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寒| 时光褶皱里的文明密码

文摘   2025-02-04 13:56   山西  

《遐思在沉醉的春节》读后感






点开《遐思在沉醉的春节》的刹那,仿佛触动了某个神秘的时光机关,作品中流淌出的不仅是文字,更是千年文明酿制的佳酿。作者以春节为棱镜,折射出时间、记忆与生命的多维光谱,让每个方块字都成为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明碎片。


当"时间的流逝犹如悄无声息崩塌的沙岸"在屏幕上浮现,我恍惚看见敦煌飞天的朱砂飘落在年夜饭的瓷碗边沿。作者以熵增定律丈量生命维度时,守岁烛光正将父辈额间的沟壑镀成鎏金纹路。冰冷的物理法则与温热的团圆仪式在此相拥起舞——我们用红灯笼的晕染对抗熵增的荒芜,在爆竹的碎屑里重建秩序的丰碑。


那些关于年俗式微的怅惘,像老屋檐角垂落的冰凌,在阳光里折射出七彩的乡愁。文中消逝的"元日盛景",令记忆中的糖瓜张敲着铜锣踏雪而来,那身影却在外卖电瓶车的蜂鸣声中渐行渐远。当硫磺味的年味在PM2.5数值中变得暧昧,我们是否在净化空气时,也滤去了血脉里传承千载的精神火种?


春晚四十载的光影流转,恰似一面魔镜映照社会变迁。文中对"赵本山式幽默"的追怀,与虚拟偶像的全息投影在舞台上重叠。那些曾在八仙桌旁迸发的欢笑声,如今是否已化作手机屏幕上的像素尘埃?当AR技术让主持人穿越到每个家庭的客厅,我们收获科技奇迹的刹那,可曾听见传统共鸣在数字洪流中碎裂的轻响?


最动人心魄的是文中语言的炼金术。那些零散记忆淬炼成思想的舍利,让压岁钱的朱砂封条、年夜饭的蒸汽图腾、拜年吉祥语的音律密码,都在时光窖藏中酿成文化的玉液琼浆。当二维码红包解构了"恭喜发财"的仪式感,当电子春联在智能门锁上流光溢彩,我们正在用二进制代码续写甲骨文的传奇。


侯老师笔端的春节,是民俗长卷上永不褪色的丹青,更是文明基因里跃动的光斑。这样的文字能让触屏时代的手指,依然记得剪窗花时红纸的肌理;让视频拜年的光影中,始终留存着跨越山海的体温。或许这就是文明最诗意的传承:既非木乃伊的僵守,亦非断线的纸鸢,而是在时光的窖池里,让古老与新生共酿一坛醉人的岁月陈酿。


作者简历





赵寒,南峪口村人,文学爱好者。


责编:赵寒

繁峙作家
鼓励文学创作,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