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要不要选择和老师主动沟通,这已经反应了家长的个人性格、成长经历等等。
家校沟通的方式不仅具有中外文化差异,也有父母个人性格的差异,甚至不同家庭经济地位的家长对家校沟通的态度都不一样。
一、家校沟通是家长参与的一部分。
虽然“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 )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各研究专家有不同的看法,但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爱泼斯坦(Eptein )和范图左(Fantuzzo)的分类:
爱泼斯坦把“家长参与”分为家校沟通、家庭参与、社区参与、学校参与等6因素;
而范图左(Fantuzzo)的分类则更加直观:家校沟通、学校参与、家庭参与。
二、“家长参与”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1、文化差异
中外许多研究发现:中西方对“家长参与”的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我们或许长期受了“师道尊严”的影响,更多家长更强调在家教育孩子,较少参与学校事务和较少主动家校沟通;
而欧美家长更主动地家校沟通、更积极地学校参与。
2、家长个人性格差异。
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也同样影响家长参与的方式。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越主动参与家校沟通。
这可能与家长的文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
家庭经济社会地位较低者,可能对教育的参与越没有自己的想法,对家校沟通越被动。
三、家校沟通的意义
研究表明,家长需要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也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更好地因材施教,甚至还有利于与老师建立起朋友般的“交情”,得到老师超过”老师这一职责以外的私人关照。
(因为与老师熟悉了,父母与老师建立起熟人朋友一般的私人感情,老师对待你的娃就不只是'工作对象”,还有可能是“熟人”的孩子,从而可能更多人情味。)
四、那么,怎么与老师沟通呢?
1、态度上,我赞成主动积极不卑不亢,而不是被动等老师找你。
既不要觉得自己高老师一等,给老师添堵找事儿,也不必要对老师唯唯诺诺。
要主动主动主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主要内容
可以说孩子的进步、这段时间你感到的哪些不足,你的教育困惑等等,以此寻求老师的建议,肯定老师的专业地位。
总之,就是积极主动、平等交流就对了。
参考文献:
[1]张晋,刘云艳,胡天强,家长参与和学前儿童发展关系的元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9(8)
[2]夏小英,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入学准备的关系:家长参与的中介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20(5)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