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文摘   2025-01-22 08:58   山西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杨勇


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也加入了“望子成龙”的这个“鸡娃”群体,给女儿报了一个书法班。不过,我和其他的家长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我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出发点不是想要孩子能够“加分”,或者在此一道上有所成就,我只希望这些兴趣能够让孩子在将来的生活道路上“增光添彩”,生活过的丰富多彩一些。


兴趣班开在一个小区的底层商铺,规模并不大,只有大约三十多平米。门口的正上方挂着书法班的招牌,招牌的颜色已经泛黄,字迹也因长期的风化而有些看不清楚了。第一次送姑娘来兴趣班的时候,我看着这个破旧的招牌一度怀疑我的选择是否正确,这个班不会快要倒闭了吧。一阵风吹过,这个破旧的招牌被风吹得刷刷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落寞和衰败,也让我的心情蒙上了一层隐隐的担忧。但后期我慢慢发现,这个书法班实际上却是欣欣向荣,口碑极好,学生也很多,在这个圈子里面评价极高,大部分人都是慕名而来。


推门进去,长方形的教室里面摆放着十几张桌子,教室的尽头是一个电视,用于老师多媒体教学。不过这个电视好像使用频率不太高,因为她的老师是一个退休的老人,他可能不善此道。


老师是一个退休的老人,说是老人其实不太准确。他身材匀称、体型健硕,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精神头十足。一头浓密的黑发,让我们这些早早犯愁发际线的“聪明人士”羡慕不已。要不是后面慢慢知道了他的履历,打死我也不相信他已经退休好几年啦。


老师是一个严厉的老头,那个孩子写的不认真了,他可是毫不留情,也不担心会被家长找麻烦,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将一些教育思路“跑偏”的家长教育一番,但越是这样,他的书法班的孩子却越多。如果非要挑一挑他的毛病的话,那就是老拖堂。起初的时候只是拖个十几分钟,慢慢的发展成半个小时,最严重的一次拖了将近一个小时。这些多出来的时间并没有额外的费用,但这些拖堂却一直存在着。


慢慢和老师熟悉后,我逐渐了解到他的一些事情。老师退休前的工作并不是一名教师(这和我的初始想法有一些出入),而是自来水公司的职员,书法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创立了这个书法班,主要的目的是教授小学的孩子们学习书法。慢慢的,他扎实的书法功底、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为他创造了不错的口碑。就这样,这个书法班便长期的办了下来。按照他的说法,创办这个书法班一方面是为了赚点外快,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丰富生活,增加生活情趣。他办书法班即没有业绩要求,也没有KPI目标,只是平静地享受教授书法的这个过程,所谓的“成绩”并不是他关注的第一要素。


交谈中,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增广贤文》中有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纸面意思是,只管做好当下的事情,而不要去牵挂往后的发展。


我们国家在八十年代初开始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快步向前,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生活质量也随着水涨船高。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问题,急功近利就是其中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这种高速的发展态势让人们变得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涸辙而鱼的事情比比皆是,人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慢慢耕耘、静待收获,只是急切地想达到理想的彼岸,为此甚至打破事情发展规律,强行逆流而上,结果便是欲速则不达,与目标背道而驰。


老子道德经有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事万物的发展都要遵循“道”,而这个道便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弱者道之用”,是说“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这里的“弱”并不是是消极的,反而是积极的,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这也恰恰和但行好事暗暗契合,顺应大道,默默耕耘,“前程”自然而来。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常常迷失,我们逐渐忘记了生活的真谛,被红尘的绚丽所迷惑。现代的人们焦虑、烦躁,对生活失去了热情,正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走在“道”之外,更可笑的是我们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在做着“人定胜天”的奋斗,实际却是在背道而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书法培训班的老师本着自己的初心兢兢业业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他默默耕耘,犹如涓涓细流静静流淌,凡事着眼于眼前,不急功近利,也不瞻前顾后,全身心将眼前的日子过好,享受当下的时光,福报自然而来。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都是人间的凡夫俗子,处在社会的压力和嘈杂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被裹挟其中,成为滚滚洪流中的一粒沙尘。希望我们也能够不忆过往,不惧未来,过好当下,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责编:赵寒

繁峙作家
鼓励文学创作,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