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盼着过年能在案板上“大显身手”,名义上是帮忙,实则是给自己寻个乐子。印象最深的,当属蒸糕馍。制作糕馍,工序看似简单,却饱含着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先将面分成均匀的剂子,擀成薄厚一致的圆片,那面片在擀面杖下,仿佛灵动的舞女,旋转、舒展。取一片,精心摆上三颗红枣,宛如点缀繁星,再摞上一片,又添三颗红枣,最后盖上一片,三层圆片叠加,如岁月沉淀。接着,用梳子在最上层圆片轻轻按压,留下一道道纹理,那纹理,恰似生活的脉络。在我们那儿,过年蒸糕馍,不仅是美食制作,更是对长辈的敬意与祝福。家中有老人,这糕馍定要先送予他们,寓意延年益寿。
除了糕馍,还要蒸一大桶馒头。白白胖胖的面团,在手中反复揉搓,每一下都揉进对新年的期盼。亲戚们来拜年,带上自家蒸的馒头,围坐一起品尝,那馒头似乎比平日更加香甜,或许是其中融入了浓浓的亲情。
除了这些主食,炸物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美味。丸子、松肉、带鱼,每一样都承载着童年的欢乐。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姥姥总会来帮忙炸丸子。我则在一旁充当小助手,一会儿往灶膛里添柴,让火焰熊熊燃烧;一会儿拿着漏勺,小心翼翼地捞出炸好的丸子。看着姥姥熟练地抓起肉馅,在虎口处挤出圆润的丸子,再用勺子轻轻刮下,落入油锅,“嗞啦”一声,香气四溢。我满心期待着能亲手一试,姥姥却总担心我被热油烫伤,只让我在一旁看着。
后来,姥姥离开了我们。我终于有机会站在油锅前制作丸子,可心中却满是酸涩。那年,姥姥刚去世,我和妈妈站在油锅前,怎么也炸不好丸子。油锅像是失控了一般,泡沫不断翻滚,几乎要溢出来。妈妈红着眼说:“姥姥想咱们,回家看看了。”我们对着油锅轻声念叨:“姥姥,您快把油锅调好吧。”神奇的是,油锅竟真的渐渐恢复正常。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姥姥从未离开,她一直守护着我们。
制作好的美食,会用一个个盆子装着,放在阴凉的地方。临近过年,我总会忍不住偷偷跑去,趁大人不注意,抓上一块,满足地大快朵颐,为此没少挨妈妈骂,被笑称“贪吃鬼”。
如今,远嫁他乡,过年少了往昔的忙碌,却多了几分对故乡的思念。今年过年,与妈妈视频通话,看到她又在熟悉的灶台前忙碌,准备着那些充满年味的食物。妈妈说哥哥发了不少熟食,可她还是想亲手做,只有这样,才有过年的感觉。的确,只有亲自制作的美食,端到亲人面前,那份爱才显得真挚而深沉。
多想回到过去,回到那热气腾腾的厨房,站在妈妈身旁,一起炸那些充满温情的食物,让那浓浓的年味,再次弥漫在身边,永不消散。
作者简介: 武琼,山西省临汾市人,繁峙县作家协会会员,繁峙县滹源书社社员。
责编: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