压迫、拉伸或撕裂,因此对盆底损伤有促进作用。
怀孕时,子宫的重量和体积增加了很多,盆底组织收到持续的越来越大的牵拉,导致慢性损伤,进而引起盆底松弛。
阴道分娩时,盆底肌肉和神经极度牵拉,肌肉、筋膜直接机械损伤。阴道旁缺陷与尿道运动过度、压力型尿失禁和阴道前壁支持较弱有关。
图片来源:bigstock
卵巢功能减退是盆底功能减退的另一重要原因,随着年龄增大,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胶原含量减少,造成胶原纤维结构松散,扩张能力减弱。与此同时,肌肉质量下降,盆底支撑力减退,盆底肌功能逐渐减退。
漏尿、盆腔器官脱垂该如何治疗?
如果发生漏尿、阴道壁脱垂,应该到妇科门诊系统评估,明确漏尿原因,尿失禁的类型,盆腔器官脱垂的类型和程度。
有时会需要骨科医生评估骨盆倾曲度及泌尿科评估尿动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长期的漏尿、子宫、阴道脱垂还可以引起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疾患,有时还需要精神、心理科的会诊。
如果治疗方案不合理,不但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有可能使漏尿症状加重。
图片来源:bigstock
对于产后漏尿的患者,应该抓住产后半年的黄金修复期,采取合理的康复治疗。
对于轻、中症患者,应该积极进行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体态、姿势矫正,避免腹压过高;腹式呼吸;核心肌群训练;通过盆底电刺激治疗,进行生物反馈恢复;必要时辅助磁刺激或CO2激光,针灸、按摩等方式,也有助于恢复盆底功能。
1
●
生活方式调整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或减少加重盆底损伤的因素。措施包括减重、戒烟,避免增加盆底压力的活动,治疗便秘和咳嗽等。
2
●
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有多种方法。凯格尔运动(Kegel exercise)简便易行,可以加强薄弱的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持续3个月的肌肉锻炼可以明显改善盆底功能,特别是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
但是很多患者不能自如控制盆底肌,甚至不知道盆底肌在哪儿,不知道如何锻炼收缩,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3
●
物理治疗
盆底肌电刺激或电磁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盆底肌训练的效果并缩短治疗周期。
例如目前常见的菲蜜莉激光治疗,对于轻度尿失禁及阴道前后壁脱垂能起到改善作用,有助于缓解漏尿、脱垂症状。
4
●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不作为一线治疗选择,当患者合并有绝经泌尿生殖综合征时,可以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来缓解阴道干涩和下尿路症状,并可增厚尿道黏膜,从而间接改善尿失禁症状。
5
●
中医治疗
电针、中药等中医治疗手段对改善盆底支撑力量、缓解脱垂和漏尿症状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6
●
外科治疗
绝大多数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存在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目前的各种盆腔器官脱垂复位手术,虽然纠正了脏器解剖位置的改变,但没能修复控尿机制,如括约肌障碍、尿道黏膜变薄、脏器自主神经失能等问题,所以术后反而凸显了压力型尿失禁的问题。
因此,推荐同期行抗尿失禁手术和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并且,在以上手术后往往需要配合盆底肌康复治疗,才有可能解决尿失禁问题。
图片来源:bigstock
国际盆底疼痛学会主席Amy Steinberg说过,提高盆底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有助于减少尿失禁的风险,改善性健康。
也许不是所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都能彻底治愈,但只要治疗方案适宜,盆底问题还是能够得到改善的。
不要让这种难言之隐成为永久的困扰。科学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让女性更优雅、更自信。
和睦家卫星诊所
妇科医生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北京和睦家诊所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