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常听一些妈妈分享鸡娃经,如:
小学期间英语要提前学;
古诗要提前背;
小四门要提前学;
数学最好初二学完初三,这样初三就有整一年时间复习。
那么,到底小学要不要超前学提前学?
我认为如果你也有是否“超前学”这个问题,表示你可能已经掉坑里了。
一、所谓“超前学”
所谓”提前”,只不过是针对当前课程的编排体系而言,而课程体系是人为编排的,即使这些人是教育专家,但编排的根据也是我们国家大多数孩子发展的平均数而已,更何况,教材可能还滞后于当前孩子普遍发展的情况呢;更不要说孩子有个体差异了。
所以,“超前”的标准就不是绝对的。
二、“超前学”的实践
要不要增加中小学生的教学难度,提前学些知识,其实已经有专家研究并实践过这个问题了。
1.美国上世纪60年代“要素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改革
众所周知,前苏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射了人造卫星,这让美国政府颇为震惊,也很有压力。当时美国国内一些教育家(如科南特、贝斯特等人)就开始提出:要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要重视智力训练,要严格按照系统性、学术性等要求设置课程,他们甚至反对“以儿童为中心”,不能片面重视儿童兴趣和自由,而轻视刻苦、坚毅和决心等品质。
他们鼓励智力上的竞争,主张实施“英才教育”,重视培养”天才学生“。
科南特认为提高公立学校和大学的标准十分有必要,要为少数天才学生做特殊安排,编成特殊班级进行教学,在中学开设大学课程等。
你看,虽然这些教育家没有明说”提前学“,但可以感觉出他们应该是不反对提前学习更高年级的课程的。
但改革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很多的老师、学生都反映课程过难,师生们有些无所适从。因为教育教学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了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方面的综合。
而所谓超前学习也多是指把未来的学习内容提前到了当下,但教学准备(学生、教育者的心理状态是否准备好呢),教学评价是否能跟上呢?
2.“掌握学习”
教育专家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
布鲁姆也受了很多当时有名的教育理论的影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卡罗尔提出的“学生能力差异主要体现在掌握某一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差异上”,换句话说,“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可以相信全部学生都能达到掌握学习任务”。
布鲁姆认为,只要教学时间充足、教学策略得当,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主要的学习内容。他还认为“掌握学习”效果如何,与先决认知行为、先决情感特点、教学质量有关。
总结“掌握学习”就是:只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和适宜的方法,学生就能掌握课程目标;无论这些目标是否是把微积分教给小学生。
3.一个天才成长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或看过《卡尔威特》,老卡尔威特通过自己朴素的教育智慧,生生地把自己那才一出生就被医生诊断为轻度智障的儿子(小卡尔威特)教育成了远近有名的天才。
老卡尔威特跟孩子散步时,会启蒙岩石、气象、植物等等孩子能触手可及的一切事物,在小卡尔威特6岁时,已经通了六国语言,后来成为研究但丁的专家,成年后没有“伤仲永”。
你可以说这是特例。
我也认为这是特例,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父母可能都不具备老卡尔威特的学识、资源、耐心、教育智慧等等。有时候,“不是缺乏天才,而是缺乏培养天才的土壤”是真的。
我读了《卡尔威特》,备受启发,也开始阅读很多我本来不太感兴趣的科学百科,目的就是为了:润物细无声”地给女儿科普。没准儿给她种下一粒种子呢。
三、我们要不要“提前学”
1.所谓“提前”是相对而言
如上所述,“提前学”只是相对于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大多数同龄人的进度而言。这个课程体系是人设的,根据的是大多数孩子的发展情况。如果你家孩子发展超前于同龄人,大可不必完全遵循。
2.要不要”提前学“的影响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有决定性
是否提前学,你大可不必那么焦虑和绝对,因为人的成长影响因素是多元的。你不能把未来的成功或失败归因或归咎为提前学习。见下图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图。
3.应该全面看待”提前学“
1)人的成长是全面的。
成长并不仅仅包括知识的增加,还有情感态度心理素质等的逐渐成熟,技能等的提升。知识学习只是成长的一小部分。如果片面重视知识的提前学习,而身心方面的发展没有得到相宜的发展,也有可能高分低能。
2)”提前学“的教育教学应该是全面的。
从教学上而言,它包括教材(内容准备)、学习者、教学者(老师),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系统参与。你如果让孩子“提前学”,是否具备相宜的良好资源呢?
总之,就像布鲁姆所认为的那样,只要孩子有较好的认知基础,充足的求知欲,提前教学的方法方式得当,还有适宜的教学评价,提前学是完全可以考虑的。
4.要不要提前学需要考虑自己的目的和孩子自身的发展。
你提前学的目的是什么?
是争取中考高考的复习时间?
还是准备跳级?
又或者是担心他跟不上到时候班级的进度,提前预习?
...
如果不是为了跳级,那提前学的结果可能就是孩子到时候还要花时间再学一遍。而提前学所花的时间可能比后来学习的时间更多。明明后来可以更轻松学习的知识,以提前学习,牺牲孩子其他方面的时间为代价,这值得么?
孩子花了大量时间的”提前学“,能学到下面哪个程度?
5.要不要提前学可能还要考虑学科特点
数学可能是很严密的学科,逻辑性很强,后面的学习比较依靠前面的学习和自身推理能力的发展。反之,如果数学有天赋,跟着教材的自行深入学习似乎也并不会很难。但若前面基础没打好,盲目往前赶,可能就很吃力。这种情况的提前学投入产出比就很低 ,可能还影响孩子的学习感受。
而语言(语文和外语)、历史等知识的学习却比较依靠平日的积累,对推理能力的要求也不似数学那么高,如果学有余力,提前学这些(比如唐诗宋词小古文、历史人文通识等等)可能投入产出比较好;而且作为文科,本来也没有上限~
五、总结
弊大于利或者利大于弊,只有天知道。如果要系统长期地提前学(就是课外班这种上课形式),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孩子自身的发展状况和他学习资源的配备情况。如果只是在生活中跟孩子提前启蒙,我认为是完全可行的。启蒙就是播下一粒种子,
我常常感到中考高考就像悬在无数父母孩子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我们为了在中高考取得好成绩,常常违心地做出许多我们明知不合理的事。
明明知道不要为了旅途目的地,而忽视旅途的风景,却还是不得不为环境裹挟,拼命往前赶,期望尽早达到目的地。
然而到了以后呢?
又苦于寻找下一个目标。
如此循环。
......
有的人旅行,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有的人旅行,不疾不徐,处处皆风景。
你是哪一种取向?
THE END