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继平| 遐思在沉醉的春节

文摘   2025-02-04 00:09   山西  


侯继平

遐思在沉醉的春节

时间的流逝犹如悄无声息崩塌的沙岸。偶尔回头张望就会有莫名的恐慌、悲壮的无奈。久而久之似乎也习以为常:生命不就是个熵增的过程么。细想来其实没有什么好难过的,儿是盼着长大,长大后盼着成熟,成熟后又盼着老去的闲暇。这不就是个人生悖论吗。就如一首歌里唱道的:多想一觉醒来,有件开心的事发生。一天很短,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手握黄昏。多想一睁开眼,美梦都能够成真。一生很短来不及认真年轻,转眼已过半生。在这吃糖都不甜的年纪,你却问我快不快乐,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只有自己知道我快要碎了。在这吃糖都不甜的年纪,你说我要怎么快乐。我有点撑不下去了,给我一点时间,缓缓再接着生活........今日凌晨被零星而响亮的炮声惊醒,朦胧的意识里就闪过一个念头:春节要过去了。


可不是吗,屈指算过,今天竟然是破五了。然除夕余留在心底的那点快乐和温馨,虽然有时微醺沉醉在酒意里,自己犹能回味。年前、年后的片段场景,也都还历历在目。也许它们即将隐入尘烟,成为记忆。不过在那渐次崩塌的时间沙岸中,依然可以见到不肯消逝的记忆,沉浮在涌动的脑海中,虽然有时微醺沉醉。


元 旦


2025年的元旦最不像个元旦。上世纪的1957年国家就郑重宣告:元旦将作为重要节日对待。因而每年的元旦的气氛是优于春节的,且不说各单位要大张旗鼓地打扫卫生,贴长长的大对联,内容自不必说要有移风易俗,改天换地含义,还自发地组织各种形式活泼的庆祝活动。而学校也要去慰问军烈属,猜猜谜语,唱唱节奏欢快的革命歌曲,可以从老师手里领到几块水果糖块。那发自内心的快乐在以后的日子,似乎再也无从找回了。


元旦的假期仅仅是一天,大街上少了往日的欢闹。机关单位门口很少能看到鲜红的对联,招展的红旗,只有少数店面挂着招揽生意的促销广告,萧瑟招摇在寒风中。往年的元旦因为接着腊八,圣诞节,平安夜,街面上人来人往,有的是明眸皓齿的翩翩少年,环肥燕瘦的风韵少妇,闲云野鹤的华发老者,还有东张西望的三姑六婆,啸叫乱呼的酒囊饭袋,一派忙乱繁荣景象。商场里各种促销活动也层出不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然而自从四年前的疫情管控后,一切都成了往事记忆,尘埃云烟。


也许是大环境太差了吧,也许是经济出了问题了吧,也许是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上涨,薪资上调幅度小,东西是越来越贵了吧,不得而知。


就比如说吃碗面条,过去六块钱就能搞定,现在起步价得十块。可是,工资却不见涨,尤其是职场对35岁以上的人不太给面子。这些人往往还背着车贷和房贷,上有老下有小,即使工作不称心,也不敢轻易辞职或跳槽。因此,面对元旦这样的节日,很多人都已经兴奋不起来,也快乐不起来了。


再者元旦虽然是新年,但咱们中国人总觉得春节才是真正的过年。除夕夜,全家人聚一块吃年夜饭,看春晚,等到午夜钟声一响,这才觉得新的一年真的开始了。也可能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改变了。


以前“元旦”期间,商家们促销活动不断,满减优惠吸引人。紧接着元旦完了就是春节,很多在外工作的人会买一堆衣物回家过年。但自从网购流行起来,大家发现网上买东西不仅价格更低,还能无条件退货,还包邮,就渐渐不再去实体店囤货了,而是需要什么就上网买。现在,即使商家为元旦装饰一番,搞促销活动,也少见人潮涌动了。


元旦的热闹渐次式微,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无厘头地对洋节的抵制。弘扬传统无可厚非,爱国也是应有的情怀,但把抵制洋节当做首选的方式,实在莫名其妙。网上有人调侃,最好让世界别的国家也不过我们的春节。


我常常感喟我们这个民族基因里的故步自封,盲目排外,周期型地爆发。从义和团运动,到抵制日货,抵制洋节,哪次不是无辜者受难,戏剧性地翻转。


我还是相信这个世界总是趋光前行的,节日的美好不会轻易从我们记忆里消逝,任何一个传承下来的节日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也不会因仍未进化突变的基因,人为地消逝。


烟花


今年除夕的烟花爆竹无论是从质或量,创下了历史上新高。比起去年的遮遮掩掩,零零星星,今年除夕交夜时的烟花炮竹放的是酣畅淋漓。


时轮的指针还没指向十二点,天地间犹如钱塘江潮初涨,闷闷的声响从天边传来,越来越响,越来越强。然后如整个江面沸腾起来,分不清声音是来自东、来自南、来自西、来自北,更分不清是鞭炮,二踢脚,二十响的花炮,倒是偶尔礼花的爆响可以分辨一二。


街道上一簇一群的孩子,有的伸长脖子望向天空,欣赏着灿烂的烟花,有的燃放着花炮,笑着,叫着,跳着。哦,欢乐从来就是孩子们的专利,也只有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才能让他们肆无忌惮地宣泄,只有他们才有的快乐。楼下商店门口,几个少年吃力地从家里抱出包装华丽的礼炮,摆放出只有他们心仪的形状,然后带着满满的仪式感,上前点燃引线。蓦然,大地震颤起来,撞击耳膜的隆隆声在街道楼宇间回荡,烟弹犹如闪电曳着一道亮光刺破夜空,打破四周的沉寂,接着那连绵不断的轰响,恰似劈头盖脸的巨浪,砸向围观的人们,人们便都痴痴地木然呆立了。


望向深蓝辽远的除夕夜空,那一朵朵绽放的烟花,遮盖了整个夜空。层层叠叠地呈现堆积,且如厚炽,多彩,丰赡的织锦铺在头顶。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是啊,这恍如隔世的场景真的很难看到了。一位老者一会手舞足蹈地指向天空,一会又惋惜着瞬间灰飞烟灭的美丽,还不时感叹花出了多少钱币。


望着空中绽放的绚丽烟花,聆听着远远近近的轰鸣,谁能不感受到那来自心底的激动?自古以来‌节日氛围的营造、驱邪祈福的诉求、传承文化习俗和表达祝福的心愿,其它的方式是替代不了的。‌‌烟花的绽放象征着祥瑞和好运,带给人们欢乐和希望,不是空喊口号能实现的。那响声和光芒可以驱散邪气和不祥之物,带来好运和平安。驱邪避凶、祈求平安,象征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而烟花产业涉及生产、销售、运输等多个环节,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旅游景点的烟花表演和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间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放烟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放烟花,人们不仅在庆祝节日,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难怪除夕的山西烟花拉升了GDP,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人世间有时会乐极生悲,这美丽的烟花带给我们欢乐的同时,疏忽大意也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火灾隐患‌。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区,高空烟花的燃放极易引发火灾,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金属氧化物粉尘,这些物质会刺激呼吸道,引发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噪音可达135分贝,对人的听力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影响睡眠和情绪;制造烟花爆竹需要消耗矿物资源、化工原料和林木资源,燃放后产生的垃圾也给环卫部门带来清理负担;‌伤人事故‌:烟花爆竹容易引发炸伤事故,尤其是对儿童的安全构成威胁。


但人类的进化一直都在做着利害权衡的选择:从树上到地面,从山洞到窝棚,赤身裸体到穿衣,渔猎到种植,群居到社会,自然工具到科技发明,战争到和平。哪一次选择不是患得患失,无奈接受的结果。其实,远的不讲,单从俄乌战争,每日炸响的炮弹导弹造成的污染,岂是放一个时辰烟花可比。 每日里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在凋零,带给我们心灵的忧伤,岂是烟花瞬间的美丽可以抚慰?我们不是纵欲主义者,但我们也不因噎废食,生活中片刻欢乐也值得我们欣赏珍惜。而幸福的感受也正是这点滴感受的累积。只要我们宣传管理到位,烟花的弊端还是能降到最低,发挥它最大的效力。而不是一棍打死的懒政怠政行为,一禁了之。


初一的清早,烟花留下的淡蓝色岚雾,缭绕在南山的周遭,辉映着四处的彩灯的光辉,散发着淡淡的、久违的硝磺味,生出了蛇年特有的祥和宁静 。



春晚 

 
春晚是几代人难以忘却的记忆,已成了约定俗成的年俗。从1983年至今连续举办了四十二届,许多经典深深印在了记忆里。李谷一是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风靡全国。侯宝林、马季、姜昆依次献技,节目放在今天依然令人捧腹大笑。这一届春晚也成了不可逾越的经典。之后,张明敏一首《中国心》火遍大江南北,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一炮走红。李谷一的《难忘春宵》成为了春晚固定结束曲。 《十五的月亮》、《冬天里一把火》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乡的云》、《思念》、《爱的奉献》 、《辣妹子》 、《敢问路在前方》也成为了经典。港台歌星也逐年登台高唱低吟的《涛声依旧》 、《忘情水》 、《再回首》,军歌《说句心里话》、《一二三四歌》令人记忆深刻。赵本山、黄宏、郭达、赵丽宏、郭冬临的小品带来了经久的笑声。还有令人难以忘怀的节目《千手观音》,刘谦的魔术。二零一零后,刘欢、小虎队、王菲、周杰伦也成了时代的记忆。 

    
2025年央视蛇年春晚,在观众的期盼中于今天零点40分落下了帷幕。整体来说,于蕾的执导的蛇年春晚,有惊喜,有创新,视觉惊艳、气势恢宏,作为大家期盼了一年的文化盛宴,今年春晚整体来说是成功的。场面宏大而热闹。许多观众评价,歌舞类很震撼,但喜剧小品数量太少,而笑料不足。让人感到遗憾。


伴随着“满眼东方潮,盛世舞英歌”的嘹亮歌声,王菲、李宇春、周深、谭维维等歌星的献歌。四川的眉山市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凉山的妞妞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的演唱,为全国人民献艺。王菲演唱《世界赠予我的》非常唯美。《潮起舞英歌》唱出中华儿女的豪迈与洒脱。包括英歌舞传人在内的舞蹈演员们跳起“中华战舞”,刚劲有力,击槌有声,“舞”与“武”舒展壮志豪情,尽显中华民族自信昂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令人关注的是,粤语金曲串烧受到了欢迎。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歌手们共同演绎劲曲创编《湾区乐好》,向新征程上扬帆远航的粤港澳大湾区送上“粤”来“粤”好的真挚祝愿。奇思妙想 舞出诗情画意有新意,亦有诗意。基于中国古典舞的创新之作《喜上枝头》,将舞台打造成一幅展开的宋画,勾勒出“人在画中舞”的美学意象,传递“喜鹊登枝报喜来”的美好寓意。现代芭蕾《伊人》中舞者脚尖轻划,春晚舞台变幻成一池春水,芭蕾的优雅与水的灵动完美融合,营造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缱绻意境。


2025央视春晚还有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邀请了许多流量明星、影视明星,比如关晓彤、外籍住持,且利用了大数据的现场切换技术。要理解于蕾导演,春晚必须有战略眼光,培养年青观众太重要了。这些流量明星在年轻观众中,拥有很强的号召力,这也是今晚收视率突破新高的原因之一。



在微信、快手、抖音、小红书、网络游戏,轰炸肆虐的当下,看春晚在年轻人中已是小众行为。然于我还是希望它顺应时代,融入前沿主流,在文化领域继续光前裕后。

初五晚上的炮声稀落了不少,春节就要过去了。有时在被炮声惊醒的凌晨,会想到一位哲人说过的话:每天清晨,你必须重新掀起废弃的砖石,触碰到生机盎然的种子。那一刻自己会想到历年的贺岁大片,以及它们背后的张艺谋、姜文、陈凯歌、顾长卫、冯小刚来,还有用BT,,迅雷缴费下载后看了的激动。还有流年过往种种的焦虑、担忧,在水一方的伊人、知音,在熹微的晨光里会感到那历经的虚妄。还想到从1925年民不聊生军阀混战,到虽经济低迷,但物质丰裕的2025的当下。回顾百年的过往,觉得我们还是幸运的。至少我们在走入死胡同,能迷途知返;虽未引领世界,但也紧跟其后。也坚定地相信,尽管我们这个民族背负着沉重传统包袱,在星链上天,ChatGpt广泛应用,AI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仍有人传颂“儒释道可治国安邦,一统天下”的神话,遥遥领先唯我独大的传说,视普世的价值观为洪水猛兽,分不清科学的真伪,把明天交付给佛祖伟人......但这个有着五千年传承的民族,有智慧定能走出低谷,拨冗前行。



“人的思维走不出语言的边界”。写下的这些琐碎,这是在蛇年春节沉醉后的点滴记忆,但我坚信它们的真实,故在耳际响着缥缈的炮声中记了下来。忽然又想到,母语里有“龙马精神”,中间单单少下了蛇的描述呢?《圣经》里说蛇引诱了亚当、夏娃,而我们也有“蛇蝎心肠”、“美女蛇”之说,看来东西方文化总有相通的地方了。



作者简介:侯继平,繁峙县作家协会会员。闲静少言,喜好读书,犹爱远足,弹琴唱和。


责编:赵寒

繁峙作家
鼓励文学创作,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